第十二章 敵擋聖靈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徒一8)。
神就是愛,聖靈不住地尋求將這個愛彰顯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將神充滿慈愛之心的旨意成全在我們的生命當中,借著愛徹底改變我們的品性。我們受了嚴重的警告,要小心提防敵擋聖靈的罪,也常常受了溫柔親切的勸勉,叫我們不要令聖靈擔憂;使徒說:“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弗四30)。
耶穌警告猶太人說,有一個極大的罪惡,今生和來世永遠都不能得著赦免,這就是褻瀆聖靈的罪。
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二章卅一節、馬可福音三章廿八─卅節以及路加福音十二章十節當中對此作了教導,而且它可能就是希伯來書六章四─六節和十章廿九節當中提到的罪。
因為擔心自己干犯這一類的罪,神許多蒙愛的兒女都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所以用心考察這個罪由哪些方面構成,也許對我們有些幫助。
馬可告訴我們,當耶穌正在趕鬼的時候,“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蔔附著’,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可三22)。耶穌憑著滿有恩慈的友善態度與嚴密的邏輯,對這個問題作了答復:“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若一國自相分爭,那國站立不住。若一家自相分爭,那家就站立不住”(可三23─24)。
在耶穌心平氣和的答復當中,我們看出耶穌並沒有責備他們,或者是斷然否認他們卑劣的主張,以為他行神跡是靠鬼王的能力。相反,耶穌向他們表明他們的主張在邏輯上如何犯了錯誤。他又憑著極大的權柄,我想還有他的聲音和眼神裏流露出來的慈悲,接著補充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遠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可三29)。馬可又說:“這話是因為他們說:'他是被汙鬼附著'”(可三22-30)。
耶穌降臨到世人中間,要將神的真道和神對人的愛顯明出來,叫世人因此得救,人們也因信他而得救。但是,他那個時代的人眼見他在木匠的條凳旁作工,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卑微辛勞,每天受試探和試煉。當他說自己是神的獨生子,是世人的救主,是全人類最後的審判者時,他們又怎能相信他所說的大話呢?任何一個固執己見、驕傲自大的騙子都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但是,人們不能也不應該輕易相信這種論調,除非這個論斷可以用不容置疑的憑據來證實。耶穌一開始就賜下來的憑據,不僅在於他聖潔的生命和所傳講的純全的福音,而且也在於他所行的神跡,他開了盲人的雙眼,治癒病人,餵養幾千饑餓的人,平息海水,使死人復活,從倍受捆綁和折磨的靈魂裏面趕出惡鬼。文士和法利賽人也見證了這些神跡,不得不承認這些跡象和奇妙的事。他們中間有一個叫哥尼流的人對耶穌的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跡,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約三2)。他說自己是神的兒子,是他們渴想的應許中的彌賽亞,他們難道不承認這話嗎?他們都不是言語輕率的人,而且十分虔誠,但並不是屬靈的。他所傳講的福音是聖靈與生命:這個福音喚醒了他們的良知,把他們的罪惡彰顯出來,承認他就是要承認他們自己都犯了罪。這意味著他們要順服他的權柄,把自己的意志完全交托了,使他們內在和外在的生命徹底得以改觀。這就意味著每個人的內心和生命當中都將發生道德和屬靈的變革。然而他們不願順服;他們想要避免這種明顯的矛盾,就必須對他的神跡提出置疑;可是因為他們不能否認這些事,他們便聲稱耶穌是借著魔鬼的能力來行神跡的。
耶穌接著聖靈的能力成就了這些神跡奇事,為的是贏得他們的信任,也叫他們有理由相信,並且因此得救。但他們拒絕相信耶穌的神跡,冥頑不化地嘲弄他,控告他與魔鬼結党。這樣,他們又怎能得救呢?這就是耶穌警告他們要小心提防的敵擋聖靈的罪。與其說這是一種犯罪的舉動,倒不如說是一種根深蒂固、難以根除的對神的悖逆,使他們寧願選擇黑暗,也不接納光明,於是冒犯充滿真理和光明的聖靈。這個罪實在是惡貫滿盈,只等著收割了。
有人曾經說:“這個罪無法得著赦免,並不是神不願開恩赦免,乃是因為像這樣犯罪敵擋聖靈,使人落入一種任何能力都無法使他內心變得溫柔或是改變他本性的境地。人錯誤地運用了自己的雙眼,但是仍然可以看見;可是人若是把自己的雙目除去,就再也無法看見了。人即便是錯誤地運用了羅盤,用一塊磁鐵或鐵塊使它不再指向北極,它也可以重新復原,指向正確的方向;但是若有人將羅盤毀壞了,就會在茫茫大海上迷失方向”。
神許多蒙愛的兒女,許多誠實可靠的人,相信自己犯了這個可怕的罪,當然,我也曾經以為自己犯了這個罪,二十多天來我一直像約拿一樣,覺得自己是在“陰間的深處”。但是神出於仁愛和慈悲的心,把我從懷疑和恐懼的可怕網羅中解救出來,向我表明只有那些把一切憑據都撇在一邊,使自己的心腸變得剛硬,絲毫也沒有信心的,才把自己封閉在棄絕和褻慢主的罪惡之中。
史蒂爾但以理博士曾經講過一個猶太人的故事。有人問一個猶太人說:“你們是不能相信呢,還是不願相信呢?”猶太人慷凱激昂地回答說:“我們不願意信”。
這就是故意棄絕和敵擋光明,於是內心的冥頑永遠也無法得到醫治,充滿了罪惡,結果始終都不悔悟。這個罪是無法得著赦免的。
毫無疑問,許多人因為敵擋聖靈,他們的內心落入了這種可怕的光景之中;但是這中間並不包括那些愁苦焦慮的人,他們一直以為自己犯了這個罪。
一位傳道人得著了大有榮耀的復興,於是一天夜裏,一位先生站起來,滿懷深情地催促在場的年輕人把自己交托給神,接納耶穌作自己的救主,並且領受聖靈。他告訴眾人,他自己曾經是一個基督徒,但是他並沒有行在光明裏,結果犯了敵擋聖靈的罪,再也無法得著寬免。接著他又憑著真切的溫柔之心,勉勵他們從自己可悲的光景之中汲取教訓,不要叫自己的內心冥頑不化,敵擋神恩典的效力,同時他又懇請他們把自己交托給救主。忽然間,懷疑的陰翳從他的雙眼脫落了。他看出自己並不是從內心深處棄絕救主耶穌,而且他也並沒有干犯不可饒恕的罪惡。他的內心即刻被光明、仁愛和平安充滿了,得到了甜美的保障,曉得基督耶穌作了他的救主。
我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三個人,他們以為自己犯了這個罪,因憂慮和恐懼而消沉,最後都因為悔改而得著拯救。
詩人考伯因為認識到自己犯了這個可怕的罪,於是陷入了不可名狀的憂鬱消沉之中。但是神卻滿有恩慈地引導他進入光明之中,重新從聖靈受了安慰。他寫這首詩歌就是要表達神的恩慈:
有一珍貴寶血活泉,
神子聖心為源,
罪人只要投于其間,
立潔所有罪愆。
本仁約翰也曾經倍受恐懼的煎熬,以為自己也犯了這個不可饒恕的罪。在他寫的《罪徒領受的豐富恩典》這本書(我誠懇地向所有渴想救人靈魂的人推薦這本書)中,他告訴我們,他自己如何從懷疑和恐懼中擺脫出來,再次被在主裏面的喜樂所充滿。在《天路歷程》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要照著這種令人愁苦憂傷的體驗纔可以清楚地解釋的。
一般來講,那些自己以為犯了這個罪的人,最終都可以確信自己實際上並沒有犯過這樣的罪。
一、他們的內心常常充滿了溫柔,而這個罪卻必定會使人的心腸變得頑梗麻木。
二、他們因為輕忽神的恩典,蔑視救主為人舍己所表現出的愛心,於是內心充滿了憂慮與羞愧,但是在那些完全被這個罪所降服、以致無法得著寬免的人心裏,卻絲毫也沒有像這樣的哀慟。
三、神說:“凡願意的,可以到我這裏來”。如果他們發覺自己發自內心地要到神面前來,他們就不會被趕出來,而是要因耶穌寶血的功效,從神得著寬免,神也滿有恩慈地接納他們。神的應許永遠不會落空,諸天都在傳揚他的信實。他的聖名是應當稱頌的!可所有犯了這個罪的人,卻是充滿了邪惡。他們是犯了永遠的罪。
“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徒十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