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七、在尼尼微城外的約拿

 

(拿四)

  前兩次講到第三章,論約拿在尼尼微城傳道。今天要研究第四章,在尼尼微城外的約拿。他在城外作甚麼?以前說他在城裏去傳道,現在講他在城外受造就。約拿書共四章,但很希奇,書中記載尼尼微城悔改,只佔一章的篇幅(第三章)。但講約拿受神造就晗用了三章聖經。真奇妙,神用許多話及各種不同方式造就約拿,神安排大魚吞了約拿,又安排一棵蓖麻,再安排一條虫子,還安排炎熱的東風。換言之,神要造就約拿,藉海陸空總動員,神費這許多力氣,精神,目的為要造就約拿,叫他從迷路中轉回。

  約拿有甚麼錯處呢?約拿見神後悔,不將災禍降在尼尼微城,他就大大不悅,且甚發怒,他在態度與言語上極不滿神所作的。俗語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在悔改之時,正是魔鬼也要尋找工作之機會。在第三章約拿聽到耶和華二次的話:「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於是約拿便照耶和華的吩咐起來,往尼尼微城去。那時,他靈性復興,大有能力,向尼尼微城宣告說:「再過四十日尼尼微城必傾覆了。」尼尼微人聽到約拿有力量之警告信息。全城的人,從寶座上的王帝到最少的都悔改,約拿大有力量。但讀到第四章,我真為他可惜,他不滿神的作為,大大發怒,灰心,發怨言,與神辯理。幸而神不惱怒,用慈繩愛索牽引造就他,使他能成為合用的器皿,在本章神三次造就他,也可說他三次受神造就。

  (一)論約拿第一次受神造就(四1-4

  1. 先論約拿之表示(13)──當神造就約拿時,他向神所表示的態度:

  A. 嫉妒仇恨(一節):「這事約拿大大不悅,甚且發怒。」本來發怒是無法避免的,但不可輕易發怒,因聖經教訓我們,「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箴十六32)愚昧人輕易發怒,約拿是輕易發怒,當他見神不降災,他馬上不悅,便大大發怒,他不明白神所作的。現在我要問,約拿為何發怒?他無非是因嫉妒,仇恨,這是何等大的罪,浪子之兄也是如此,他正在田裏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甚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他晗生氣不肯進去,他的態度所表示恰與約拿相同,當父親出來勸他,他晗數說自己的是,而責備父親與弟弟的不是。最後,父親再勸解他說: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所以我們理當快樂,但浪子之兄,並不如此,與父同快樂,因他心中充滿嫉妒、仇恨、不滿。聖經說:何處有嫉妒、分爭,就在何處有紛爭、擾亂,和各樣的壞事。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有見別人得好處而紅了眼睛嗎?或見別的教會興旺,得救人數加增而嫉妒,忌恨嗎?我們在主裏不應如此。然而有人如此,妒忌別人教會興旺。

  B. 愚昧的禱告(二節):「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阿,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麼?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從這裏我們可以見到約拿的愚昧無知。在第二節說他就禱告,看出他的愚昧無知,真不合理。那麼,或者有人問,難道禱告也是愚昧無知嗎?因第一節記載,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第二節記載,約拿就禱告耶和華,一面發怒,一面禱告,這豈不是愚昧無知嗎?神會聽發怒的人禱告嗎?決不會聽這樣的人禱告的。聖經說:「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六十六18)「耶和華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耳朵並非發沉,不能聽見。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賽五十九-2)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一面發怒,一面禱告,當以約拿為鑑戒。

  約拿知道神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他如此知道是對的。他不像主在馬太福音二十五章所說天國的比喻中,那領一千的僕人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也不像那領了一錠銀子的僕人,他對主人說:「我原是怕你,因為你是嚴厲的人,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約拿不像這兩個僕人,他知道神有恩典,有憐憫,更是有慈愛的。他實在認識神的性情,因此更顯出約拿的愚昧。他認識神是滿有慈愛,神不喜悅惡人滅亡,惟喜悅惡人轉回惡道。但約拿見神後悔,不降所說之災在尼尼微城,他感到丟臉。因他以後每天仍要見尼尼微城的人。有一次,主與門徒到了該撒利亞之村莊。門徒告訴主說:「主阿!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麼?」他們有很大理由,要毀滅該撒利亞人,他們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面子問題。各位,你們有為了面子而不顧人之靈魂嗎?神原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不要因為面子之問題,輕看人之靈魂。

  C. 高抬自己:在第二節與第三節,有一個字特別多的,就是「我」字,你數一數他說了五個「我」字,太多我了。他太看重了自己,太抬舉了自己,講來講去,都是說:「我」,我如何,我如何。如浪子之兄,他回家時,沒有稱呼父親作父親,而稱呼父親作「你」。他對父親說:我服侍了你這許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同朋友一同快樂,一連串的你,一連串的我,這是中了撒但的詭計,因撒但喜歡人高抬自己。牠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之上,我在坐在聚會之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與至上者同等。」他抬高自己。今天教會也有這種情形,我信主多年,我父親是牧師,我自己是長老,我的兒子是執事,教會真是非我不可。總是「我。」但我們看看撒但的結局是何等悲慘,撒但墜落在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

  D. 灰心失望(三節):「耶和華阿,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他灰心失望,他真願死嗎?比較第二章他在魚腹中祈禱,可見他是不願死的。在第二章裏,他的禱告,巴不得主叫他活,把他吐出來。他現在求死,不過是一時之難過,灰心絕望,就說此話。好像有一些人,尤其是姊妹,有時遭遇難堪的事情。如被丈夫激動,就說要死,這不過是一時之灰心,後來,她便覺得死不如生。所以經上說:「忿怒害死愚妄人,妒忌殺死癡迷人。」(伯五2)要小心,以利亞也是如此,當他被惡勢力逼害,逃到羅騰樹下,也是求死。他說:「耶和華阿,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約拿也是求死之先知,也是錯誤,因為性命不是屬自己的。性命不是屬自己的,所以應為主而活,若死也要為主而死,無論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保羅有好的榜樣,保羅本來感到離世與主同在,是好得無比。但又感到在肉身活凓,為信徒更要緊,他說:「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叫你們在所信之道上,又長進,又喜樂。」

  2. 神造就他(四節)──神怎樣造就他呢?很簡單,神問他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麼?」若看此經文,約拿很愚蠢無知。約拿向神發怒,但神要造就他,不是聽了他的話,就立刻叫他死。或對他說:「約拿,約拿,你真是沒有良心,記得你如何背逆我,我才興起風浪,你被拋在海中,我安排大魚,把你吞下;後來又吩咐魚把你吐出來。你現在向我發怒,不合你的意思,便要求死。現在我不叫你活,也不要你死,而要你半生半死,或生疾病,或遇危險。」但神沒有如此做,祂只說一句話,然而約拿晗說了很多話。第四節「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麼?」神是何等慈愛,何等忍耐,神對每一個背逆他的人,也是如此,我們離開祂,但祂有恩典憐憫,祂待我們如待約拿一般,我們當感謝祂。

  二、第二次造就(58節上):在這段聖經中,可以見到約拿第二次受神造就。

  1. 約拿的表示──在第五節可以見到約拿的表示,他出到城外,坐在城的東邊,為自己搭了一座棚,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在第四節神問他:「你這樣發怒合乎理麼?」他沒有回答,只管到城外去,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到底如何。在這段聖經中,他有兩樣短處。

  A. 他貪圖安逸:你坐在棚的蔭下,或者因為在尼尼微城太熱,如暑天住在城裏太熱一樣,就到郊外去,約拿也如此。不理會神的問話,只管自己貪圖安逸。沒有想到尼尼微城的許多人,如不悔改,身體靈魂都要下到地獄裏,在地獄裏有不滅的火。在那裏比現在世界上的暑天更要熱。他太顧惜自己。在主登山變像時,彼得也如此,他對主說:夫子,我們在這裏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但主沒有回答,他沒有說,好的,你快去搭三座棚啦,我們可以在此休息休息。主沒有這樣說,因祂知道要下山去救人。我們也當效法主,不要貪圖安逸,要去救人。保羅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因為責任已經託付我們,有許多罪人,正要等待沉淪。

  B. 他幸災樂禍:他到城外要看看那城到底如何,這是幸災樂禍之表示。在第一章我們可以看見,當風浪如此大,他晗到底艙去睡覺,他總不介意。現在他傳道後,如果神將城毀滅,他就喜悅,但如今他見神不降所說的災,他就大失所望。他到城外去看看,那時他巴不得尼尼微毀滅,我們有如此嗎?我親眼見過一位弟兄,他信主很久,但他的妻子兒女都沒有信。他從來不叫家人來聚會,但晗與別人講道,而沒有勸妻子來聽福音。有一次我問他,你妻子兒女為何不來聽福音?他說:不要理她們,她們太無用,不要給她們聽福音,他是何等自私,只是顧自己。

  2. 約拿再受神的造就:神安排一棵篦麻樹,又安排一條虫,咬這篦麻樹,以致枯槁,神又安排炎熱之東風。

  篦麻樹是一種生長很大之草本植物,葉子像葡萄樹,它適合在沙地種植,不需要多水份,因葉很潤,最能遮強烈之日光。神如此安排,乃要造就約拿。約拿因這篦麻樹得了大安慰,怪不得他大大喜樂。神的看顧,真是無微不至,我們許多時候,無知,幼稚,軟弱,歡喜背逆,但感謝我們的主,他是我們的大祭司,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神安排一條虫子,把篦麻咬死,又安排炎熱的東風,可見神為約拿安排了一條不順利的道路。在本書可以見到神有四次的安排。一是安排大魚,二是安排篦麻樹,三是安排一條虫子,四是安排炎熱的東風。前兩種安排是好的,後兩種安排是不好的。但我們知道神的安排,都是盡善盡美的。聖經說:凡事都是為你們。又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無論是大魚,篦麻,虫子,炎熱的東風,都是出於神為要造就約拿的為人,所以各位弟兄姊妹,在好環境中要感謝神,在不好的環境中也要感謝神,神的安排一切都是好的。我們要效法主耶穌說:「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三、神第三次造就約拿(八節下至十一節):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約拿背逆神,但神仍顧念他。

  1. 約拿的表示──約拿的表示有兩樣錯誤。

  A. 他喜怒無常:見篦麻樹已死,就求死。本來他因這篦麻樹歡喜快樂,現在見篦麻樹枯槁了就求死,真是喜怒無常,這裏說到他發昏便求死,但二章七節說,他在魚腹中發昏的時候就禱告。但現在篦麻死了,為何不禱告呢?真可惜。各位弟兄姊妹,不要效法約拿的喜怒無常。要像保羅說:「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他還教訓信徒要常常禱告,凡事謝恩。他們因保羅得凓勉勵。

  B. 他剛硬到底:神對他說:「你因這棵篦麻發怒合乎理麼?」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你們看看,約拿何等剛硬到底。還說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好像以色列人一樣,在聖經中記載,他們最少有九次發怨言。出埃及記,民數記,約書亞記都有記載。在民數記十一章一節,四至六節「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我們記得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吃黃瓜、西瓜、菲菜、凑、蒜。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以色列人的記憶力很好,記得有兩樣東西:一是在埃及時不花錢就吃魚。二是黃瓜、西瓜、菲菜、凑、蒜,他們的記憶力太好了,這些東西他們都記得。我的記憶力不好,譬如有人請我吃飯,吃完你問我有甚麼菜,我就不記得,只說好吃或不好吃。但以色列人都記得很清楚,但他們是剛硬,他們發怨言。

  2. 神第三次造就他(十節至十一節)──神造就約拿,他雖背逆,但神造就他,對他說:「這篦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是說到篦麻之來源,篦麻不是他所栽種的,但他愛惜。他真的愛惜篦麻嗎?不是的,他不過要篦麻來遮頭。神在此說明,他是自私,只在利益上顧自己,不顧人之靈魂。恐怕我們當中,也有人如此。在十一節說到人的數目,神藉尼尼微人之數目教訓他,在此給約拿看見,尼尼微人之數目何等之多,其中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已有十二萬多人,若將成年人計算一下,很可能有一百多萬人。若與一棵篦麻樹比較,差得太遠了。但他看人之性命比不上篦麻樹。主耶穌說:一個麻省不是賣一分銀子麼?若是他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但主又說:人之生命比全世界更寶貴,可見神藉人之數目來教訓約拿,叫他知道人之生命何等寶貴,應以人的靈魂為念。各位弟兄姊妹,本港人口有二百多萬,比尼尼微多一兩倍,你是以人的靈魂為重,還是以世界為重呢?請低頭祈禱。── 楊濬哲《約拿書七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