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與財富(Ⅰ)
十三章十一節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
廿七章廿三節
你要詳細知道你羊浛的景況,留心料理你的牛浛。
廿七章廿四節
因為資財不能永有,冠冕豈能存到萬代?
廿七章廿五節
乾草割去,嫩草發現,山上的菜蔬也被收歛。
廿七章廿六節
羊羔之毛是為你作衣服;山羊是為作田地的價值,
廿七章廿七節
並有母山羊奶夠你吃,也夠你的家眷吃,且夠養你的婢女。
二十章廿一節
起初速得的產業,終久卻不為福。
廿八章廿二節
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
廿八章二十節
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
二十章十七節
以虛謊而得的食物,人覺甘甜;但後來,他的口必充滿塵沙。
廿一章六節
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
十章二節
不義之財毫無益處;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
十一章四節
發怒的日子資財無益;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
以色列哲人雖然確信財富是智慧的一種果實,他們同樣確信並非所有財富都是智慧的果實。財富與智慧結親成為一對幸福的配偶、但財富與智慧離婚,便成了不幸的單身漢──誠然,成了不幸造成的苦命人。因此一個人獲得他的財富,要在智慧的天平上衡量一下,好評估其真正的價值:為有價值的東西或為債務。
(一)
最佳而又最耐久的一種財富,是以正當手段藉辛勤的汗水逐漸積蓄而來的(十三11;請比較十4;十二11;廿八19)。在極端的勤勞中,有智慧和確定的報償。這是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節,用家常的筆觸顯示出來的。這段經文推薦畜牧生活的價值和優點,為家庭經濟最佳的基礎。
在十三章十一節,把用正當手段藉勞苦工作獲得的財富,與不勞而得的那種財富作對比。在這裏所說的,大概指在貿易和商業上藉投機的投資而得的「橫財」。『迅速得來』(譯按:中文本作『不勞而得』)一語,可能暗示投機者用不誠實和狡詐的方法,或者無論如何他們是令人懷疑的。這可能是從一個心許地土的哲人而來的一句箴言,他吐露他對城裏市場中進行的情形有懷疑。但如果有一點成見在其中的話,那也不只是一點善意而已。金融市場會計員的多變時常都是聲名狼藉的。這句箴言在我們會注意到的『易得易失』的情況中,是廣泛適用的。
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節中所表明的,大概也是同一要點,不過這個哲人是個牧人,而且在思想和感情深處不是個農夫。受勸誘而把田地賣掉的小地主,到市場去用賣得之錢去投資碰碰運氣,最好接受勸告三思而後行。即使他發現金礦,他的錢終久會用盡。他留意他的綿羊和山羊就會更好。牠們是不會縮減的資產,反而在每年春天小羊生下來時還會增加,為他全家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在這個哲人身上沒有多少企業家的味道。但他對於衡量任何新的商業冒險,和避免鹵莽從事的精明,能給人極佳的忠告。
『急速』也是其次三個箴言(二十21;廿八22;廿八20)的鑰字。二十章廿一節的箴言,大概想到在恰當的時間以前攫取的遺產,尤其是藉凓騙取或暴力的方法取得的。雖然是從不同的角度,十九章廿六節和廿八章廿四節都警告作兒子的不可做這種事情(見孝敬父母這個題目的內文)。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的故事,不但切題,而且是這一節第二行真理一個精微的例證。
(二)
在廿八章二十節和廿八章廿二節裏面,我們有守財奴和誠實人之間的一個對比。不久我們將會論及誠實人(見照顧窮人這個題目的內文)。『守財奴』按字義是『惡眼人』。這種人不但是吝嗇的。他是那極欲急速求富的人,對他怎樣去做,或誰在這種過程中會受苦,不會特別加以注意的:『欺騙(譯按:中文本作「虛謊」)』(二十17),『說謊(譯按:中文本作「詭詐」)』(廿一6),明目張膽的『邪惡(譯按:中文本作「不義」)』(十2)──不論甚麼全都為了一個『急速發財的人』。這種人在任何有錢可到手的所在,從董事室至二手車場,從政府會堂至後街,都可以找到。他可能輕拍他脹滿的錢袋並欣賞它甘甜的滋味,但是哲人說,遲早它會使他消化不良(二十17)。不義之財是『吹來吹去的浮雲』(廿一6),是無實質的。傳道經四十章十三節,有個毫不優雅的隱喻表達了同一思想:『不義之人的財富必定會像急流一樣枯竭,並且轟然一聲破滅像雨中轟隆巨響的雷聲一般』。它也是一個致命的『網羅』(廿一6),在『發怒的日子』毫無益處(十2;十一4)──那就是當上帝斥責這樣的罪犯,刑罰他們的日子。因此不義之財不但在智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它也在上帝的天平上加以衡量──並且發現虧欠,它的獲得是致命的損失!――《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