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六章 更寬廣的得勝

 

  基遍的爭戰使夏瑣王耶賓十分的不安,他「打發人去見瑪頓王約巴,伸侖王,押煞王,與北方,山地,基尼烈南邊的亞拉巴高原,並西邊多珥山崗的諸王。又去見東方和西方的迦南人,與山地的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並黑門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這些王和他們的眾軍都出來,人數多如海邊的沙,並有許多馬匹車輛。這諸王會合,來到米倫水邊,一同安營,要與以色列人爭戰。」(十一15)從地理上來看,這一次是迦南地北方的諸王全體總動員來攻擊以色列人,聲勢是十分威猛,也可以說是四十多年前的以色列人眼中的巨人的大聯合,又有戰車與馬兵,他們要一鼓作氣的消滅以色列人。

  這一次戰役的規模比基遍的戰役更大,戰況更猛烈,用現代的話來說,以色列人是以輕裝備來對抗重裝甲部隊,敵方是占盡了人力和地利的優勢。但是神站在以色列人這一邊,「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二十7)「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馬得救是枉然的。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詩三十三1617)這些話正可以說明這一次戰役的實況,是以色列人享用神的得勝的寫照。

  學習更沒有保留的服神的權柄

  多經歷一次爭戰,以色人就更多的服神的權柄。在服神的權柄的經歷中,他們更知道神的大能與信實,更有把握的信靠神,享用祂的得勝,進入祂榮耀的大能,取用祂的豐富來作剛強的人。人的眼睛單單看神,就算是大山搖動到海心,也不能搖動他向著神的心。他裏面是安穩像磐石,不理會眼見事物的兇險,也不會從難處中退縮,只是一心一意的在危險中誇勝。

  一切的行動以神說的話為依據

  一再的經歷了神說的話所帶來的得勝,以色列人已經學會了絕對的跟從神所發的號令前行,就是他們得勝的把握。單是看神說的話,常會給人生髮不著邊際的疑惑。以兵力和裝備那麼懸殊的情形下,我們真能得勝嗎?著眼在環境的人有這樣的心思是一點也不希奇,因為他們的計算是根據敵我雙方的實況,在計算當中並沒有把神計算在內。這是一個大漏洞,神是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必須要計算在內。神若是給計算在當中,元帥自己就抵得上敵方的百萬雄師了。祂的指揮,就奠定得勝的基礎。

  耶和華的軍隊的元帥是十分盡責。以色列人還沒有求問,祂就已經向祂的軍隊發聲了。每一次都是這樣,只要祂發聲,每一次都是得勝的,沒有一次是例外。如今在強大的敵軍壓境的時候,神又是先向祂的軍隊發出命令。「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你不要因他們懼怕。明日這時,我必將他們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殺了。你要砍斷他們馬的蹄筋,用火焚燒他們的車輛。」(十一6)神已經說了話,祂必照著祂說的話行。只要人照著神說的話去作,他們就是等候收取得勝的果實。

  「於是約書亞率領一切兵丁,在米倫水邊突然向前,攻打他們。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裏,以色列人就擊殺他們,追趕他們到西頓大城,到米斯利弗瑪音,直到東邊米斯巴的平原,將他們擊殺,沒有留下一個。」(十一78)神沒有失信,元帥的話是十足的兌現。北方的聯軍雖是聲勢浩大,但在以色列人面前卻站立不住。他們潰敗了,以色列人一直追趕他們到了神所應許的地的邊界。迦南地的戰事,到了這時就算是大體上結束了,以色列人已經可以控制了全迦南地。

  不以人所以為可靠的作倚靠

  擊潰了敵軍,擄掠了仇敵,敵人的裝備正好用來壯大自己的戰力。這是常理,以色列人也可以這樣作。但是元帥的命令卻是要他們「砍斷他們馬的蹄筋,焚燒他們的車輛。」這樣作似乎是太不近常理了,這樣作正是削弱了自己的戰力,在地上大概沒有人會這樣作的。以色列人並沒有裝甲部隊,也沒有快速的部隊。若是依照元帥的吩咐,以色列人在軍力上永遠是居於劣勢。以色列人大可以據理與神力爭,但他們沒有這樣作,倒是確實的遵從命令,「砍斷他們馬的蹄筋,焚燒他們的車輛。」

  以色列人很明白,他們不是倚靠人的所有去獲取得勝,他們乃是倚靠他們的元帥作他們的得勝。他們的得勝不在乎他們所有的裝備,乃是在乎他們的元帥。他們的訓練不如人,但他們跟從元帥在實戰中訓練自己。他們在實戰中所得著的訓練成果,乃是叫他們更多的倚靠他們的元帥。保留人以為可靠的事物,常會把人的眼睛從神的身上轉移到人以為可靠的事物上。這一個轉移的結果,乃是把得勝的把握丟掉了。神不讓他們有這樣的損失,所以神不要他們為自己保留戰馬和戰車。

  夏瑣的戰役雖是大體上結束迦南的戰事,使以色列可以全面控制了迦南地,但徹底的占取迦南地的目的還沒有達到。龐大的力量是消除了,只是地方上的力量還是零星的存留著。從土師記第一章中,我們就看出當時的景況。以色列人因為底定了迦南地,不自覺的就向著環境這個方向去了,以致他們始終不能完全清除迦南地的殘餘力量。神預先就知道他們的結果,所以不讓他們擁有戰車和戰馬,而要他們繼續的倚靠他們的神。他們真正的需要不是增加軍事的裝備,乃是要加強對神的倚靠,更明確的服神的權柄。

  不懈怠的遵行神的吩咐

  服神的權柄,聽從神說的話,不是單單為著爭戰的得勝。若是僅僅為著要爭戰的得勝而聽從神的話,這樣的聽從不是真實的聽從,在這樣的人身上並沒有神的權柄。在局部的事物上聽從神,在另外的事物上對神有保留,也不能說是聽從神的話。就像去攻打亞瑪力人時的掃羅,神給他的評定,仍然是不順服,仍然是背逆。不是徹底順服神權柄的人,神也不能使用他去彰顯神的得勝。

  約書亞在夏瑣戰役的得勝是全然的得勝。「當時約書亞轉回奪了夏瑣,用刀擊殺夏瑣王。素來夏瑣在這諸國中是為首的。以色列人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口,將他們盡行殺滅。凡有氣息的沒有留下一個。約書亞又用火焚燒夏瑣。約書亞奪了這些王的一切城邑,擒獲其中的諸王,用刀擊殺他們,將他們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的。」(十一1012)這場戰役是迦南地的主力決戰,以色列人得勝了,迦南地的戰爭就暫時告一個段落;迦南地的南方與北方的主要勢力都給蕩平了,再也不能抗拒以色列人。我們一再的指明,以色列的得勝並不是因為他們強大,而是因為聽從神的話,聽從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的。

  摩西所吩咐的話是從神而來,並不是摩西的主意。以色列人認定了話語的源頭,就越過了人而接受神的權柄,並且是徹底的遵行。越過人的因素,看見了權柄的源頭,這是在屬靈的學習上很重要的一環。只看見人,就很難服權柄。不是以人作為權柄,就是忽略了神藉著人所發表的心意,兩種光景都是很糟糕的。「耶和華怎樣吩咐祂僕人摩西,摩西就照樣吩咐約書亞,約書亞也照樣行。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十一15)除滅迦南地的一切人口,就是耶和華的吩咐;執行這吩咐就碰到人的感情問題。這是十分為難的事,確實的執行就覺得難以下手,有保留的執行又是對神不順服。只是一個真正服在神權柄下的人,他一定領會神一切的定規都是有正確的根據的,他雖然當時不明白,他也會因著神的性情而毫無保留的跟從。所以「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當時的以色列人也是在這樣的認定中執行神的定規,所以他們的得勝是有確實的保證,因為神能為他們爭戰。

  輝煌的戰果

  經過了基遍的戰役和夏瑣的戰役,以色列人在大體上已經攻取了全迦南地,從南方到北方,都在以色列人的掌管下。「約書亞奪了那全地,就是山地,一帶南地,歌珊全地,高原,亞拉巴,以色列的山地,和山下的高原。從上西珥的哈拉山,直到黑門山下利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並且擒獲了那些地的諸王,將他們殺死。約書亞和這諸王爭戰了許多年日。」(十一1618)攻取了迦南的意義,不單是以色列人享用了神的得勝,並且是完成了神的定意。在亞伯蘭的日子,神已經宣告了迦南人的前途是滅亡,神雖然一再的給他們機會悔改,但他們終不悔改,自己走上滅亡的路。

  所以平定了全迦南地以後,在數點戰果的時候,聖靈首先指出了以色列人完成了神的定意,把神旨意的完成列為最優先的報導。得地與除滅迦南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總合來說就是神要在以色列人身上作成的定意。這給我們一點的提醒:在我們一切所作的事上作完以後,評估工作的成功與否,不在乎工作成績的表現,而在乎神的旨意是否完成在我們身上。神的旨意若是沒有完成,工作就算作得再好,那也不能說是成功。真實的成功乃是完成神的旨意。

  爭戰了許多年日

  以色列人爭戰了許多年日,除了在兩大戰役中擒殺了好些王以外,其他的諸王可以說是一個一個的擒殺,諸王所管轄的城也是一個一個的攻取。「除了基遍的希未人之外,沒有一城是與以色列人講和的,都是以色列爭戰奪來的。因為耶和華的意思,是要使他們心裏剛硬,來與以色列人爭戰,好叫他們盡被殺滅,不蒙磷憫,正如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十一1920)爭戰對以色列人來說是操練,使他們熟習跟從神的帶領。另一方面,要得地就要爭戰,承受應許的豐富必須經過爭戰。因為撒但絕不坐視神應許的成就。它要阻擋,爭戰就一定發生。屬神的人必須粉碎撒但的阻擋,神的應許纔能成就。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迦南的爭戰,乃是神所安排的環境,來使迦南的各族消滅。神存留極多的機會給迦南各族的人悔改,他們不領情,繼續他們的惡行。近代的考古學者,從當日的迦南地所挖掘出來的許多事物,證實了那時代的迦南人的罪惡生活,他們惹神的怒氣到了極處,所以非從地上除滅他們不可。所以神任憑他們心裏剛硬,不與以色列人講和,就藉著以色列人的手把他們除滅。在亞伯蘭的日子,神已經作了這樣的宣告;在摩西的日子,神也作了這樣的吩咐;到了約書亞的手裏,神也就執行了這樣的定規。

  得地是神的應許,除滅迦南諸族是神的旨意。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爭戰的結果,把這兩樣都在大體上完成了。雖然不能說是非常圓滿的完成,但總可以說是作成功了。得勝的結果不在統計數字上的表達,而在神旨意的完成。若是統計的數字很動人,但統計資料的內容與神的旨意沒有關連,再動人的數字與報告都是虛空的。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爭戰,神首先給他們的數算,就是他們作成了神的旨意。

  所有的亞衲族人都給剪除

  引動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看見了亞衲族人。那時他們看亞衲族人是巨人,看自己是蚱蜢。他們認定自己戰不過亞衲族人,若是真要進入迦南,他們都要死在迦南地。他們完全忘記了神在出埃及的路上是如何的引導,保護,並供應他們。他們吵著要回埃及去,他們不相信神能領他們進迦南去。這樣的不信,惹動了神的怒氣,使他們飄流在曠

野四十年,直到那一代的兵丁全都死去。四十多年過去了,新的一代進入迦南了,亞衲族人仍然是從前的模樣,但是卻阻擋不了以色列人進入迦南。

  聖靈數算戰果的時候,特別提到有關亞衲族人的部分,用著亞衲族人的遭遇,特別突出的顯明以色列人成功的進入迦南的經歷。「當時約書亞來到,將住山地,希伯侖,底璧,亞拿伯,猶大山地,以色列山地所有的亞衲族人剪除了。約書亞將他們和他們的城邑盡都毀滅。在以色列人的地沒有留下一個亞衲族人。」(十一2122)四十多年前,沒有把亞衲族人放在眼裏的是約書亞;四十多年後,帶領以色列人盡滅亞衲族人的也正是這個約書亞。約書亞所以能成功的除掉了亞衲族人,沒有給亞衲族人的外型嚇倒,因為他看見神所要作的,他不以人的眼見事物來作衡量結果的依據。

  聖靈沒有記錄亞衲族人給滅盡的經過,只是記下了這些人給滅盡的結局,這也就夠了。亞衲族人給剪除,不用說也知道是神伸出手來干預的結果。但以色列人能相信神會給他們對付這些巨人,叫這些巨人全倒下去,這就是以色列人的成功。他們的成功不單在亞衲族人全給除去,並且印證了四十多年前的那些人的愚昧,更是向跟隨主的人指出正確的道路。跟隨主的道路不是根據人所能作,乃是根據神所要作。他們的成功乃是因為他們走在神所要作的路中。這是他們成功的經歷,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怎樣能知道神所要作的呢?那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要好好的去熟悉並領會神說的話。

  數算基督的得勝

  得地與分地是進迦南的整個內容。得地是進入應許,分地是承受應許(產業)。得地是成功的開始,分地是完滿的成功,全部成就了神應許的目的。[這樣,約書亞照著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話,奪了那全地,就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將地分給他們為業。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十一23)軍事的目的算是達到了,承受產業的安排正要開始。雖然這時還不能說是完全行完神的旨意,但在這大局已經平定了的基礎上進行分地的安排,也正是時候。不然在神的目的完成上就受了拖延。我們在屬天的路上奔跑也是一樣,一面是局部享用基督的豐富,一面是朝著基督作標竿繼續的往前去。神也沒有定規我們必須要等到生命成熟時纔能享用基督,祂卻是讓我們不住的享用基督,使我們可以成長成熟,然後完全享用豐滿的基督。

  承受產業是進迦南的目的,而承受產業是建築在爭戰得勝的基礎上。所以在進行分地以前,神就為以色列人數點戰績,就是數點他們所除滅的諸王。諸王是原來盤據在那些地方的權勢,這些權勢必須先要清除,然後纔能得地作為產業。我們也是一樣的要對付掉撒但對我們的轄制,我們纔能有條件讓基督的豐滿作我們的產業。所以清點諸王,正好提醒我們要明確的對付撒但所用來轄制我們的各種事物。

  藉著數點給清除的諸王,就是作出得勝的記錄。他們心裏十分清楚每一次爭戰的經過,也明白在爭戰中得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他們絕對的承認他們所作的只是乘勝追擊,真正叫敵人潰敗的乃是神。他們在河東殺了兩個王(十二1),在河西殺了三十一個王(十二24),合計是三十三個王。這個得勝的記錄,用新約的話來說,可以說是基督的得勝。這得勝也就是分地的基礎。在舊約裏,神的得勝是承受產業的基礎。沒有神的得勝,就沒有承受產業的根據。在新約裏也是一樣。沒有復活的基督,也就沒有享受救恩應許的豐富作產業根據,因為基督的復活是叫撒但權勢潰崩的唯一原因。基督使黑暗權勢潰敗,給我們打開進入至聖所的路,我們可以坦然進到施恩寶座前,享用從寶座上流出的一切恩惠。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數算得勝的記錄時是計算結果,而不記錄失敗。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爭戰中並不是沒有失敗,至少有在艾城的那一次,在經過上是有失敗,但結果仍然是得勝,得勝就蓋過了失敗。失敗是人的,得勝是基督的。基督的得勝蓋過了人的失敗,失敗過的人仍然是享用了基督的得勝。這一個事實,也反映出我們在天路上向前直奔的要訣。我們承認有失敗軟弱的經歷,但我們不看自己的失敗,也不因此而接受控告,我們只看主的得勝。主的得勝就是我們的得勝,因為我們是在祂裏面,祂的就是我們的,我們是因祂的得勝而承受神在祂裏面為我們所預備的基業。── 王國顯《你當剛強壯膽──約書亞記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