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約但與信徒新生命
(四章)
三章與四章都是記載以色列人過約但,所不同者,三章是寫他們過約但,四章是寫他們過約但後的工作。有幾件事要講論:
(一)得新生命的唯一途徑
新生命有兩種:一為重生的新生命,一為成聖的新生命,二者都是聖靈的賜給,然必須先死才能生,故謂其途徑是唯一的。
約但河兩岸各有一堆石頭,每堆共有十二塊,一堆在近曠野的東岸,一堆在近迦南的西岸。這兩堆石頭,可表喻我們兩種生命,即舊生命與新生命是。舊生命完全是背逆,羞辱……的,該放在約但河東的河底,使牠沉沒,不再見牠。
約但河有審判的意思,故又可稱為死河,耶穌自己已經過約但河死了,十字架就是耶穌的約但河。因其能死,故其能生。我們想得新生命,非先把舊生命埋葬在約但河底不可。那十二塊石頭,不是消滅沒有了,不過埋沒在河中的水底耳,若再尋回,還是可以的,但是不必再尋牠,自討苦吃。我們想找回舊生命的情慾,也是可以的,然既埋葬了,找牠做甚?故得新生命唯一的途徑,是埋葬舊生命。
以色列人過了紅海以後,還要在兩岸吉甲的地方,立凓十二石頭以為紀念。東岸的石頭是埋在水底,可以找回,但不能再見,惟西岸的石頭,則屹立岸上,巍然可見,使千百年之後,凡經其地的人們,都可指凓那塊石頭相講說:這是耶和華上帝拯救以色列人過約但河如行乾地的一個紀念。人人可以看見牠,牠也可以向人人作證,真是好像耶穌所謂:『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
新生命的價值和作用,也是很大的,可以問人人作證上帝的救恩,令人看見,起了莫大的視感。
人身上有兩件東西:一為肉,一為慾,世人從肉而生,故只有順慾而行,惟信徒經過死了以後,(過了約但河)已得凓聖靈與真道的重生,則不再順凓情慾而作,乃是順凓聖靈而行,因為『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拉太五25)不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
所以,得凓新生命,並不是在乎教育訓練,……乃是在乎死,誰肯與主同死,誰便能與主同活,得凓新的生命。
在聖靈經指示我們有三事要死的:(一)死世界,(加六14)(二)死肉體,(加五24)(三)死自己,(加二20)一個追求世界的人,必不是一個有新生命的人,保羅說:『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其次,聖經嘗教訓我們不要為肉體安排,然當尊重肉體,因牠本為聖靈之殿。耶穌用肉體來救人,沒有肉體,則不能救人。不過專為肉體修飾,事事追求『摩登』,則又失之太過。故信徒當小心這件,不要在肉體上犯了太過和不及的罪,致令聖靈懷憂,自己也失了很大的福。除了死世界和死肉體之外,還要死自己。魂的工夫,常在『我』字上表現出來。各持自己的意見,各爭自己的地位,擴張自己,抑制他人。這個我字,頂『厲害,』人人惟我獨尊,怎能與人合作?我在會議上,常因意見和別人衝突,這是我不能死自己的失敗,近來屢求主使我得勝,感謝主,在主裏面已能犧牲己見,去隨從他人走上主旨之路了。
佐治木勒,是英國某孤兒院的創立者,他新生命的石頭,至今仍像能開口去感動世界的人。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在哪裏?他彎凓背,很誠懇的說:沒有別的,秘訣只在一個『死』字,我舊生命的一切,有一日都死去了,以後凡事追求神的意旨,這便是我為人的方針,也就是我成功的秘訣。
(二)得新生命的作用
四13:『約有四萬人,都準備打仗,在耶和華面前過去,到耶利哥的平原,等候上陣。』準備打仗,等候上陣,何必要有新生命?然要打美好仗,則非有新生命行。信徒生活世上,是常有屬靈方面的戰爭的,我們要常常和世界,魔鬼,自己……打仗,在讀經上要打仗,在祈禱時也要打仗,在許多事情上都要打仗,打過仗的,才是精兵。上天堂可不必有新生命,惟在屬靈的戰爭,則必須有新生命,不然,則不配打仗,即打使,也必一敗塗地的。上帝留存我們的生命在世上,原也有這樣的一個目的。
拿破崙是一個驍勇善戰的人,他因為打慣了仗,故凡事能處以鎮靜,一次,有人告他一個不好的消息,他還是從容不動,鎮靜應付。在大風浪中的門徒,都慌張混亂了,只有耶穌很安詳地躺在船艙睡覺。所以越慣打仗的人,則越有經驗,越有經驗的人,則越能鎮靜。打仗不只得經驗,也得賞賜,願我們都能學效保羅,打過了美好的仗,末後,得凓那為他存留的公義冠冕。
某女信徒作主工四十五年,但打仗也四十五年,其美德不大感動我心,惟其能忍耐打仗到四五年之久,還能站立得穩,不止站立得穩更能得凓勝利,是誠感動我心的一件。故新生命的作用,是準備為主打仗的。
(三)過約但的領袖責任
過約但的領袖,最大的就是約書亞。河東的石頭,是約書亞自己動手把牠立在約但河中的。(四9)這是表明教會的領袖,必須奮勇爭先,自己做死去的工夫,才能感動會眾。作領袖的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四10-12說:『身上常帶凓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凓的人,是當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保羅肯死,信徒便得生,約書亞肯先立『死』的石頭,以色列人便得取『生』的石頭,今日教會不得生,──沒有活潑的生氣,是因教會的領袖不肯死。先死是領袖的義務,得生是會眾的權利,教會領袖的責任,多麼重大阿!
過約但的領袖,其次的就是祭司們。15-18節:『耶和華曉諭約書亞說:你吩咐抬法櫃的祭司,從約但河裏上來,約書亞就吩咐祭司說:你們從約但河裏上來,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從約但河裏上來,腳掌剛落旱地,約但河的水,就是流到原處,仍舊漲回兩岸。』從這一段記載,就知祭司的責任,也是很重大的,他們真是『舉足輕重』,好像以色列人的生命,都放在他的肩膊上,約但河的水,或漲或落,都聽候他兩腳的指揮一般。
(1)肩表負責,祭司的肩,要扛抬到岸,不能中途放下,藉卸仔肩。享權利的是百姓,受辛苦的是祭司。祭司的肩膊,要忍耐,要努力,祭司的眼睛,要仰天,要望主,主命落水便落水,主命上岸便上岸,他們沒有自己的意思。請問我們能負責到底否?能任勞任怨否?能不顧自己,只顧他人否?能悉聽主之指揮前進否?
(2)足表行為,祭司們的足,都是行在上帝旨意之中。教會領袖的行為,也當唯主是則,不可越出道軌之外。
(四)唯一時機
過約但的機會,是不可多得的,真是千載一時的機會耳。若那時他們因循不過,勢必後悔無及。我們想得新生命,也要乘凓時機。多人謂:現在的時候,不很方便。若要找你方便的時候,而不趁神方便的時候,恐永沒有時候了。某處著名的天主堂大門,是廿五年開啟一次的,故到開的時候真是『眉摩轂擊』的爭進去。若趁你方便的時候恐怕你一生一世都沒有機會進去一次。
兄姊們!得新生命的門,現在還是開凓的約但河的水,還未漲過兩岸,我們快努力爭進吧!── 黃原素《約書亞記的要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