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書亞記第十九章

 

{\Section:TopicID=216}C 分給西緬支派的土地 十九19

十九1

  為西緬支派的人,按凓宗族…… 原文西緬的含義,是聽見或聽從的意思。按聖經傳統,他是雅各從利亞所生的第二個兒子(創廿九33)。他的後裔,就是西緬支派。其宗族可從以下經文找到:創四十六10;出六15;代上四2427

  他們所得的地業,是在猶大人地業中間 實際上,他們原是在猶大南方生活的人,按創四十九57所述,西緬和利未因在示劍地無辜殺人(創卅四章),所以被咒詛要分散在以色列地。因此,在申卅三章摩西給以色列人的祝福中,已沒有了西緬支派的名字出現。因為在申典的著作時代,西緬已為猶大所吞併了。為這原因,申派的歷史編寫者,就說明這西緬支派的地業,是在猶大人的地業中間

十九26

  他們所得為業之地,就是:

  別是巴(請參看十五28,摩拉大(十五26,哈薩書亞(十五28,巴拉(十五29,以森(十五29,伊利多拉(即十五30的伊利多臘之另一譯法),比土力,何珥瑪(十五30,請參看十二14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92,Name=3 約書亞擊殺的諸王 十二724},洗革拉(十五31,伯瑪加博,哈薩蘇撒,伯利巴勿(即十五32的利巴勿),沙魯險(即十五32的實忻)。

  共十三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cs8 以上這十三座城,均為有堡建築之鎮。

十九7

  亞因(十五32,利門(就是十五32的臨門,原文為同一個字),以帖(十五42,亞珊(十五42)。

  共四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這以上四城,亦是有堡建築的鎮。

十九89

  ……直到巴拉比珥 這巴拉比珥,原義是井主的意思。又簡稱巴力(見代上四33),也叫南地的拉瑪,或南地拉末(代上三十27)。

  西緬人的地業,是從猶大人地業中得來的 可是,歷史的事實卻是,這些本來是西緬的城邑,卻給猶大所吞併了。所以在代上四章的末了,才會有這傳統,說明有些西緬人已往平原東邊的基多口去,有些就到以東的米烏尼,有些卻上了西珥山(代上四3943)。

十九19

  很明顯的,西緬因在編寫者的時代,已為猶大所吞併,因此無法說明其四境的所在。甚至西緬支派的大部分城邑,亦可在列於猶大城邑之十五263242中找到。

{\Section:TopicID=217}D 分給西布倫支派的土地 十九1016

十九10

  為西布倫人,按凓宗族…… 這裏的西布倫,按聖經傳統,是雅各從利亞所生的第六個兒子,其名字的意義,是同住或厚賞的意思(創三十20)。其宗族,可在下列經文找到:創四十六章十四節;民廿六章廿六節。西布倫族亦曾有士師以倫出現(士十二11);但在亞述人攻佔加利利之後,西布倫人日減(參看王下十五29),這就可能是歷代志作者,根本就不列具西布倫人宗族的原因。

  他們地業的境界,是:

  撒立 原義是生存的意思。地在現今拿撒勒的東南約八公里之處。

十九1112

  往西上到瑪拉拉 這裏的瑪拉拉,其原義是地震的意思。地在何處,已無法可考。

  達到大巴設 這大巴設的原義,雖可知為駝背的意思,而其地址在何處,卻仍無法可知。

  又達到約念前的河 這,大概就是拿撒勒西約十多公里處,將加利利與15節的伯利恆分隔的山腳下的小澗。約念的原義是收集或民有的意思,靠近迦密(十二22),後歸利未支派的城(廿一34)。

  往東……到吉斯綠他泊 這吉斯綠他泊的原義,就是他泊山的獅子的意思。地近他泊山,在現今拿撒勒的東南約三公里處。

  又通到大比拉 這原義為牧場的大比拉,在吉斯綠他泊之東約五公里,而廿一28卻列之為以薩迦的地界。

  上到雅非亞 從這敘述,可見經文有點紊亂,或編寫的人對地址不甚清晰。因這原義為華麗的意思之雅非亞,是在前述各地之西,為撒立之後,向山根上去的地方。

十九1314

  迦特希弗 原義是酒醡泉的意思。地在拿撒勒東北約五公里處,為先知約拿的家鄉(王下十四25)。

  以特迦汎 原義是審判期的意思。其地現無可考。

  臨門延到尼亞 這原義為石榴的臨門,與十五32的猶大城邑臨門,亦即本章7節之利門無關。此臨門在現今拿撒勒之北約十公里尼亞之名原義,可能是搖動或清算的意思,地在何處則無可考。

  哈拿頓 原義是仁慈的意思。地在下加利利北端,離臨門東南不到五公里

  伊弗他伊勒谷 原義是神開啟的谷,在現今拿撒勒西北十多公里處。

十九1516

  還有加他(可能就是分給利未族的加珥他,廿一34,拿哈拉(亦在後撥歸利未人,廿一35,伸崙(請參看十一1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86,Name=1 夏瑣王聯盟諸國 十一15},以大拉,伯利恆(與猶大地的伯利恆無關;此乃現今拿撒勒西北十公里多的一鎮)。

  共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以上的經文,明顯有紊亂;大概是曾被簡縮,以致1014節原為講說西布倫之四境範圍的,忽然轉到這第15節的列述城名,而說共十二座城。彼此間似無可溝通和數算的方法(請參看十二支派分地概略圖{\LinkToBook:TopicID=250,Name=十二支派分地概略圖})。

十九1016

  原有敘述西布倫得地的經文,可能也是和其他支派一樣,先敘述其四境,然後記述其城邑。大概編寫的人曾將資料簡縮,以致出現混亂,而使我們對這支派所知無多。事實上,從前段的西緬支派起,一直到本章末的各支派,在以色列的歷史上,都不曾有顯著的作為和地位。

{\Section:TopicID=218}E 分給以薩迦支派的土地 十九1723

十九17

  為以薩迦人,按凓宗族…… 有關以薩迦,請參看十七10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11,Name=C 瑪拿西半支派的得地 十七113}。其宗族則記載於創四十六13;民廿六2325和代上七15

十九1821

  他們的境界,是:

  耶斯列(請參看十七16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12,Name=D 結語 十七1418}。這也是耶戶殺亞哈的兒子七十人的地方,王下十611,基蘇律,書念(這是掃羅懼非利士人而去找交鬼婦人之地,撒上廿八4;和先知以利沙使死孩復活的地方,王下四8起),哈弗連,示按,亞拿哈拉,拉璧,基善,亞別,利篾,隱干寧(與十五34的隱干寧同名,但不同地),隱哈大,伯帕薛。

十九2223

  又達到他泊(這地按代上六77所記,亦撥歸利未人),沙哈洗瑪,伯示麥(參看十五10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05,Name=A 四圍的交界 十五112},直通到約但河(請參看一2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33,Name=1 上主命令約書亞征服迦南 一19}為止。

  共十六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這以上共十六個地方,均為有堡建築的鎮。

  這又是明顯將地界和城鎮名單相混的一個記述。

十九1723

  從本書第二六五頁之十二支派分地概略圖可知,以薩迦的地界是在加利利海南邊,約但河的西面之耶斯列平原。這裏只列了十六座城鎮和其附近的村莊,為以薩迦支派所分得的土地。

{\Section:TopicID=219}F 分給亞設支派的土地 十九2431

十九24

  為亞設支派,按凓宗族…… 有關亞設,請參看十七7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11,Name=C 瑪拿西半支派的得地 十七113}。其宗族則記載於創四十六17;民廿六4447;代上七3040

十九2527

  他們的境界,是:

  黑甲(後歸利未支派,廿一31,哈利,比田,押煞(與十二20押煞為同一地),亞拉米勒,亞末,米沙勒(後歸利未支派,廿一30,迦密(請參看十二22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92,Name=3 約書亞擊殺的諸王 十二724}。這和猶大的城迦密無關,十五55),希曷立納,伯大袞(這與十五41猶大的伯大袞為不同地方),細步綸,伊弗他伊勒谷(請參看本章14節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17,Name=D 分給西布倫支派的土地 十九1016},伯以墨,尼業,迦步勒(請參看王上九13,這明顯是在後期的名稱)。

十九2829

  又到義伯崙,利合(後歸利未支派,廿一31,哈們,加拿,直到西頓(請參看十一8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87,Name=2 砍斷其馬蹄筋和焚燒他們的車輛 十一69},拉瑪(這是十九8的巴拉比珥;請參看十八25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15,Name=B 分給便雅憫支派的土地 十八1128},推羅(這是腓尼基的要城),何設,亞革悉(這與十五44猶大的亞革悉為同名不同地)。

十九3031

  又有烏瑪,亞弗(請參看十二18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92,Name=3 約書亞擊殺的諸王 十二724},利合(請參看本章28節的註釋)。

  共二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這以上所提的廿九處地方,有的只是敘言邊境,有的又是重複(如利合),因此很難確定是哪二十二座城為有堡建築的鎮。

十九2431

  從本書第二六五頁的十二支派分地概略圖可知,亞設支派是在加利利的西邊,瀕臨地中海。在歷史上,這地方大部分地區都很少為以色列人所據,惟有在迦密山一帶,才是以色列人的居地。

{\Section:TopicID=220}G 分給拿弗他利支派的土地 十九3239

十九32

  為拿弗他利人,按凓宗族…… 按聖經傳統,拿弗他利是雅各從拉結的使女辟拉所生的兒子,其名字的意義是相爭或得勝的意思(創三十8)。其宗族記載在創四十六24;民廿六4850;代上七13

十九3334

  他們的境界,是:

  從希利弗(在南部的加利利境內),從撒拿音的橡樹(加利利海西邊,離他泊山不到五公里處;參看士四11,從亞大米尼吉和推比聶\cs8(這與十五11的猶大城邑同名不同地),直到拉共,通到約但河(請參看一2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33,Name=1 上主命令約書亞征服迦南 一19}

  又轉西到亞斯納他泊(鄰近他泊山處),戶割(與西布倫交界處),南邊到西布倫,西邊到亞設(請參看本書十二支派分地概略圖{\LinkToBook:TopicID=250,Name=十二支派分地概略圖},又向日出之地達到約但河那裏的猶大(這裏提到猶大,有點唐突,七十士譯本將之省略掉,現代中文譯本亦同此法)。

十九3539

  堅固的城,就是:

  西丁,側耳,哈末(因該地有溫泉,故用此名),拉甲,基尼烈(請參看十一2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86,Name=1 夏瑣王聯盟諸國 十一15},亞大瑪,拉瑪(請參看十八25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15,Name=B 分給便雅憫支派的土地 十八1128},夏瑣(請參看十一1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86,Name=1 夏瑣王聯盟諸國 十一15},基低斯(請參看十二22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92,Name=3 約書亞擊殺的諸王 十二724},以得來(請參看十二4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91,Name=2 摩西擊敗的諸王 十二16},隱夏瑣,以利隱,密大伊勒,和璉,伯亞納,伯示麥(請參看十五10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05,Name=A 四圍的交界 十五112})。

  共十九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這以上二十多處地方,有的是作邊界的描述,有的是與拿弗他利無關的(如猶大),有的是堅固城。究竟哪十九座城才是這裏所指的,就無從分辨了。

十九3239

  這段經文(十九3239),也和最先記述的各支派之得地一樣,首先在3334節各節說明四境;然後在3538節列出十六座堅固城。但在結尾的時候,卻說有十九座城和其屬城的村莊,則其他三座就無法辨別是哪幾城了。

{\Section:TopicID=221}H 分給但支派的土地 十九4048

十九40

  為但支派,按凓宗族…… 按聖經傳統,,是雅各從拉結的使女辟拉所生的兒子。其名字意義,是伸冤或審判的意思(創三十56)。其宗族記載在創四十六23;民廿六4243

十九4146

  他們地業的境界,是:

  瑣拉(與十五33瑣拉,為同一地。可知此地在後為猶大吞併),以實陶(與瑣拉同一命運,見十五33,伊珥示麥(可能就是十五10的伯示麥),沙拉賓(從士一3435可知,此地後為以法蓮所吞併),亞雅崙(這有兩地,其一在西布倫,士十二12,與此無關;另一在耶路撒冷西北約二十公里者,十12,即是此地。此地後亦為以法蓮所吞併,見士一3435,在後亦劃歸利未支派,廿一24,伊提拉,以倫,亭拿他(請參看十五10之亭納),以革倫(請參看十三3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94,Name=一 緒言 十三17},此地後為猶大吞併,見十五4546,伊利提基(後歸利未支派,廿一23,基比頓(後亦劃歸利未支派,廿一23,巴拉(此地原文與十八23給便雅憫之巴拉不同;但可能與十五9之基列耶琳為同一地),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臨門(此地後亦撥歸利未支派,廿一24,美耶昆,拉昆,約帕(這是一個海港,代下二16,在今特拉維夫南面)。

十九4748

  但人的地界越過原得的地界 事實上不是越過,而是被逼無法在此居住,請參看士一34

  但人上去攻擊利善……,住在其中,以他們先祖但的名,將利善改名為但 這裏的利善,原義是獅子或寶石的意思,又名拉億。地在黑門山的西部;但人攻擊拉億之事蹟,詳見士十八章。

十九4048

  早期但族的居住地,可能是在以法蓮、便雅憫和猶大三族之間,西面連接地中海(見第二六五頁之十二支派分地概略圖)。因為當地的亞摩利人強悍,致被逼離開原居地而到北方,在黑門山南邊的利善地方安頓下來,並將該地改名為但。其原居地則在後分別為猶大和以法蓮所瓜分。部分則按傳統所言,劃歸於利未支派。大概也是為這原因,歷代志作者,亦未列有但的宗族。

6 結語 十九4951

十九4950

  ……在他們中間將地分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 這表明上主和以色列人,都並未忘記祂忠心的僕人。有關約書亞,請參看本書緒論之「約書亞其人」{\LinkToBook:TopicID=101,Name=壹 約書亞其人}

  ……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給了他 這裏的亭拿西拉,其原義是有效部分的意思。地在迦實山北,又名亭拿希烈(士二9)。這也是約書亞的葬地(廿四30)。

十九51

  這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 請參看十四1{\LinkToBook:TopicID=202,Name=1 緒言 十四15}和十八1{\LinkToBook:TopicID=214,Name=A 緒言 十八110}的註釋。

  在示羅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拈鬮所分的地業 前面我們已經一再說過,以色列各支派的人,早已在其地業中居住,在有糾紛時選舉人調查清楚,寫明意見,劃好地圖,到神壇前來求最後決定,並把決定在神壇負責人那邊留下作存檔,使日後再有糾紛時可作憑據。約書亞曾在其中擔負過仲裁人,故在傳統口傳故事中,他便成了分地的人。但此最後編寫這分地的人,一般學者都同意是五經典籍最遲的一份底本,就是祭典。祭典不但抬出約書亞,也抬出祭司以利亞撒來。至於將示羅作為會幕所在地,原因是被擄末期,南北雙方的人都無法同意中央聖所之所在。北方人要示劍(廿四12526,這是日後撒瑪利亞人在那裏建殿之所在地,參看約四20),而南方人卻要在耶路撒冷。示羅則在這兩者之中間,使雙方的人都無法拒絕這分地的所在地。

  這樣,他們把地分完了 這是古老的耶典的話。從這話裏,亦使我們知道這分地的傳統,並不是在被擄時代的新思潮,也不是申派的歷史家所虛構的故事,而是古代口傳而在南北雙方傳統中均有的。這意思就是說,這其中必有其歷史背景的,而不是完全無中生有的說法。

十九4951

  本書的後半部分的開始,就討論分地的問題。第十三章說明河東兩支派半所得之地,十四章敘述忠心的迦勒亦得凓上主應許之地,十五章說明猶大所得的城邑,十六章是以法蓮所得的地業,而十七章便是瑪拿西在河西獲得的地業。剩下七個支派的分地,集中在十八章和十九章兩章:十八章敘述便雅憫的得地,十九章便記載西緬、西布倫、以薩迦、亞設、拿弗他利和但所得的地業。最後,上主忠心的僕人約書亞,也得到他所要求的以法蓮山地之亭拿西拉城。就這樣,他們把地分完了。──《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