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出埃及記第廿七章

 

三 造院子和祭壇 廿七121,卅八120

  整座聖幕並不單指那帳幕,也包含帳幕外的院圍,以及院圍內的院子用作殺牲獻祭的地方。在這院子內,主要的擺設是洗濯盆(三十1721)和祭壇。

{\Section:TopicID=1073}1 造祭壇 廿七18,卅八17

{\Section:TopicID=1074}廿七1

   這的原文加了冠詞,而不像撒瑪利亞抄本和七十士譯本之「一」,藉示和三十1之燒香的有分別。這又稱為燔祭(三十28,卅一9),因為是為獻燔祭之用的;也被稱為銅(卅八30,卅九39),因為是用銅包裹的。這是四方的,且只長寬各五肘,高僅三肘(肘,請參看廿五10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017,Name=廿五10}),比之以西結那理想聖殿的小得很多(見結四十三1317)。

{\Section:TopicID=1075}廿七2

  四拐角上作四個角 這些,原來的作用是給祭司抹血在其上的(廿九12;利四730,八15等),其後卻含有護庇或逃罪的意義(參看王上一5053)。

  用銅把壇包裹 這是用皂莢木(請參看廿五5皂莢木條{\LinkToBook:TopicID=1012,Name=廿五35(卅五57})的板(8節)作基本,而用銅將之包裹起來的。若這聖幕和其中的設備,是在西乃曠野製造的話,大概也不會造這銅,因為這是和二十2425明顯相反的。所羅門建聖殿時,列王記雖然沒有記載他的祭的尺寸,歷代志卻明載為長寬各二十肘,高十肘,並且都說是銅壇(王上八64;代下四1)。所以,這裏用銅包裹,能否承受燒燔祭時的高熱固是一個問題,能否方便搬運是另一個問題,與約書的吩咐相違反卻是最大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這聖幕和其中大部分的器物,是在進住迦南後的產品,而摩西在曠野時代,卻只有那簡單的會幕(卅三711),正如今日沙漠中生活的遊牧民族所擁有的崇拜之用的帳幕一樣。

{\Section:TopicID=1076}廿七3

   這是為收燒燔祭後的灰之用的銅盆。

  鏟子 為灰之用的銅鏟子

  盤子 這也是銅製的小型容載器,以中國人的觀念來說,繙成碗則似乎更佳。

  肉鍤子 這亦為銅製用為叉肉的器具。

  火鼎 是銅製用為烹調飲食的器具。

{\Section:TopicID=1077}廿七45

  銅網 這銅網的形式和用處,均未說明。大概是為裝飾之用。

  銅環 是安裝在壇的四角的網之上,用為穿杠以便扛抬之用的。

  圍腰板 有些學者認為這是為祭司獻祭時踏腳之用的。但這銅壇既只有三肘(約四英尺半)之高,大概不必有踏腳板。故此,這圍腰板或為裝飾及強固壇身之用的。

{\Section:TopicID=1078}廿七67

   這也是用皂莢木(見廿五5)製造並包裹以銅的,是為穿在銅環內用作扛抬祭壇的。

{\Section:TopicID=1079}廿七8

  壇是空的\cs8 這是指此四方的內中空之意。有些學者解釋此中空的目的,為要填入泥土,藉以符合二十24的要求。若填入泥土,則更加大重量而難於移動。其實,二十2425所講的,以色列人在曠野生活中,隨地都可以築成,並不必有個銅。銅乃是定居迦南後的產物。

  都照凓山上指示你的樣式作 詩參看二十9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781,Name=二十811}

{\Section:TopicID=1080}廿七18(參看卅八17

  聖幕是為崇拜上主而建造的。以色列人的崇拜,以獻祭為主要項目之一。因此在聖幕的院圍內,就設置有獻祭的壇。這壇是用皂莢木板做成,外包以銅,並在四拐角上各安一角,與壇接連一塊。這壇是五肘正方,高僅三肘。壇內中空,壇身下半部有銅網和圍腰板,並有四個銅環安裝在銅網的四角上,用以穿杠以便扛抬之用。杠也是用皂莢木製成,但亦用銅包裹的。

2 作聖幕的院子 廿七919,卅八920

{\Section:TopicID=1082}廿七911

  帳幕的院子 耶路撒冷新城有一座聖殿於主後七十年被毀前的模型,其院子甚為龐大,並包含有外邦人,以色列男人,婦女和祭司等。但這聖幕的院子卻範圍不大,只有一百肘長,五十肘寬(18節,有關肘的長度,請參看廿五10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017,Name=廿五10}),並且是用帷子圍成的。

  帷子 這是用細麻撚織的。南北兩邊的帷子均長一百肘,高五肘(18節);各邊均有二十根柱子。

  柱子 這柱子是用甚麼材料做的,經文沒有交代。可能也是用皂莢木做的。每個柱子相隔五肘。柱子柱子之間,是用銀製的杆子作連結和穩定的。柱子下面是插進凹入的銅座,上面則有銀凢為掛帷子之用。柱子頂上是用銀包裹的(卅八19)。

{\Section:TopicID=1083}廿七1216

  院子的西面 這是帳幕的後方,只有五十肘寬,用十根柱子以懸掛帷子。

  院子的東面 這是帳幕的前方。前方的院子較寬大,因為要擺設洗濯盆和銅祭壇,以及為宰殺祭牲及與此有關之人員的站立位置。這前方的寬度也是五十肘,但有一道二十肘寬的門。門左右各得十五肘,分設三根柱子以懸掛十五肘長、五肘高的帷子。

  門簾 這門簾的材料和織工,與帳幕的門簾完全一樣(參看廿六36)。所不同者,是帳幕的門簾只有十肘寬但用五根用金包裹的柱子(廿六37)作懸掛之用,而院圍的門簾卻寬二十肘並只用四根柱子作為懸掛此門簾之用。

{\Section:TopicID=1084}廿七1719

  銀杆 這銀杆的大小和長度均沒有說明,但銀杆的作用卻明說是為連結柱子的。

  凢子 這是用銀子製造,安製在柱上為懸掛帷子之用的。

  銅座 有凹入的洞,為安插柱子用的。其大小和重量均沒有說明。

  橛子 是用銅做的小樁,用為斜釘在地上,用繩索之類的東西串入或綁在橛子上,以拖牢院圍或帳幕之用的。

  撒瑪利亞抄本在19節之後,尚有如下字句:你要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為在這聖院內崇拜事奉的人製造袍服。

{\Section:TopicID=1085}廿七919(參看卅八920

  根據上主對摩西的吩咐,比撒列就為這帳幕外圍作了院子。南北兩面各有一百肘長和五肘高的帷子,掛在二十根柱子上;西面則寬五十肘,帷子是掛在十根柱子上;東面有門二十肘,門左右各十五肘並各用三根柱子掛帷子。門上有門簾,掛在四根柱子上。門簾的料子和帳幕門簾的料子一樣,是用珍貴的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撚成的細麻織成的。帷子的材料價值較低,只用撚成的細麻製成。柱與柱之間有銀杆連結,也有銅作的橛子牽繩以拉緊院圍的直立度。柱子下面有銅座,上面有銀凢為掛帷子之用。柱子本身的材料不明,但柱頂卻用銀來包裹凓的。

3 燃燈之例 廿七2021

{\Section:TopicID=1087}廿七20

  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 橄欖油是用橄欖搾成的。以色列是輸出橄欖油最大宗的國家。但這用來在聖幕的金燈臺使用的橄欖油,卻是清橄欖油。它和其他橄欖油不同的地方,乃用手工仔細地搗成的,而不是大批地搾出來的。

  使燈常常點 這是指經常性的點,就是每晚要點燈(21節),而不是永不熄滅地常常點的意思。

{\Section:TopicID=1088}廿七21

  會幕 這裏的會幕,原文所用的字與卅三7完全相同,而不同於本章\cs1619節所用的帳。所以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聖是曠野的會幕與進住迦南後的帳之混合物。

  會幕中法櫃前的幔外 這裏所指的就是子前的聖所(參看廿六3335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065,Name=廿六3234})。這聖所的北面有陳設餅的桌子,南面則放了七盞燈的金燈臺。

  亞倫和他的兒子 這話所指的就是祭司。利廿四3只提亞倫,意義還是一樣。因為亞倫是成了祭司的代詞。

  從晚上到早晨 以色列人在古代使用埃及陽曆和古迦南曆時,計算日子也是從早到晚的。但在主前約六○五至六○三年間,改行巴比倫陰曆後,就由晚上計起(見創一58等;亦可參看拙著《舊約概論》中有關「曆法的問題」{\LinkToBook:BookID=178,TopicID=297,Name=壹 曆法的問題})。但這裏主要的並不在計算日子,而是指聖所中的燈,每都要點凓,而負責點燈和清理這燈的人,就是祭司(利廿四24對此有較為清楚的規定)。

{\Section:TopicID=1089}廿七2021

  為使聖所中金燈臺的燈,能每晚都點凓,上主吩咐摩西要叫以色列人奉獻清橄欖油。這油不是大宗搾出,乃是用手工細搗的上好橄欖油。負責點燈和清理這燈的人,就是祭司。這要成為永遠的定例。──《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