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引言
作者簡介
出埃及記注釋的作者艾理遜是位著名的聖經專家,曾於不同的聖經學院擔任講師或導師,退休前在劍橋大學任舊約的監督。他許多論及舊約的撰著,曾贏得讀者廣泛的贊賞。相信他所撰寫的能提供一般神學生、教牧人員及平信徒以應時的得力幫助。
引言
出埃及記在希伯來語是Shemot(名字之意),是由它的第一個字而來。在許多方面,它是舊約中最重要而且在靈性上很有趣的經卷之一。它說到上帝如何把祂的百姓從埃及釋放出來,並和他們立約。我們從這書卷,得到有關上帝修訂百姓傳統法律的路線,以及上帝的恩典如何回應百姓背約行為的識見。最後,透過會幕的象徵,我們獲得人如何在崇拜中親近上帝的畫面;而這會幕的象徵在新約的希伯來書中表明出來。
這部古代的作品,雖然讀其正文沒有很多困難;但是對猶太教,它卻有比任何其他的書卷更具深遠的影響。這卷聖經在傳達上和文體上存在凓一些問題,在年代、數字及神蹟方面問題更多。考古學雖然對這些問題給予許多說明和幫助,但在學者間畢竟尚未足以產生一致的見解。不過,由於這些問題通常對於其屬靈意義的了解與欣賞並無直接關係,所以我便只作最低限度的解答。讀者需要進一步解釋的,請參考附錄,那裏簡要介紹一些書籍。
舊約的曉諭對接受者是適當的神諭,但對於初次聽見的人們,需要作解釋。另一方面,因為聖經都是來自一位上帝的曉諭(來一1以下),因此從出埃及記所給的啟示,與從在救主耶穌的啟示上所得的互為補足,互相引證。
為求簡便,引證解經家及其他權威的論著時,只取作者姓名。進一步閱讀,可從書末的參考書中獲得。所有注釋都是根據標準修訂本而作的;但遇需要之處,則引述其他現代譯本。本注釋的分段乃為讀者方便,並無絕對性。
基督徒與會幕
如果會幕的細節這麼完備地列明,而且又那麼緊張地忠實執行,那些製造並用它來崇拜的人必定要由它求取屬靈的教訓。對比無須多說,讀者自會同意。希伯來書,視此為當然,而且鼓勵我們相信這些教訓對基督徒有價值,雖然它的主要內容不像對先賢那樣,傾向於在崇拜中的價值。當基督徒這樣做時,很容易變成消極;那就是說,他往往強調他不去做的,而不是他做的。但是既然積極方面常常會比較能使靈性興旺,在我們未結束對出埃及記的每日研讀之先,查考一下它積極的教訓,必會得益。這些想法必然並未充分,因為崇拜的實際儀式還將在利未記中論及。
崇拜的中心
在古代近東世界中,一個城市的主要廟宇與王宮,應居城市的中心及統治地位,這乃是天公地道的事。對於以色列人,就會幕與其後的聖殿而論,顯然也是如此;因為會幕與聖殿中有約櫃,有以色列的君王耶威那可見的寶座。很久之後,拉比們規定,盡可能要把會堂建在猶太社區中的顯著位置。因此在一段像民數記二章的經文所載的規定中,可能有一種理想的因素──天然的景色與地勢每每使嚴格遵行這些規定陷於不可能,但它們的確表現出以色列的理想。
教會支配鄉村,教堂支配城市,這是英國很古舊的傳統,實際上也是歐洲的傳統,雖然已逐漸為我們的俗世主義時代所遺忘。『城市』的地位在英國習慣上不大在乎社區的大小,而比較上要看它擁有一個怎樣的教堂。
為個人,為社會生活,我們今天都急切需要重新樹立以上帝為中心的古舊觀念。
神聖的觀念
到耶路撒冷去的遊客,對於聖殿區(Haram esh sherif)的廣大,大抵都有深刻的印象。這廣大的景象那麼明顯地襯托出奧瑪寺(譯者注:位在耶路撒冷聖殿原址,即哭牆之上,為名勝之一)的美麗。它之所以這般廣大是希律王的主意,他把聖殿區擴大至現在這樣的規模,但他不僅希望清楚顯示他所重建的聖殿之美,而且要強調那位置的神聖(Holiness);廣大的目的是強調其與眾不同,也就是上帝的神聖。
會幕所產生的效果雖然小得多,但目的仍是一樣。崇拜者進入會幕的院子,站在會幕前,面對一個幾乎完全空曠的大地方──每邊七十五呎(廿七9-19),惟一打破空曠的乃是燔祭壇和洗濯盆。
『神聖』的觀念是上帝或眾神與人之不同,本質上是相異的,使人與上帝接觸便產生那在舊約常遇見的敬畏之感,就是所謂的『神祕感』(numinous)(三6;二十18-20;卅四8),或許聖經中最好的例子乃是變像山門徒的懼怕(可九6)和約翰在榮耀的基督的異象中之懼怕(啟一17)。
許多時候這種懼怕表現在崇拜者與神性之間努力保持距離一事上。在會幕裏這便藉凓那空曠院子與兩個潔淨的記號表明出來;壇與洗濯盆和帳幕的外面的一段只許祭司進入。
關於上帝的神聖最好的說明,可見於上帝對摩西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得存活。』(卅三20)
似乎直至以賽亞才實實在在地瞭解到,人與上帝之間的分別,基本上是由於人的罪性,因此『神聖』本質上暗示道德的含義,猶如今日我們所認識的那樣。
當上帝以道成肉身住在人們中間,我們因而被勸說『當存凓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上帝面前』(來十22)的時候,基督徒的地位便隨之急劇地改變。
然而,忘卻上帝的『神聖』的古舊觀念卻有重大的危險。今天部分人對於上帝的神聖並無知覺,因而對祂也就沒有尊敬的表示。缺少尊敬可於所用的語言、音樂與服飾看出來,更不少在建築物的式樣上見之。在這些人中,似乎不太瞭解以下的這首聖詩:
我們深知你喜悅
你每樣的工作,
你造耳、手與聲音,
乃為稱頌你名──
匠人手藝與音律,
全為你歡慶。
我們若能吸引愚昧的、貧困的和被剝削的人來參加崇拜,這是恰當的迫切要求,但是在以色列,在會幕裏確實未有代表這些人的折衷妥協,這也是存在的。缺少尊敬可以吸引一些人,但拒絕的可能更多。
贖罪的概念
如果現代西方人回到會幕或其後的聖殿中崇拜的話,大部分人會完全厭倦和被拒絕的。直至兩約之間,會堂崛起之時,以色列人的崇拜,都以獻祭為主。獻祭的崇拜主要是關乎上帝的挽回祭,或在上帝面前的贖罪。雖然許多現代基督徒不太喜歡這作法,但他們不能否認新約,尤其是對基督之死的估價,受這種見解的支配。企圖從新約中消除獻贖罪祭的概念便會使崇拜失卻價值。
我們現代人不喜歡以色列的崇拜,絕非我們從它無可學習之處。
富有意義的儀節是要設法把難以用語言文學表達的實質,用動作表示出來。對於外人,他想要明白會幕的細節,如果看不見那耶威臨在祂子民中間惟一可見的標記──約櫃,藏在最裏面的帳幕的暗處,除了贖罪日當值的祭司之外,沒有人見到,便會是荒謬的。然而我們可以給他們解釋,耶羅波安的金牛犢是崇拜者可以明顯見到的(王上十二26-29)。
不過,對於以色列人,這種隱藏卻深具意義。這藏有聖約版的約櫃是耶威來到他們中間,拯救他們脫離為奴之境,使他們作祂百姓確實而又具體的表示,但是有如所羅門在奉獻聖殿時所說的:『耶威曾立日光在諸天,但曾說祂必住在幽暗之處』(王上八12直譯)。這話在許多年以後,為以賽亞所重述,其大意說:『救主以色列的上帝阿,你實在是自隱的上帝。』(賽四十五15),
雖然上帝親自對以色列人顯現,而且為他們的緣故介入歷史,但是有一個祂不越過的界限,正如說及祂在耶穌基督裏的最高顯現,祂卻不『將自己交託』那些看見祂所行的神蹟而信祂名的人(約二24)。
會幕的整個儀節環繞凓與這若隱若現的上帝交往,必須根據獻祭這概念。在我們一些聖詩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的血,是作為捨命的象徵。許多先知對獻祭的態度,清楚顯出他們已經認識新約關於『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來十4)這話的真理。新約的教訓之至高至深的標準,乃是基督之死使人能以獲得新生,對過去死,請參看約翰福音三章三和五節;加拉太書二章二十節;羅馬書十二章一至二節。
儀節的主旨是贖罪,不是現代的贖罪觀念,而是它合一的原義:那就是復和。這個希伯來字的廣義用法暗示這是要『遮掩』惡行才能成就。但是後來的眾學者們覺察到此外還含有更多的意義,那就是『我塗抹了你的過犯,像厚雲消散;我塗抹了你的罪惡,如薄雲滅沒』(賽四十四22),和『你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彌七19)。但是,不論我們如何解釋會幕的儀節,它總強調上帝主動赦免人的罪惡。同樣,新約保證我們,『上帝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林後五19)。基督教神學更顯示出,人不能澈底明白上帝慈愛與作為的奧祕,但是正如十字架今天作為上帝的赦免普及萬民的保證,許多世紀以前,會幕用它的儀節,也對上帝最初的百姓有相同的作用。
附錄
葉忒羅
摩西的岳父在三章一節,四章十八節及十八章中,都稱為葉忒羅。但是在二章十八節他卻是流珥。在民數記十章十九節他卻是何巴;而流珥則是他父親,並且這與士師記四章十一節相符。但是這些經文新英文本譯作襟兄弟,而標準修正本及耶路撒冷本則譯作岳父。不論我們如何解釋,摩西的岳父有兩個名字,就是葉忒羅和流珥或何巴。如果它是流珥,意思可能是『上帝的牧人』,則這可能是『米甸祭司』的一個頭銜。麥尼隬解決這難題之法是假定流珥為葉忒羅──何巴之父,而其在二章十八節之出現,則是由於早期的筆誤。
耶威之名
出於敬意,馬所拉學者(Massoretes,譯者注:或作Masoretes係六至十一世紀猶太學者,把舊約加上母音,並篇著舊約評註集,郥稱謂Massorah者,完成於第九世紀),就是使希伯來聖經定型的文士們,沒有指出以色列上帝這個名字或頭銜,應當如何發音。耶和華的發音方式是由於宗教改革時期,基督徒的誤解;毫無疑問地它是錯誤的。雖然不能絕對證明耶威是正確的,它卻是被視為實際上是確切的。
根據創世記若干現象,特別是對出埃及記六章一至三節的明顯詮釋(請看關於這段經文的注解──救主上帝),可以看到差不多有兩個世紀,人們廣泛地主張,以耶威為以色列的上帝,始於摩西時代,雖然這說法與創世記四章廿六節,及創世記大多的用法相衝突。由此更引致這名字的起源的不同理論。
其中一個比較有越的,乃是猶太學者馬丁布伯(譯者註:Martin Buber 1878-1965,曾著我與你,影響西方哲學、神學、教育學、社會學,其中譯本由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出版,列入該社神學教育叢書)所提出的。他設法融會不同意見,公平處理一切事實。他指出在耶威之外,我們發現耶(Yah, 欽定本譯為Jah),在專有名詞又有耶─與葉(Yah-, Ye),也有耶(-iah)耶戶(-iahu)等等。他主張神聖的名字而用簡略拼法是很難入信的,因此他建議以耶侯(Yah。)或耶戶(Yahu)為其原來的發音方式,在崇拜中作為對上帝的呼求而無固定意義。在荊棘火焰中那裏的拼法變化與動詞『是』有聯繫的,請參看三章十四節的注釋──神聖的名字。
使法老的心剛硬
希怕來人類學以『心』代表整個靈魂。在我們的術語中,它代表知、情、意。它主要是指那一方面,便惟有從上下文中推斷而知,雖然當其凓重情感時,可能用賢(欽定本用reins。可解作腎或腰子)或肝(譯者注:『腎』在中文聖經譯作『心腸』)
這意思是:當我們得知法老的心剛硬了時,不一定是說他乃是我們所謂鐵石心腸的人。
『心剛硬』在出埃及記用了三個不同的字。最常見的是說變成強壯或者使之強壯。約有半數的情形是說它重或使它沉重。這兩個用法在修正本的欄外註釋中加以區別。一次,只有一次說是被剛硬了(出七3)。
在七章十三、十四、廿二節;八章十九節;九章十七,卅五節說法老的心被剛硬了。說他自己把心剛硬起來的有八章十五,卅二節;九章卅四節等處。在四章廿一節;七章三節;九章十二節;十章一、二十、廿七節;十一章十節;十四章四、八節把剛硬歸因於上帝。只有七章三節『使剛硬』的譯法才是完全正確的。
這似乎清楚地是意指一般的頑梗,與故意及無從申辯的頑梗的缺點。當我們考慮他所受的教養和相信他是神的時候,法老有這缺點是意中之事了。
對於這類頑梗,在方法上,某一程序的手段往往可收奇效。我們可能很明白,上帝使心剛硬的意思,是祂沒有透過摩西使用這方法,不然則可能收到這方法的效果。──《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