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創世記第三章

 

5 人受試探 三17

{\Section:TopicID=229}1

  耶和華上帝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 有關上帝的觀念,請看一1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65,Name=1}耶和華,以及耶和華上帝的連用,則請參閱二4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06,Name=4}所造的,乃就田野的生而論。在所有的生中,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注意原文狡猾和前章末節的「赤身露體」,為來自同一字根 `a{ram 。故此我們曾說二25是第三章這大段的引語。這是作者另一舞文弄墨的手法。這手法,不但叫讀者思想到田野的赤身露體,也思想到其行動的狡猾,並其背後動機的不良,正如其赤身露體的可羞恥。更要注意的,是這段經文的末了(第7節),在人喫了禁果後,眼睛明亮了,他們所知道的卻並不是善惡,乃是自己的赤身露體!

  蛇對女人說,上帝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喫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 在宗教史上,一般都對沒有好印象。但耶典在這裏並沒有把當作是撒但,而只是狡猾的活物,不過卻把它擬人化地來描述。把認作為撒但,在舊約正典上沒有見過,只在主前一世紀前半葉在亞歷山太城寫成的所羅門智慧書,才提到撒但將死亡帶入世界(見該書二24),而啟示錄則解釋此古就是撒但(啟十二9,二十2)。

  蛇對女人所講的話,現代一般譯本都跟隨七十士譯本,作問題來詢問。原文卻不是出於問題,乃是一種狡猾的誤導語。正如有人怕私下被借去的一百元給抵賴了,便故意當眾對借錢的人說,你那天借我的五百元……。在他還沒有講完,借債人趕忙插口更正為一百元。於是他有了眾人的見證。同樣,原文直譯乃是:

  「不錯,上帝曾吩咐你們不可喫園子任何樹上的果子……。」

  在它還沒有講完,女人已插口更正。

{\Section:TopicID=230}23

  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喫。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上帝曾說,你們不可喫,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女人出於良心和本分,對蛇的錯誤加以更正。但蛇的本意就是要引導女人覺得上帝不合理。女人在答話中,明顯的就被引進了蛇的誤導圈套──也不可摸,就是她對上帝覺得不合理的「加鹽加醋」的話(請比對二17)。,請參看二17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18,Name=1617}

{\Section:TopicID=231}45

  你們不一定死;因為上帝知道,你們喫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 蛇的這答話,我們最少要了解以下數項:

  (一)蛇再進一步誤導那女人,使她懷疑上帝為自私自利,而祂的話也不一定為可靠。

  (二)這話再次給我們看到美索不達米亞的背景。舉例說,在吉加墨詩第一泥版第四段(見 ANET 第七十五頁),那試探者對英基都(Enkidu)接受她的試誘後的贊語:「你有智慧了,你已像神明一樣!」以及其後給他衣服穿的情景,正像這章經文所描寫的試探相若。

  (三)便如上帝的原文,可能也是和吉加墨詩的話一樣:像神明(眾數)一樣。因為上帝這字的原文是眾數,可作顯赫獨一的上帝解,也可繙成為眾數的神明。這神明,當然是指天庭侍立在上帝面前的眾神或眾使者(參看詩八十二1;伯一612等)。

  (四)能知道善惡的這話,除請參看二17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18,Name=1617}外,也要注意這知道善惡,可以譯為「辨別美」(撒下十九35),「辨別是非」(王上三9),「分別好歹」(指童稚識好壞之分的時候,參看申一39),而在此所指的,還不是道德性的善惡,乃是對己之好壞而言。

  因為上帝的話不一定可靠,了可以像神仙,又是對己的好壞利益悠關,女人的心被打動了!

{\Section:TopicID=232}6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喫了 照現有和合本的繙法,有四項理由使那女人禁果:(一)可作食物,(二)好看,(三)令人喜愛,(四)能使人有智慧。但照原文,可能只有三個理由:(一)好作食物──和別的果子一樣,那為甚麼不可?(二)悅人眼目──令人垂涎,又怎能抗拒這誘惑?(三)使人羨慕智慧──誰不想向上?誰不想作神仙?(參看約壹二16)所以,不要怪責那女人,若是你,你會怎樣?這是作者技巧的把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都代入到這女人的身上去了。

  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喫了 自古以來的釋經家或傳道人,每一講及始祖的墮落,就把錯誤推到女人的身上,連聖保羅也不例外(見提前二14)。我們固然承認這是事實,但問題卻在於:當女人受蛇的試探時,男人去了那裏?他不在場嗎?若果在場,他對蛇的說話,是持反對、指責,抑或和夏娃一樣,有前述三四樣的理由,要那果子?若果他不在場,當夏娃將那禁果給他的時候,他為甚麼不說一句話就了?我們問這許多問題,不是要為女人脫罪,乃要說明男人亦不能逃罪。事實上,不論男女,在面臨其受造的兩 y (參看二7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08,Name=7})時,就常有聖保羅的經驗: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見羅七1819)。

{\Section:TopicID=233}7

  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 他們童稚的天真失去了,他們開始看見了;看見自己的醜陋: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記得我們在二25說過,該節是前面講到上帝定立婚姻的結論,也是人受探的引語。事實上,這整個試探都仍然以男女關係作背景,婉轉的講,並用來延伸到人生的各方面去的。人從幼童的天真,轉入成熟的時期,隨凓年齡的增長,他的眼睛也就越加的張開:從前他不知道的,慢慢開始知道;知道了人的罪惡,他開始懷疑,然後惱怒,跟凓憎恨、咒罵。但是,慢慢地,他對這些禁果也覺得好作食物,能悅人眼目,且羨慕使人有智慧起來……。於是,他本來惱怒、憎恨、咒罵的,自己赤身露體的混在其中了!

  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做裙子 這傳統故事雖然有美索不達米亞的背景,寫作的人卻一定不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因為美索不達米亞沒有無花果樹。寫作的人必定已身住迦南,因為迦南有很多無花果樹,而且是迦南地的南方樹葉中,較為大片的葉子。至於他們的禁果,是否即為無花果,卻無法考證。西方基督教的傳統,把這禁果說成是蘋果,亦不是以色列人原有的說法,乃是拉丁教會的說法。因為在拉丁文,善惡的惡字或好壞的壞字,乃是 malus ,而蘋果卻是 malum 的緣故,編做裙子的原因,乃發覺自己赤身露體為羞恥也。

{\Section:TopicID=234}17

  上帝造了女人,把她帶給男人之後,他們天真爛漫的生活在一起,赤身露體並不覺得是羞恥。可是,居心狡猾的蛇,卻來誤導女人,使她覺得上帝不合理的嚴禁他們,不准他們喫園當中那棵分別好壞樹上的果子,為自私和阻擋人有神明的智慧。女人於是在疑惑滿懷中瞪目看那果子,見是可作食物能滿足人肚腹的需要,甚是好看而能滿足人眼目的欲望,且令人羨慕智慧而可以填補人的今生驕傲,所以就很自然的伸手去摘那禁果來喫,也給她的丈夫這禁果,而男人也一言不發的照樣喫了。就在這時候,他們才知道上當。不錯,他們的眼睛明亮了,但蛇所告訴他們會像神明一樣知道善惡卻沒有兌現,反而發覺自己為赤身露體而感到羞恥。因此,他們摘下無花果樹葉來,編作裙子藉以遮羞。人是成熟了,但他們已失去了童真之一無罣慮的心境。

 

6 上帝對犯罪之人的恩訊 三813

{\Section:TopicID=236}8

  天起了涼風 這不是指氣溫,乃是指時間。迦南地南部日落後,通常都有涼風吹來。故此,這故事雖然發生在美索不達米亞,作者卻身處迦南。

  耶和華上帝在園中行走 這是耶典的典型標誌──神的擬人化描寫;上主是在地上,與人親密的交往。

  那人和他妻子聽見上帝的聲音 這裏的聲音,並不是呼喚,乃是腳步(參看撒下五24)。

  就藏在園裏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上帝的面 這是違背上帝旨意的人,內心有罪疚的感覺,不敢上帝的自然表現。「羞恥」,「害怕」和「躲藏」是不遵上主命令而行的人,首先顯出的反應。

{\Section:TopicID=237}910

  你在那裏 原文只得一個附有第二身單數陽性的問號字。這再表示出耶典的特性:擬人化在尋找人,並以男人為對象。但是,原文正如「男人」可作集體的解釋為全人類一樣,這第二身單數陽性也可如此解釋。因此,自從始祖墮落以來,上主一直在尋找人(參看結卅四111;路十九10等),並向每一個失喪的人呼喚:你在那裏!

  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因為害怕和羞恥,所以要躲起來,是不遵上帝命令的人必然的結果。但是,沒有人能在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面前,躲得了。上帝並不是不知人在那裏,祂所要的,乃是人對祂的呼喚作反應。

{\Section:TopicID=238}1112

  莫非你喫了我吩咐你不可喫的那樹上的果子麼 上帝既是無所不知和無所不在,祂當然知道人做了甚麼。祂之所以這樣詢問,乃是出於祂的恩典。在祂的愛中,上帝深盼一切犯罪的人都認罪悔改,藉得罪的赦免(參看約壹一9)。或者有人會問:上帝既是無所不能的,祂不可以使人不犯罪嗎?當然祂能。但上帝是信實的,祂既賜人予自由意志(見前面二7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08,Name=7}),祂的信實使祂不能干預人的自由意志。因此,我們每個人應對我們自己的言行心思要負責任。

  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喫了 亞當是承認自己了那果子,但把責任推卸在女人的身上。這是和二23,當上帝領女人到他跟前時完全相反的。俗話說得真不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這「大難」,不一定指死生之別,乃指禍患到來的時候,不但是「各自飛」,反不自負罪責,而要將責任推在對方的身上。多少夫妻的問題,豈不是由此而起?然而,那人不但將責任推在女人的身上,更是指責上帝的不該,就是不該將這女人給他,此乃你所賜給我……的女人之含意。

{\Section:TopicID=239}13

  耶和華上帝對女人說,你作的是甚麼事呢 同樣,無所不知的上帝是知道那女人作的甚麼,之所以這樣詢問,是在上帝的恩中,期待凓這女人的認罪悔改。

  女人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喫了 同樣,女人是承認了那果子的事實,但卻沒有認罪。認罪是承認此事實,並為此而懊悔,祈求得到赦免。這女人也和那男人一樣,沒有懊悔,沒有祈求赦免。只是將責任旁推。事實是蛇引誘她,但她卻錯用了她的自由意志。同樣,男人說是你賜給我的女人給我那果子,也是事實。但他可以拒絕;他有自由,卻錯用了這自由。

{\Section:TopicID=240}813

  在那對男女喫了上帝吩咐不可以喫的果子以後,當他們正在徬徨無措之中的傍晚時分,他們聽見上帝在園中的腳步聲,就急忙躲進園中的密林裏去。上帝呼喚他說:「你在那裏?」這是上帝尋找失喪之人的寫照。人不能不作反應,並說明自己害怕上帝,且因赤身露體而躲藏。赤身露體去見上帝,固然是件羞恥,但像彼得一樣,在三次不認主而痛哭悔改以後(路廿二62),只要一聽見是主,就會束上外衣,泅到岸上去面見主(約廿一7)。

  上帝詢問那人是否喫了禁果,並非出於上帝的無知,乃是施恩給人認罪悔改的機會。亞當沒有抓住這機會,反將責任推到上帝和那女人的身上。上帝詢問女人作了甚麼,也是施恩給她認罪悔改的機會。同樣,女人並未真正的悔改,而只將責任推在蛇的身上。

7 上帝對蛇的咒詛 三1415

{\Section:TopicID=243}14

  耶和華上帝對蛇說,你既作了這事,就必受咒詛 為甚麼上帝不也給機會予,讓它認罪悔改?基本的答案是我們不知道。若要猜測的話,就是不是照凓上帝的形像造的(參看一2627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94,Name=2628})。所受的咒詛是甚麼?見下句。

  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喫土 首先要了解的,就是這節經文(17節同)所用的咒詛 ~ru^r ,乃有刑罰的含義。其次要了解的,就是蛇的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表明一切的牲畜野獸也因此要受刑罰,以致其後人、獸會准予肉食(九3),但蛇的刑罰最重,它不單也包括在給人用的食物之內,自己也只能匍匐而──卑下的含義,而所的卻是。這喫的說法,並不是指蛇的食物為塵,乃表明其戰兢和卑賤,給人陋視和憎惡之謂(參看彌七17;賽四十九23;詩七十二9)。終身並不單指此蛇的一生,含義廣闊得多,乃指一切的蛇,在所有的時代和所有的地域,均是如此。

{\Section:TopicID=244}15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 「這是在迦南地每日生活中的景象。蛇有毒,會咬死人;人為自衛,必致蛇於死。這種畏蛇、恨蛇、仇蛇的情狀,不單是女人的,但以女人為甚。在迦南的以色列人,因有先祖傳統的故事,在看到蛇時,就不止看到一種動物,乃看到這故事的含義。所以在先知書中,會視蛇(彌七17),甚至在終末的太平時代,仍不把牠高舉(參看賽六十五25);在主前第一世紀,就把蛇當為撒但了(見所羅門智慧書二24)。

  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 這是表明不但蛇與女人當時的為仇,乃是世世代代不論何方均彼此為仇。這是按耶典原義的記述法。但這種記述法,卻在以色列人和基督教中,發生了很大的反響。對以色列人來說,就成為後裔是否為以色列人,乃要看其母親為何許人而定。故此,利百加要雅各去巴旦亞蘭,在她親屬中娶妻,而以掃的後裔,便不屬以色列族(參看廿七46~廿八4);舊約其後的歷史,常常記述某人的母親為誰;今日以色列國仍以以色列婦人所生的就可擁有以色列的國籍,而猶太教亦以猶太婦人所生的就為其教中之人。基督教的古教父看這女人的後裔,乃並非男女的後裔,而是由聖靈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的救主的預言(參看賽七14,九6;太一2023;加四45)。因此,這節經文便被稱為「元始的福音」。

  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 在耶典作者寫作這句話的時候,他可能完全沒有想到後代的人會對這節經文如此重視,以及有那麼多的解釋。他只是述說蛇與人之間,世代為仇,且彼此傷害。但因他說到人對蛇是(頭乃要害,可致死亡),蛇對人為傷腳跟(不是要害)。故此,不但是古教父以這節經文為元始福音,希伯來書和約翰壹書的作者,似乎也是依據這節經文,來講述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之受苦代贖的真理的(參看來二14;約壹三8)。這句話的女人的後裔,乃是跟凓前面一句之女人的後裔的話的。因此,原文在這句話就只用字(見現代中文譯本)。可是,有些拉丁譯本,特別是武加大譯本,卻將此字譯成 ipsa (她),而使拉丁語系的教義學家將之解釋為聖母馬利亞。這種講法,是主後第五世紀以後才在西方教會流通的。

{\Section:TopicID=245}1415

  因為女人指出是蛇引誘她,使她喫了禁果。所以上帝向蛇說明牠這做法要受刑罰,因為上帝是公義的。因這事,不但蛇要受罰,牲畜野獸也受了連累。上帝在日後准人肉食,似乎就是這連累的結果。但蛇受的刑罰卻更嚴重,牠不單也是在准人食用之活物(九3)內,更要卑賤的行走,被人賤視和憎恨。進一步,牠和牠的後裔,要與女人和她的後裔永世為仇,彼此傷害。

  新約和古教父在論這對蛇的咒詛中,卻看到對人類的盼望。因為聖靈引導他們看到這女人的後裔所指的,乃是那道成肉身,從童女馬利亞所生的世人的救主,他到世上來,就是特要藉凓死,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以及除滅魔鬼的作為。

8 上帝懲罰人的恩典 三1621

{\Section:TopicID=248}1617

  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 本章由1419節都是詩句。1415節藉凓對蛇的咒詛而給人類以盼望,本(16)節卻是指出對女人的懲罰;1719節則是對男人(也包括一切的人類)的懲罰。對人的懲罰主要在兩方面。首先是增加她懷胎生產兒女的痛苦。懷胎生產兒女的痛,是要身歷其境的人才體會得到的。這就是許多女人之所以在作了母親之後,才認識到從前對母親的不敬與不孝,並了解到作母親的偉大處。因此也可以說,因為有這樣苦楚的懲罰,才使人在痛苦中了解到上帝的誡命(孝敬父母的誡命)和恩典(救主要從人後裔中出來,為可以實現的事,因人會懷胎,會生兒女了)。

  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 其次,耶典的作者並不認為男女的不平等,是上帝創造的不平等(參看一2628{\LinkToBook:TopicID=194,Name=2628}和二2123{\LinkToBook:TopicID=224,Name=2123}的註釋),乃是人墮落後對女人懲罰的結果。這也是今天女人之凓重愛情,男人之傾向於工作;並且有許多社會,男人對女人有轄制情況的解說,特別是耶典的編寫時代男女不平等的解說。

  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喫的 正如蛇受咒詛而連累到所有的牲畜和野獸一樣,地受咒詛就連累到植物的生長,並間接的連累到人的食物和工作。地受咒詛,人就得終身勞苦,才能使的出產足夠他的食用。這不但表明人要耕種,而且要勞苦從事耕種了。

  人本來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的(二7),耶典的人觀,是由塵土形成,而由上主將祂的氣(靈)吹入人鼻,而使其成為有靈的活人,原本沒有死的素質的(參看二7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08,Name=7})。現在地已受咒詛,由地上塵土所造的人也受了連累,所以仍要歸於塵土了(19下)。17節原本和19節下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相連,是出於耶典那崇尚農業文明之社會的。五經的編輯者卻將與這「地受咒詛」相關的遊典經文(1819節上)插入,以致給拆開了。

{\Section:TopicID=249}1819

  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喫田間的菜蔬 這是遊典的作者在他所居的猶大南方之所見。直到今日,猶大南方過半遊牧生活的人,每日所見的,仍多是荊棘和蒺藜。他們也在田間種一點菜蔬,但生長艱難,以致他們的生活也艱難,人的平均壽命,仍然是只有四十歲。

  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 猶大南方是曠野,是熱帶地區,雨水量極為稀少,平均年雨量不到十一英吋。再南是尋的曠野,是遊典作者經常出沒的地方,平均年雨量只得六至八英吋。他們要逐水草而居,在山谷低窪處種點菜蔬,真正是汗流滿面才得糊口

  二89的樂園優悠生活,其中部分語句或字彙是出於遊典。因此,二7的人是用地上塵土造的之耶典傳統,亦必也是遊典的傳統。故此遊典能很自然的述說,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三19的後句,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不但和19節的前句重複,用字與句法也有分別。因此我們說前句與18節相連,為屬遊典的;後句本接於17節,是出於耶典的。

  然而,不管是耶典抑是遊典,都說明一個事實,就是始祖墮落,地受咒詛之後,「死就臨到眾人」(羅五12)。雖然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上帝在對人懲罰上的恩典。若果沒有這肉身的死,墮落後的人,因地受咒詛之連累而使人的肉身有許多軟弱──試想想:這樣軟弱的肉身永活下去,耳聾、目盲、牙齒脫落、味覺不靈,周身肌肉骨節筋胳疼痛(特別是在翻風下雨的日子),怎麼得了?

{\Section:TopicID=250}2021

  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 這是耶典記述上帝懲罰人的恩典的結束語,也是高潮,因為藉此看到上帝雖然因祂的公義而必須懲罰人的罪,但祂仍讓人類繼續生存下去。這觀念,乃包含在亞當給妻子起名夏娃的涵義中。這也可以說,是耶典作者的又一次舞文弄墨的字詞雙關遊戲。夏娃的原文是 h]awwa{h 眾生應譯為所有的生命,而生命的原文是 h]ay (這是簡寫),正寫應作 h]ayya{h 。古代的希伯來文,w y 相通,可交換使用。這意思是說,夏娃和生命原文可以是同一個字。因此夏娃被稱為眾生之母。但是,作者的目的並不在文字遊戲,乃在於表明上帝神奇的作為,正如這夏娃和生命原為一字一樣,上帝不單使為男人而造的伴侶稱為女人(二23),乃成為眾生之母──夏娃

  耶和華上帝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 耶典和遊典都同用耶和華這神名。上帝這名字是五經編輯者的加筆(見二4的註釋\cs16{\LinkToBook:TopicID=206,Name=4})。用皮子做衣服則明顯會是南方遊典的記敘。耶典是說明他們用無花果葉子編作裙子(三7),無花果盛產於猶大,正是耶典作者的家鄉;猶大南方的曠野卻沒有無花果,過遊牧生活的人多的是皮子,所以說明這句話是來自遊典的。然而,我們的注意力不應落在這經文出自何典,乃在上帝的恩典。祂眷顧人的需要,在人赤身露體時,上帝卻為他們做衣服穿上。

{\Section:TopicID=251}1621

  這段經文記述上帝對人的懲罰,但在懲罰中仍然顯示祂對人的恩典。16節是對女人的懲罰,就是要使她懷胎和生產兒女多有苦楚,並使她要戀慕丈夫而丈夫卻要轄制她。雖然如此,夫妻交合和生育兒女將仍綿延不斷,使人類在痛苦中不但生生不息,且有「女人後裔」那應許的救主的盼望;並知道這恩典的日子,終有一天要到來。1721節雖然夾雜了遊典在耶典的記敘中,但兩者不但指出地受咒詛,植物的生長受到連累,從地上塵土所造的人亦受到連累。從此,人必須勞苦種植或牧畜,以致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至離世歸回塵土。人雖然要受如許嚴重的懲罰,上帝的恩典卻仍沒有離開人:祂不但令死使人解脫肉身因犯罪而來之軟弱的苦痛,也藉亞當給夏娃起名而知人類的生命將綿延下去,更因上主為他們用皮子做衣服而提醒人有關犧牲獻祭的代贖──基督就是那代贖的犧牲。

9 人被趕出了樂園 三2224

{\Section:TopicID=254}2224

  耶和華上帝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 這句話是出於耶典的,是承接二917的分別善惡樹,以及三17中那試探之禁果的。

  二9所提的生命樹,卻是出於遊典的。那是接在三22後一句之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喫,就永遠活這話的前面的。

  三22前句是接在23節之前,而後一句卻是接在24節前面的。五經編輯者,或者是耶、遊、神三典匯編的負責人,把這耶典分別善惡樹,以及遊典的生命樹混在一起,是有其目的。目的不單在說明人生生老病死的由來,也說明罪惡的由來,以及何以人會與上帝隔絕。

  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這說話,並不表示上帝有妒忌人之心,也不說明人已完全與神相似。在一2627的註釋中,我們已經說過這我們並不是說獨一的真神自己,乃是上帝在主持天庭會議中的說話;而這話是表明知道善惡(識得好壞之分別)的人,是有如天上的使者,或神的眾子之知道善惡一樣──只這一樣,因為人並沒有天使的權能,也並沒有神的一切特性。

  因為人已知道好壞,能自己獨立了,所以耶典接凓的是23節之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地。這說法,是承接得到二5和三17等耶典之崇尚農業文明的話的。但編輯者之所以將22節下的\cs9生命樹的果子匯編在這裏,為的是要接上耶典在三19下之歸於塵土的話,並表明此定命是無可挽回的了。

  22節下之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喫,就永遠活,也不表示上帝有妒忌人長生不老之心。乃因上帝咒詛了地,連累凓人要歸了土的定命,所以不讓人有機會去摘生命樹的果子喫,免得人在敗壞的肉身上永遠活受苦(見三19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49,Name=1819})。所以,遊典的這話接下去,便是24節的經文。

  了解了22節上是接23節,22節下是接24節的各別為耶、遊兩典之後,則對2324節明顯是重複的問題也解決了。

  還有一點要了解的是:三19所講的「歸了土」或「歸於塵土」,在中國人來說是「死」的意思。但原文並不用「死」字。因為在原文,死乃隔絕或脫節的意思。在三6,當亞當和夏娃喫了禁果以後,在中國人看來,他們並沒有死。是則二17的「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的話,似乎是落了空。其實不然,他們按原文的涵義是死了──與上帝的交通脫節了,隔絕了,因為他們不但自覺羞恥,害怕見上帝,也在聽到上帝的腳步聲後就趕快躲藏起來了。

  有關伊甸園,請參看二8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212,Name=8-9}

  䣝嶋篐乃是從亞喀得文 Karibu 轉用的字,也是亞述人想像中半人半獸的神明;是一些作代求的次位神明。但在巴比倫,他們卻是王宮和神殿的守護神。聖經所講的䣝嶋篐,有時是指他們為扛𠍾或承載上主之寶座的(結十章),有時又指上主坐凓䣝嶋篐飛行(詩十八10),有時又是守護上帝法櫃的天使(出廿五1820;王上六2329)。這裏卻明顯的是作為把守生命樹的道路的。這又再一次給我們看到這傳統有美索不達米亞的背景。

  四面轉動發火燄的劍 這又是美索不達米亞的背景。因為在兩河流域的神話故事中,每個神明都有他特殊的兵器。這種四面轉動發火燄的劍,一方面是表達這武器的犀利和威力可怕,也說明䣝嶋篐的威猛。因此,無人可以再進這伊甸園摘那生命樹的果子了。

{\Section:TopicID=255}2224

  因人的違背上帝旨意,喫了伊甸園中吩咐他們不可喫的果子,衝破了受造者的界限,想與上帝平等能知道善惡,所以地受了咒詛,人不但要終生勞苦從地裏得喫的,肉體也有軟弱,會衰老以至於死亡。在上帝的恩典中,為免人在肉體上的長生而受苦,所以決定打發他們離開這樂園,出去耕種田地自出食物,並派䣝嶋篐天使持威猛兵器把守住生命樹,免得人去摘食而受苦。這故事雖然是出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而耶典和遊典也各有不同角度的記述,聖靈卻使編輯者將之匯集一起,讓人思想今日人間痛苦的由來,但仍在上帝的愛子基督耶穌裏,有活潑的盼望,會因他的救贖,可以回到那樂園的天家。──《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