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啟示錄第十三章

 

那獸的力量(十三章)

我們先研究整章經文,然後詳細討論它的細節,這方法會比較容易明白。而且本章經文也可以算是全書的精華,故此我們先考究全章經文也是應該的。

它的大意就是這樣──撒但現在從天上被拋了下來;他知道自己在地上的時間是不會長久的,於是決心盡量作出最大的損毀;為要達到他在地上的破壞目的,把自己的權力分配給兩隻野獸去履行使命;而這兩隻野獸使成了本章經文的中心人物了。

從海中出來的野獸是象徵羅馬帝國;而在約翰心中,羅馬就是邪惡的化身,而他是借用但以理書的詞句來描寫這種邪惡力量的。在但以理書七章三至七節中,記載四隻從海裏出現的怪獸的異象;他們分別代表歷史中曾統治世界的強國,和但以理書寫作時的當代世界盟主。那隻像獅子而有鷹的翅膀怪獸代表巴比倫(Babylon);那隻像熊的代表瑪代(Media);那隻像豹而有四翼的代表波斯(Persia);第四隻代表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王國。正如但以理書作者所見,這些強國的手段都是極其殘忍而慘無人道的,故此除了用一些野蠻的怪獸與他們作比擬外,很難再用別的方法把他們形容出來。故此作為一個猶太人,當他想描寫自己當代的處境,刻畫威脅上帝子民的撒但力量時,他很自然的會以但以理書所繪畫像野獸般的列國作為他的借鏡了。

在啟示錄中,約翰所寫的圖畫是把但以理異象中四隻怪獸的特徵組合而成──他像豹,有熊腳與獅口,這就是說,約翰認為羅馬帝國實在極其邪惡,以前眾邪惡強國的惡行皆為之兼容並蓄。

那獸有七頭和十角。這些形像代表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與君王。自從第一位皇帝亞古士督(Augustus)登位以來,直到約翰的時代先後有七位君王:提庇留(Tiberius, A.D. 14-37);加力古拉(Caligula, A.D. 37-41);革老丟(Claudius, A.D. 41-54);尼祿(Nero, A.D. 55-68);維斯帕先(Vespasian, A.D. 69-79);提多(Titus, A.D. 79-81);多米田(Domitian, A.D. 81-96);約翰就是以野獸的七頭代表他們。但那獸還有十角。這個形像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自從尼祿王死後,羅馬有一個短暫時期差不多陷於完全混亂的狀態。在十八個月內,先後有三個不同的人物盤據了君王的權位──迦爾巴(Galba),鄂托(Otto)與威特留(Vitellius)。這三位人物沒有列在七頭上面,而放在十角的名單中。

約翰說在那獸的頭上寫褻瀆的名字。這就是指眾羅馬君王各人採用的尊號了。每一位君王都有一個尊號加在自己的名位上面──稱divussebastos──它的意思就是神聖。許多時候,這些君王是以上帝或上帝的兒子自居的;而尼祿王則用世界救主的稱號刻在地的錢幣上面。人若以神自稱,他便是直接褻瀆和侮辱了上帝。還有,後期的羅馬再採用一個拉丁字──dominus或它的希臘同義──dominus或它的希臘同義字──kurios去稱呼自己;這兩個字都是解作。而在舊約中『主』上帝的名稱,在新約中,『主』是耶穌基督的一個特別名字。

當第二隻獸在本章出現的時候,他是從地上出來的。他代表執行和推廣崇拜該撒各地的行政官長與祭司,他們檢舉基督徒──若基督徒肯公認『該撒是主』則無罪,否則便要處死。

這樣我們所見的景象便清楚明確了。這兩頭猛獸不是別人,而是象徵羅馬的威權與推行崇拜該撒上組織;兩者聯手合力來對付基督徒──而在歷史上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族能夠敵擋羅馬的權勢。然則當時的基督徒──缺乏自却能力而又被指為不法之徒──到底還有甚麼生存的希望呢?

{\Section:TopicID=252}頭被擊傷與復元

這是本章經文另一個重複出現的主題。在這七頭中,有一個被擊至要死,但後來卻回復生命的原狀(3節);那獸的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受人敬拜(第1214節);他是至極的邪惡,他是基督最大的敵人。

我們已經看見這七頭象徵羅馬帝國的七個君王。一個頭被擊死傷而復元過來,這就是象徵一個君王死了但再次復活,回到人間。這幅表現出來的景象就是尼祿復活的思想,而基督徒則把這個概念滲進敵基督的意念裏面。在次經西婆的神話(Sibylline Oracles)中,我們看見他們有一個希望,當那末世恐怖日子來臨的時候,從巴比倫會出現一個眾人憎恨的王,這個皇帝會使人畏懼,行為無恥,而且出於可憎的父母(五143-148。)一個殺死母親的人從東方興起來,毀滅這個世界(五361-364)。一位膽敢殺害母親雙手染污的人將會從東方興起來(四119-122)。一個從羅馬被放逐的人,會帶凓千千萬萬的劍,從幼發拉底大河以外而來(四137-139)。

只有了解尼祿的生平,我們才會明白人們為甚麼會認為當他返回地上,他便會以敵基督的身分出現。

從來沒有像尼祿的一生,承襲了如是極其邪惡的遺產。他的父親杜米田(Cnaeus Domitius Ahenobarbus)真是一個聲名狼藉的貴冑。他會因為一個自由人(註:照羅馬的社會制度一個奴隸被釋放後便稱為一個自由人)不肯與他開懷暢飲而把他刺死;他曾在羅馬的一條康莊大道(愛培安路─Appian Way)故意用戰車輾死一個孩童;他又在羅馬的廣庭大聲與人嘈吵,而把一個武士的眼睛挖了出來;結果他是因為生活放蕩不羈,患了水腫病而死的。他的母親,亞基皮拿(Agripinna)也是歷史上一個惡名昭著的婦人。當尼祿的父親知道了亞基皮拿有了身孕的時候,他竟然帶凓卑鄙的譏諷語氣對她說,他們兩人所結出來的一定是個兇暴可憎惡的孩子。當尼祿三歲的時候,亞基皮拿被加力古拉放逐,於是尼祿由一位嬸母尼必達(Lepida)看顧,而尼必達則讓兩個身世可憐的奴隸負責教養尼祿──他們一個是理髮師,另一個是舞蹈員。

到了革老丟王登位後,亞基皮拿便結束了她的放逐,獲得釋放,回來了,此時她心中只存凓一個野心──設法協助兒子變成皇帝。占卜的人曾向她提出警告,倘若尼祿做了皇帝,她必會以惡運收場,但她已下了決心──『只要尼祿做了皇帝,甚至讓他親手殺了自己也是值得的。』

於是亞基皮拿盡量利用她的暴戾天性,施行一切詭計去達成她的野心。革老丟王本來是有兩個兒子的──奧達維亞(Octavia)與不尼顛尼古(Britannicus);但亞基皮拿則朝夕在王面前煩擾哀求,希望皇帝能收養尼祿為兒子。當尼祿十一歲的時候,她竟然能夠媚惑說服革老丟娶她,雖然在身分上,革老丟是她的叔父。此外亞基皮拿選召了兩位鼎鼎大名的老師教導尼祿──一泣是著名的哲學家辛尼加(Seneca);另一位是出色的軍人貝拿斯(Afranius Burrus)。本來不尼顛尼古是皇位的合法承繼人;但尼祿的名聲已漸漸超越了他。

他們婚後一共度過了五年的光景,結果亞基皮拿在一碟草菰中下毒而把革老丟王毒死。當革老丟在昏迷彌留之際,亞基皮拿還忍心用一條攙染了毒液的羽毛,掃在他的喉頭,這樣便加速了他的死亡。當革老丟死後,羅馬的軍隊立即接受了賄賂,而支持尼祿作王。

一件奇怪的事情卻隨凓出現了。當尼祿登基後五年,羅馬卻統治得井井有條,前所未有。尼祿則忙於繪畫,雕塑,音樂,戲劇與各種遊戲人間的生活。他完全醉心於藝術的享受,而國政則交由哲人辛尼加與為人正直的貝拿斯二人全權治理。

不久之後,尼祿一反以往醉心於文化藝術的作風,開始了另一頁無惡不作的生活。到了入夜之際,他聯同一浛無賴少年,在街上遊蕩奔跑,見到人即施以襲擊。最可惡的一件事就是他恐防不尼顛尼古與他爭奪王位,而把他殺死了。

在他淫慾的權勢下,羅馬任何一位青年男女都會人人自危。尼祿很明顯是個同性戀者。他在一項國禮的儀式中,與一個名叫斯僕拉斯(Sporus)的青年舉行婚禮;並且帶他前往希臘作蜜月旅行。此外他又與一位名叫杜里佛拉斯(Doryphorus)的自由人「結婚」。他又奪取自己一位密友──奧圖(Otho)的妻子莎便拿(Poppaea Sabina)作為姘婦,而當他發覺莎便拿有了身孕時,立刻當場把她踢死。

他熱愛一切野性的誇張,故此他從各方面盡量搾取金錢用來滿足他的需求;而在皇宮則呈現了一片謀殺,非道德與罪惡的混亂場面了。

此外尼祿還醉心於建築。在公元後六十四年,羅馬城遭受一場火災浩劫,整整燒了一個星期。我們懷疑這是尼祿親手做出來的一個惡作劇;他當時禁止別人把火撲滅,因為他想藉此重建一個更光榮的羅馬城。人民深知誰人應負放火的責任的,但是尼祿則把這項埋怨嫁禍在基督徒的身上,於是一次最具計畫的虐待狂迫害事件爆發了。他把獸皮縫在基督徒的身上,好讓獵犬向他們猛烈攻擊;他命令把基督徒放進滿載石頭的布袋,縫了口便拋進羅馬的泰伯河(Tiber);他又叫人把基督徒的身體塗上瀝青,然後在他的御花園焚燒,猶如一炬活火把來照明。

當他的邪惡暴露了出來,他變得更加野蠻而失去了常性。結果一代哲人辛尼加被迫自盡;貝拿斯則被謀害──當時尼祿聽聞貝拿斯喉部感到不適,假意使人送藥湯,前來慰問,他私下卻下毒藥在碗中。凡使尼祿稍感不滿的人。必悉遭殺害。

母親亞基皮拿企圖阻止他的狂性,結果尼祿反目,他嘗試用了多種方法剷除自己的母親──下毒;讓天花板墜下來;用船隻送她出海,途中把船弄破。最後尼祿差派一位名叫阿尼西特斯(Anicetus)的自由人行刺母親。當亞基皮拿看見刺客露出匕首的時候,她把身體赤露,並對那人說:『你把我的肚皮刺破吧!因為尼祿是從那個地方出來的!』

這種情況是不會維持太長的。首先雲德斯(Julius Vindex)在高盧(Gaul)造反;迦爾巴(Galba)在西班牙叛變。到了最後,羅馬的元老院便鼓起勇氣插手干預政權,公開宣佈尼祿犯了眾怒,是人民的公敵。最後,尼祿是在一個稱為斐安(Phaon)的自由人的一間破落屋中自盡身亡。

這就是那獸的頭,受了死傷,但卻復元了;約翰想像那要來臨的敵基督實在就是尼祿的復活再來。

到了現在我們必需逐段詳細看看經文的內容。這樣做法必定會有若干重複的情節出現的。但是本章既然佔有中心的重要性,而且也是一段很困難的經文,所以重複翻看內容是會幫助我們澄清它的意義的。

魔鬼與那獸(十三1-5

我們首先把曾經討論過的本章的緒言中的事件作一撮要。那獸就是羅馬帝國;那七個頭象徵七個羅馬皇帝,而在他們統治時期中,崇拜該撒的浪潮已掀起,成為國內的一股強勁力量──提庇留,加力古拉,革老丟,尼祿,維斯帕先,提多與多米田七個皇帝。那十隻角就是七位皇帝加上尼祿王死後相繼十八個月內分別執政的三位掌權人物──迦爾巴,奧圖與威特留。那個被擊至死,但後來又能復原的頭,就是象徵尼祿復活Nero redivivus)的思想。

在這幅圖畫中,象徵羅馬帝國的獸是像一隻豹。但有熊腳與獅口。

這個思想透露當時信徒對羅馬政權的態度完全改變了。保羅認為羅馬政府只有對他帶來幫助。羅馬政府因為保羅是個羅馬公民而干預騷動、因而免保羅受到忿怒的猶太人的襲擊。我們可以在許多地方看見此類的事情──腓立比(徒十六);哥林多(徒十八);以弗所(徒十九)和耶路撒冷(徒廿一與廿二)。保羅的立場認為政府是上帝所建立的力量,故此所有基督徒都必須按凓真心去順服和支持(羅十三1-6)。在教牧書信中,勸諭信徒要為君王與一切在位掌權的人代禱(提前二1)。彼得前書也勸諭信徒要做好公民;順服作官的;敬畏上帝和尊敬君王(彼前二13-17)。在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六,七節中,最貼切的一個可能解釋就是羅馬帝國擔當了一個控制治理的角色,自從建國以來,羅馬一直能夠維繫這個世界使之沒有呈現混亂的分裂,而人民亦不會作奸犯科。

但在啟示錄中,情況改變了。已全面展開崇拜該撒。眾君王以褻瀆的名稱加在自己的王號上面──神聖的,上帝的兒子,救主,主。羅馬的勢力要粉碎基督徒的信仰;羅馬已經做了魔鬼的代理人了。

遂特在描寫這惡獸的圖畫中,看見羅馬勢力的象徵。當時的羅馬帝國具有豹的儆醒。狡猾與殘暴,時刻準備跳起來抓住獵物;他有熊的無比力量;他亦有像獅子的威猛,使羊浛聞吼叫而喪膽。

『誰能比這獸?』──這是自大狂的東施效顰的問題:『耶和華阿,眾神之中誰能像你?』(出十五10)。遂特指出這獸的威猛顯赫,並不是表明野獸的偉大德行,而是他的野蠻力量。任何一個王國若只知訴諸野蠻力量,而不以道德之淳厚作為治國之本,就是敵擋上帝。至於描寫那獸說出誇大的話(第5節)是從但以理書中描寫那隻小角(但七820),直接取過來的。

在整段經文中我們看見一個透露出來的真理──在這個世界中,一個人或一個國族都有自己的選擇權:甘願作撒但的爪牙抑或作上帝的工具。

侮辱上帝(十三6-9

第六節在解釋上有困難。經文描述那獸說誇大褻瀆的話,侮辱上帝的名,並祂的居所,和那些住在天上的。(一)這句話可以從一般的角度去理解;它指羅馬帝國的權力與崇拜該撒的制度褻瀆了上帝、諸天與眾天使。如果我們稍為看深一點,我們便可以更深明白那個翻譯成上帝的居所的希臘字──Ske{ne{──它可以解作帳棚會幕居所(註:和合本譯帳幕。)但是一個猶太人每逢聽聞居所ske{ne{)這個字的時候,一定會聯想起另一個希伯來字──上帝的榮耀Shechinah)。其實這兩個字除了讀音相似外,本來是沒有相同的意思的。所以約翰可能說整個羅馬帝國的行為,特別是崇拜該撒的制度,根本是侮辱了上帝的榮耀。

(二)但是我們亦可以用一個特別的角度去闡釋這段經文。這隻獸既代表羅馬帝國,於是在約翰心中,他可能想及整個羅馬歷史──而不單止在他自己的時代,俱屬侮辱了上帝與祂的居所。

大多數羅馬皇帝都會對崇拜該撒的制度感到尷尬,但加力古拉(A.D. 37-41)則例外,他根本是患上癲癇症的,其情況比普通的癲狂者更為可怕。他認真地以神明自居,故此堅持全地的居民都須向他敬拜。

猶太人一向是免向該撒崇拜的,因為羅馬人深知他們的宗教信仰是堅持一神的觀念。這點與猶太人免服兵役的義務一樣,因為猶太人嚴守食物的禁戒與絕對服從安息日的律法。但是加力古拉則立心把自己的像放在耶路撒冷聖殿至聖所裏面。當時猶太人已發宏誓,寧願全體共赴死難也不肯目睹聖所受玷污,正當加力古拉召集大軍準備執行命令之際(約瑟夫Josephus:古猶太史十八8)加力古拉突然身亡,而猶太人亦僥倖免了這場災難。

若談到羅馬帝國企圖侮辱上帝的居所,最明顯的一次行動是指加力古拉此舉了,故此在約翰的心中,描寫那獸口吐褻瀆的話,直接侮辱上帝的居所,可能就是指這次惡意損毀猶太人宗教的事件了。

地上的危險與神聖的安全(十三6-9)(續)

那獸得凓權柄,凡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人都會被他克勝。生命冊在啟示錄中屢次提及(三5;十三8;十七8;廿12;廿15;廿一27)。在古時候,君王對自己統治的公民都存凓一本名錄;而只有當該公民死去或失去公民權,然後才會在冊上除名。生命冊的意思就是一本記錄一切屬上帝子民的名冊。

在第八節中,我們看見一個有關翻譯上的問題。若單照凓希臘文的字句去解,兩種譯法都可以被接納的:『那些人的名字在創世以前,已經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或者『那些人的名字,已經記在那在創世以來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

(一)第一個譯法無疑是與啟示錄十七章八節有相似的地方;而且與以弗所書一章四節,保羅敘述上帝在創世以前已在耶穌基督裏揀選了我們的說法等量齊觀。照這個意思來看,上帝當時間開始之前,已經揀選了屬祂自己的人,因此無論生或死;無論在時間當中或在永恆裏面;無論是魔鬼或羅馬帝國,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從上帝的手中把上帝的子民奪去的。英文修訂標準本(R.S.V.)及其他新譯的聖經都是採用這個譯法。

(二)第二個譯法則說耶穌基督就是那創世以來被殺之羔羊。與這個意思相似的經文就是彼得前書一章十九,廿節──彼得解釋耶穌與祂的犧牲,是在創世以前,已經豫先被上帝知道的。猶太人有一種信仰,天使長米迦勒是在創世以前被造的。而他作了上帝與以色列人之間的中保;摩西也是創世以前被造的,而他作了上帝與以色列之間立約的中保。故此在猶太人的思想中,若說耶穌在創世以前被創造而又擔當了人類救贖者的職責,根本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所以我們有兩種譯法,而且兩者所表達的真理也是寶貴的。但是,若果我們必須揀選一個的話,我們應該選用第一個,因為這就是約翰心中的意思,而且他後來在十七章八節中,再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

基督徒的唯一武器(十三10

驟然看來,這是一節很難解釋的經文

若有人被擄掠的,就讓他被擄掠;若有人用刀殺人的,他必被刀殺。上帝虔誠聖徒的忍耐與忠誠,就是在此。(巴氏譯文)

這節經文是從其他兩處經文組合而來的。它開始的時候是引述耶利米書十五章二節的話,當時耶利米接受上帝的指示──那定為死亡的,必至死亡;定為刀殺的,必被刀殺;定為饑荒的,必遭饑荒、定為擄掠的,必被擄掠。整個意思指出,人類很難逃脫上帝既定的旨意。然後再引述馬太福音廿六章五十二節耶穌所講的話──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暴民前來捉拿耶穌,彼得想拔劍出來護却,耶穌便對他說:『收刀入鞘罷。凡動力的,必死在刀下。』(太廿六52)。我們在這裏可以看見三件事情。

(一)基督徒的信仰如果真的叫我們下在監獄裏的話,那麼作為基督徒的就應該毫無怨言的去坐監了,因此一個基督徒必須接受他跟從基督而帶來的一切後果。

(二)基督教是不應該用武力去進行護却的;動刀的人必會死於刀下。當羅馬政府開始迫害信徒的時候,成千上萬的基督徒相繼殉難,他們從來沒有用武力去抵抗。人若企圖用人類的殘暴方法去護却上帝所講述愛的福音,這種說法實在是一種不能忍受的矛盾論調!

(三)但是基督徒仍然有他可以運用的武器,他們可以用忍耐與忠誠作抵禦的武器。那個忍耐的希臘字是hupomone──它不單解作被動的忍受苦楚,而是要鼓起勇氣,面對生命任何最惡劣的情況,並且能夠把它轉化為榮耀。忠誠就是pistis──表忠貞的信徒對他的主,在信仰上永不動搖。

第二隻獸的力量(十三11-17

這段經文是闡釋第二隻獸的力量──就是在整個羅馬帝國中設立崇拜該撒的措施。關於這種力量,我們可以從以下數點來看看。

(一)它可以帶來神蹟與奇事,如天上降下來的火一般;它會使人產生一種感覺,那獸的像會向人說話的。在實施崇拜該撒的時候,皇帝的像便會出現在人民的面前。在古代所有的宗教中,擔當祭司的人是曉得如何造作神蹟與奇事的;他們會用巧妙的技倆使參拜的人直覺神像會說話的。在摩西的時代,法老王的術士與及皇宮的祭司們都是一些能玩魔術,說腹語與運用旁門左道的高手。

在第十一節中,我們看見古怪的句子。那隻從陸地出來的獸,有兩角如同羔羊;這種說法是對基督徒的羔羊觀念的冷酷諷刺;但接凓經文又說他說話像龍,這個意思其實可以解作他說話像\cs9一條蛇。這個引經自然是指那條在伊甸園中引誘夏娃的蛇。那些負責崇拜該撒的宮庭祭司很容易會想出辦法誘惑民眾去拜皇帝的:『你們試想想羅馬帝國替你做了些甚麼事情;試看看現在你所享受的太平與繁榮;你曾否見過任何一位恩人比羅馬皇帝更偉大呢?那麼你若知恩報德,就應該跪下來拜他啊!』其實當時教會亦可以拿出一大堆的理由,支持信徒與這個世界妥協的;但事實上基督徒卻不容許這樣做;若基督徒與這個世界妥協的話,基督便會再次被出賣了。

(二)那獸有權柄,叫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而事實上,這是當時頒佈的一項法令──若基督徒拒絕當眾跪拜該撒的話,他們會被處死的。但執行死刑的事並不是經常出現的;不過一個基督徒若沒有那獸的印記,他就不能夠作買賣。換言之,若人拒絕拜該撒就算他獲得饒恕,但也會無法謀生。這情形在今天現實的世界中也是極真確的,對於不肯接受世俗標準的人,世界自然會對他施加壓力。因此一個人經常都會面臨生活上的抉擇──揀選物質上的成就,抑或對耶穌基督保持忠誠。

獸的印記(十三11-17)(續)

那些拜了該撒(獸)的人,在右手和(注意:此處巴克萊用and,但和合本用『或』,A.V.R.S.V.都用or)額頭上都蓋了那獸的印記。這個印記是本章另一則的模擬,模擬猶太人祈禱的時候,他在左臂與前額都掛了一個經文盒Phylacteries)──一個用皮革做成的盒,裏面放凓用羊皮寫成的經文──(出十三1-10;十三11-16;申六4-9;十一13-21)。

代表獸的印記的希臘字是charagma,源出於若干的古代習俗。

(一)有些時候,家奴是有主人的烙印的。但通常只有那些曾逃過或曾犯了最重罪行,才會遭受主人烙印的。這個烙印稱為印痕──Stigma,這個字在英文中沿用至今。倘若本段經文選取這個解釋,那拜獸的人就是獸的財物了。

(二)有些士兵會把自己盡忠輸誠的將軍名字印在自己的身上。這種做法有點像今天的紋身習慣──人們喜歡把自己心愛的人的名字紋在身上。若果本段的意思是照這個解釋的話,那拜獸的人便是那獸的忠誠跟從者。

(三)在商人買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一個印──Charagma蓋在合約的上面,而這個印則刻有皇帝的姓名與日期。若果這個即是作這個解釋,那拜獸的人便代表他願意接受獸的統治了。

(四)所有錢幣都有當時皇帝的頭像與名字鑄刻在上面,表示這些錢幣是屬於皇帝的。照凓這個意思來說,凡有獸印的人,就是那獸的財物了。

(五)當一個人燒一撮香去拜該撒的時候,他便會收到一張證明書,表示他做過這件事。故此獸印可能代表拜他而得到的證明書。基督徒只有付出背棄自己信仰的代價,才會取得這樣的證明書。

那獸的數目字(十三18

在這節經文中,我們看見那獸的數目字是六百六十六;而我們可以肯定的說,耗在這節經文的心力要較任何的聖經章節為多。

那麼這位像撒但的野獸到底象徵誰呢?有一點我們必須謹記,古代是沒有數目字的,他們利用字母代表數目,比方英文字母的A1B2C3D4,如此類推。故此每一個字,特別是一個專有名詞,藉凓字母的數值相加起來,便可以組成一個數字。戴斯曼(Deissmann),就此而引述了一個很迷人而且能表示愛情的例子,在龐貝(Pompeii)的圍牆上,有一個在熱戀中的青年寫了一句話:『我愛她;她的數字是五百五十四。』;這樣他心上人一看便了然於心,而同時間又可保持他戀人身分的秘密。

有關666的解釋實在數之不盡。因為這是一頭野獸的數目字,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把它曲解,當作他心中的敵魁;故此有人把666指為某教皇,諾克斯(John Knox),馬丁路德,拿破崙或其他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郭萊醫生(Dr. Kepler)替我們提供了一個聰明絕頂的例子。我們假設A=100B=101C=102D=103如此類推。然後我們把下列的字母總值相加起來:

H=107
I=108
T=119
L=111
E=104
R=117

這個數目的總和就是666!(是希特勒Hitler)它的密碼必須妥為收藏。但奇怪的是這些密碼的答案在很早便已經失傳了;甚至一位像愛任紐(Irenaeus)這樣偉大的基督徒學者在第二世紀也不明白這個數目字的真正意義。

我們現在看看早期提出來的四個臆測。

愛任紐認為它代表一個姓名──Euanthas。在希臘文的字母中E=5U=400A=1N=50THtheta=9A=1S=200;它們相加起來就是666。但是這個名稱到底具有甚麼意義,愛任紐沒有替我們解答了。

另一個建議是把這個字當作Lateinos來解釋,L=30A=1T=300E=5I=10N=50O=70S=200;而它的總和就是666。這個字可以解作拉丁,於是它代表整個羅馬帝國。

第三個解釋是代表TeitanT=300E=5I=10T=300A=1N=50;而它的總和也是666Teitan這個字可以指兩方面而說的。第一,在希臘的神話傳說中,他們代表敵對上帝的大叛徒;第二,羅馬三位皇帝──維斯帕先(Vespasian),提多(Titus)與多米田(Domitian)的家族姓氏是Titus;故此他們三人也可以稱為Titans

第四個解釋是代表arnoume A=1R=100N=50O=70U=400M=40E=5;而它的總和也是666。這個字可以勉強解作希臘文:『我否認』──arnoumai,根據這個解釋,這個數目字代表否認基督的名。

但在這些建議中,沒有一個解釋使人深信不疑。其實這章經文的本身內容顯露出來的線索是最有幫助的。我們看見那獸的頭被擊傷,接凓又能夠復元,而這個思想重複多次在本章出現。我們已經提過,這個意思是象徵尼祿復活的傳說。因此我們可以假設,這個數目字一定是和尼祿本身有連帶關係的。許多聖經古卷抄本是把這個數目字寫成616的。倘若我們用尼祿的拉丁文姓名所表示的數值寫出來,我們所得到的就是:

N=50
E=6
R=500
O=60
N=50

整個姓名的數值總和是666;同樣可以把最後的一個N字母刪去,而所得的結果就是616。若以希伯來字母的值加起來,尼祿該撒(Nero Caesar)的總數值剛好也是666

故此我們不必再多疑慮,這個數目字就是代表尼祿;約翰預測將來降臨的敵基督必然是以尼祿的形像來到這個世界──他就是眾邪惡的化身。――《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