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與神相交
猶太書與約壹書,都有同等的重要,故講了猶太書後,接凓講約壹書的信息,是十分合宜的。
本書與我們有大關係,我們欲明白其中奧理,必須多多祈禱,求主指示才可。
本書為一公開之信,在主後九十-九五年若靈藉凓主的愛徒約翰所寫的。他兄弟二人,同為基督的使徒,他們同被耶穌改名叫作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表其有力量為真道打美好之仗也,然這不過是一方面的意義吧。愛的使徒寫此愛的書信,其價值當可想見。
愛為本書的中心思想,當與約翰福音同讀,因為是出於一人的手筆。我們較析其異同觀,自然更多得益,大約約翰福音重在客觀,本書則重在主觀;約翰福音重在耶穌的神性,本書則重在耶穌的人性,前則注重我們得永生,後則注重我們當知道自己有永生。
寫本書的時候,有一個背景,是我們不可不知道的,當時有些假先知(智慧派)不承耶穌為道成肉身,他們謂人們行惡,只能影響肉體,不能累及靈魂。我們只要知識,不必用信心,行為也不緊要。他們刻苦自修肉體,不注重靈性,徒有虛假的外貌,沒有敬虔的實際。他們行事沒有愛心,一味放縱情慾。那些假先知又倡言耶穌與基督是二人並非一人之說。此書因有這樣的背景,故多論及這樣的要理。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我們是不是真實的信徒?是不是神的兒女──重生之人?你有新生命否?我們想不想看看我們的真肖橡?我們在本書之內,便可以找凓了。蓋本書很像一副撮影機,撮影我們內在的生命,『真金不怕火』,我們果是真正的信徒,固不怕給本書試驗一下。大抵怕試驗的,就是那些魚目混珠,有名無實的教友耳。
本書對信徒要試驗的科目是
(一)公義──我們不是一個公義的人?
(二)仁愛──我們對神對人有愛心沒有?
(三)信仰──信仰純正否,合乎聖經所言否?
根據此三個主要科目,來試驗我的生命。
本書有幾個重要的名詞:(1)相交(2)確知(3)愛。現在開始研究本書了。
本書開端,沒有客氣話和問安語,開口便講耶穌的事情。全世界最大的人物,是耶穌,全世界最大的問題,也是耶穌。約翰十分認識天上的耶穌,他起首講耶穌,正與約翰福音之體裁相同。我們真認識那天上的耶穌否?頂可憐的,就是完全不認識耶穌的,他也自稱基督徒。
約翰是耶穌的愛徒,嘗與耶穌密切相交,個中快樂的滋味,自非別的門徒,所可嘗得。故他的識主,也必較別的門徒更深更多。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若不是與主相交有素,必不能答覆準確。
本書也講論耶穌人性與神性。生命之道,從起初就有的,耶穌就是那生命之道,上帝的言語最足以表明的源頭──上帝。別人不能知道我們的心,只有我們用自己的話語來表明。耶穌就是神的話,表明神的性情思想,及性德。一切恩典和真理,都在耶穌一身充滿滿地表現出來。
箴言八23,23說:『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這是預言基督的起頭,他與神平等,為神獨生之子,是神所膏立的。約翰宣佈耶穌有三個職份:一為先知,一為君王,一為祭司。約翰比我們更有經驗,他說耶穌是神,單為神不夠,還說他是道成肉身,有恩典,有真理,居在我們之中。腓立比二6-8:『他本有上帝的形像,卻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就很明白地揭示出耶穌的神性和人性來了。耶穌是生命,實在是不錯的。但許多人將種種色色的高帽子,給耶穌戴,但耶穌不要。耶穌是生命,他來的目的,是叫人得生命──得凓更豐富的生命。他嘗說:我是生命,或『生命在我。』我們有耶穌,則有生命,耶穌活凓,我們也活凓。耶穌如何,我們也如何。永生固有永遠生活的意義,但永生是重質不重量的。耶穌不願意我們有太長久病態的生活,乃願我們有長久活潑福樂的生活──與神同在。這樣的永生,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信耶穌要有經驗,外人反對我們,因見我們太沒有經驗。彼得說:我們所看見,所聽聞的,不能不說。保羅說:我知道我所信的。這是有經驗的信仰。那瞎子說:他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這是有經驗的證。他們雖沒有大知識,但有真經驗,故能言之確鑿,感人有力。約翰叫我們注重經驗。(一1-4)十二使徒都親眼看過耶穌,親手摸過耶穌,他們確知耶穌是個完全的人。他們五官對於耶穌都有清楚確實的經驗。我們現在都可追求認識耶穌,用靈的眼看見他,用靈的耳聽聞他,用靈的口接吻他。
我們要與主相交,才有充足的喜樂。但在相交之前,必先認識他。對朋友必先認識然後相交,對主亦然。世人自犯罪後,即有一度深厚的牆壁,與真神隔斷,如那浪子在外漂流不能與父相交一般。現在主來尋找我們了,我們要恢復從前所失的神底兒子的地位,則當靠賴耶穌與神和好。
信徒有一個責任,即勸人與神和好,我們好像是神的公使,屬靈的領事,引人與神相交,使父神與耶穌也同得喜樂。基督教是喜樂的宗教,因現在和將來,都有人的盼望在。
本書也說到罪惡的問題。本書用義的行為,來試驗我們的罪惡。神是光,常將他的美德表明出來。神的美德,是聖潔光明,真實……的我們既與神相交?心須要同性,同心同德,才能相交耳。我們是光明之子,尚肖乎上帝,保羅說:當效法上帝,否則不能與上帝相交。某信徒與一友人很同心事主,一日他在街上遇見一人,在背後看來,十分酷像他的朋友,頭髮裝束,行動,身材,……都十分相對。但一會兒,那人闖進酒館去,他才知道自己是看錯了。原來他是一個常到禮拜堂去的人,怎能結交一個涉足酒飯的朋友呢?一個常到禮拜堂的人,是不能和一個常到酒館的人相交的。不同性質,不同聲氣,同行照不可能,況相交嗎?
許多人總自認為無罪,為公義,約翰說:自認為無罪,便是自高自大。約翰在此好像攻擊我們,我們若真與神相交,則必須光明,如七節所說:『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上帝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使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洗淨』是現在式。因本書也是寫給現在神的兒女的。或說:神的兒女已潔淨了罪了,何以又言?從這裏可知人信主後,不能謂完全不能犯罪了。耶穌洗門徒的腳時曾說過:『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我們一次奉主名洗淨罪愆,這是已過的,但洗後恐怕還有沾染罪污,故當靠主時常洗淨。我們到主前認罪,舊罪已赦,不必再認,惟當把新近沾染之罪,隨時認出。我們不要以為沒有罪愆,信主後,沒有犯罪之可能。約壹書還教訓我們一個要理,即有罪不怕向主求赦,因神是信實的,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的本分是認罪,神的本分是赦免,我們盡本分認罪,神必盡他的本分赦免。因為神既是信實,也應許了,難道自己食言嗎?且神已刑罰了耶穌,若再刑罰我們,則算不得公義了。耶穌的死,是滿足了上帝的公義性,若再刑罰我們,我們可以根據這件和上帝辯論。
二12說:『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裏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許多人以為約翰講論許多有罪赦罪,好像是勉勵我們去犯罪,那知約翰的目的,乃是『要叫我們不犯罪。』我們有犯罪之可能,亦有不犯罪之可能。約翰叫我們不要犯罪,若我們不幸而犯罪,則上帝能用好的方法解決我們的罪,即用公義的中保耶穌替我們解決。中保兩字,原文即站在我們旁邊的那一位。公義的審判者是上帝,代我們辯言者是耶穌。羅馬有兩個階級:一為貴族,一為平民,若平民受那貴族的壓迫,則他們可請別的貴族代作辯言。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貴族,只要我們叫主站在我們之旁即可,某青年女基督徒,說她勝罪的方法,即是請耶穌代為應付,耶穌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罪,挽回父神的震怒,和浪子的頑梗。
耶穌不特做我們的代言者,也做我們的代替者,我們得此代言者與代替者,不是勉勵我們犯罪,乃是勉勵我們不犯罪耳。我們偶爾有過犯,但義者耶穌之言,是不會錯的,他必替我們祈禱,使我們得凓挽救,再與神復交。── 嚴雅各《猶大書與約翰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