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翰壹書緒論

 

作者簡介

本叢書新約作者巴克萊乃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新約及希臘教授,為當代著名神學家。他所寫的聖經注釋流傳甚廣,在英語國家中的銷售數量已超過百萬部,相信他所撰寫的能提供一般神學生、教牧人員及平信徒以應時的幫助。

 

約翰一書緒論

{\Section:TopicID=104}一封個人的信及其背景

約翰一書稱做一封書信,但是卻沒有像保羅的書信一樣,在信的開始有受信人的名字,在信的結尾有問候的話。但是當我們讀的時候,沒有人不會覺得洋溢私人關係的性質。毫無疑問的,當寫書人在寫的時候,在他心目中有一定的對象──有一定情景和一定的收信的人。不過約翰一書的風格及其個人的性質必須加以解釋,如果我們認為這是一位牧師,寫給他自己所愛的羊,分發給他在各地負責的教會的『一篇富於愛心與熱望的講章』。

任何像這樣的一封信,一定出於一種實際的情況,沒有了它我們就無法完全了解。因此,如果我們要瞭解約翰一書,第一件事必須重組產生這封書信的情景,記住這是在主後一百年稍後,在以弗所寫的。

{\Section:TopicID=105}漸漸的冷淡

在主後一百年,有些事情幾乎不可避免的在教會裏發生,尤其是在像以弗所這樣的地方。

(一)現在有許多人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基督徒。初期的奮興,多多少少已成過去。華茨華斯(Wordsworth)說起在現代歷史上偉大的時刻時說:

『在黎明破曉時刻的生活真是無邊福樂。』

在基督教的初期,充滿了美景榮耀,現在基督教已經習慣成自然,已經是『傳統的,半冷不熱的,徒有其名的』了。人已經常見到了,新奇的感覺已經失去了。耶穌知道人心,他說:『許多人的愛心,纔漸漸冷淡了。』(太廿四12)。約翰一書寫的時候,至少對有些人來說,基督教初期的奮興已成過去,熱心的盛燄漸漸成為垂滅前微弱的光線。

(二)所產生的一個結果是教會裏有的信徒,以為基督教要求的標準是一種重的負擔,使人倦怠。他們不要新約裏聖徒的含意。新約裏聖徒一字是hagios,普通翻譯作。其基本意義是不同。聖殿是,因為它與其他的建築物不同;安息日是,因為它與其他的日子不同;猶太民族是,因為它與其他百姓不同;基督徒蒙召為聖徒,他是從眾人中呼召出來,與他人不同。基督徒和世界之間,有一條很清楚的分界線。在第四福音書中,耶穌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十五19)。耶穌向上帝禱告說,『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十七14)。

這一切都與倫理的要求有關。它要求道德純潔的新標準、新慈愛、新服務、新饒恕──一切都是不同。在初期的奮興與熱心消逝的時候,與世界對立,拒絕接受當時一般流行的標準的行為,便日益困難。

(三)我們已經看見約翰一書並沒顯示那接受書信的教會受到逼迫的痕跡。我們也已指出,教會的危險並不是迫害,乃是誘惑;這是從裏面來的。耶穌卻已經預先看見了。祂說,『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太廿四11)。這危險也是保羅辭別以弗所時,對當地教會的領袖所說的。他說,『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徒二十2930

約翰一書要戰鬥的對象,並不來自外面,要消滅基督教的信仰,而是那些想要改善它的人。他們的目的是要使基督教,受到有學問的人的尊敬。他們知道當時思想的趨勢與潮流,並且覺得時間已到,基督教應當吻合人間世的哲學與時代的思想。

{\Section:TopicID=106}當代的哲學

那麼這些錯誤的先知和錯謬的教師,究竟想把基督教信仰和那樣的當代的思想和哲學劃成一線呢?普遍希臘的世界各地,有一種思想的趨勢,一般的人稱它諾期底派。諾斯底派思想的基本信仰是只有靈是善的,物是惡的。因此,諾斯底派的人,無可避免的一定輕蔑世界,因為世界是物。他尤其輕蔑身體;身體既然是物,必然是惡的。被囚在這身體裏的是人的靈。這靈是上帝的種子;上帝是全然的善。因此,人生的目的是要使囚禁在這罪惡身體裏的天上的種子獲得釋放。其唯一的方法是藉神祕的知識和舖張的禮儀。這只有真正的諾斯底派人有的。這種思想的趨勢深深地寫進希臘的思想裏──就是到今天還沒有消失。其基本是一切物質是惡,唯有靈是善;人生的真正目的是把人的靈,從身體邪惡的囚房裏,解放出來。

{\Section:TopicID=107}錯謬的教師

把這些事存在心裏以後,讓我們看約翰一書,誰是這些錯謬的教師,什麼是他們的教訓。他們原是在教會裏的,但現在已經脫離,『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約壹二19)。他們是有影響力的人,因為他們稱為先知,『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約壹四1)。雖然他們離開教會,他們仍是企圖把他們的教訓散播在教會裏,引誘信徒離開真理(約壹二26)。

{\Section:TopicID=108}否認耶穌是彌賽亞

至少有幾個錯謬的教師否認耶穌是彌賽亞。約翰發問說,『誰是說謊話的呢?不是那不認耶穌為基督的麼?』(約壹二22)。這些錯謬的教師,並不似諾斯底派的人,他們卻似猶太人。許多遭遇的事,使猶太人基督徒為難;而歷史上所發生的事,更是如此。作為一個猶太人,很難相信一個被釘十架的彌賽亞。即使他開始相信,這並不是說,一切難處都已迎刃而解。基督徒相信耶穌很快要來維護祂的百姓。很清楚的,這希望在猶太人的心裏,特別覺得寶貴。不過在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被羅馬攻取。因猶太人長期的不肯屈服,自殺性的抗拒,觸怒了羅馬,他們把聖城拆毀,一塊石頭也不留在地上,把城撕裂二半。從這件事上,怎樣叫猶太人容易接受耶穌要再來,拯救祂百姓的希望呢?聖城是荒涼了;猶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面對這些事,彌賽亞已經來到,怎樣可能是真實的呢?

{\Section:TopicID=109}否認道成肉身

有一件事比上面所說的更加嚴重。那就是從教會裏面產生的一種謬誤的教訓,它想把基督教和諾斯底派連系起來。我們必須記住諾斯底派的觀點,只有靈是善的,物是完全惡的。有了這種觀點,真正的道成肉身成為不可能了。這真是在數世紀以後,奧古斯丁指出的。在他沒有成為基督徒以前,他熟知哲學各派系的思想。懺悔錄(Confessions9)裏,他告訴我們在外邦人的寫作中,有關基督教所說的話,幾乎都有了;惟有一件重要的事卻遍找不到,就是在將來也不可能找到,那就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一14)。因為外邦人的思想家相信物在本質上是惡的,因此身體在本質上也是惡的,道成肉身是他們永遠不能夠說的一件事。

這是很清楚的了,約翰在約翰一書裏所反對的錯謬的教師,他們否認道成肉身及耶穌的肉身。約翰說,『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上帝的;凡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於上帝。』(約壹四23)。

在早期教會裏,拒絕承認道成肉身的,從大體上來說,有兩種形式。

(一)最激烈的全身以赴的形式是幻影說Docetism),顧斯庇(Goodspeed)建議把它譯做外觀主義Seemism)。希臘的動詞dokein的意義是從外面看;幻影派的人教導說,耶穌只是從外面看,好似有一個身體。他們堅決主張,他是純粹靈性的實體,他的肉身只是外觀。有一本次經的書,是根據這觀點寫的,它的名字是約翰行傳,大約在主後一六年寫的。在那書裏,約翰說,有時他觸到耶穌,他覺得觸到一個血肉之體,其他的時候,他覺得觸到的『不是物質的東西,好似並不存在一樣』:還有,當耶穌在路上行走的時候,永遠不留下足痕。幻影說最簡單的形式是完全否認耶穌有血肉之體。

(二)有一種更詭譎的,或許也是更危險的理論,與一個名叫克林妥(Cerinthus)的人有關。在傳統的傳說上,約翰和克林妥是冤家對頭。優西比烏(Eusebius的教會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四:146)傳下一個故事,告訴我們約翰有一天,在以弗所往公共浴室去洗澡。他看見克林妥在裏面,甚至拒絕到屋子裏去。他說,『我們快快地逃跑罷!不然整個浴室要倒塌下來了。因為真理的敵人克林妥是在裏面。』克林妥把人性的耶穌在神聖的基督之間,劃出一條很明顯的分界線。他說,耶穌是一個人,完全是和普通人一樣誕生的。他特別的順服上帝;在他受洗以後,基督以超乎一切權力以上的權力,採取鴿子的形狀,降在他身上;於是他帶給人們以前他們沒有認識的天父的訊息。克林妥沒有就停在這裏。他說在耶穌最後結束他生命的時候,基督就離開他了,因此基督沒有受難。只是人性的耶穌受難,死了,又復活了。

在受了這種觀點影響的次經福音書裏,也有這種的理論。在大約主後一三年所寫的彼得福音裏,它說耶穌在十字架沒有顯出痛苦,他呼喊的是『我的權能!我的權能!為甚麼離棄我?』就在那時刻,神性的基督離開了人性的耶穌。約翰行傳更進一步。他們告訴我們,當人性的耶穌在髑髏地被釘十架時,約翰在山邊的洞穴裏,與神性的基督談話。這基督對他說,『約翰,對下邊耶路撒冷的眾,我是被釘十架,被槍扎身,用葦子給我嚐膽汁和醋。不過我對你說話,聽我對你說的話。……因此,他們所說的我受苦難的一切,實際上我沒有受到。』(約翰行傳Acts of John 97)。

我們從伊格那丟的書信(Letters of Ignatius)裏可以知道這種思想流傳得很廣。他是寫給小亞西亞一帶地方的教會。那些教會必然與約翰一書所寫給的教會,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在伊格那丟寫的時候,他是一個囚徒,被送到羅馬去,準備拋入競技場中,被獸吞喫,為道殉難。他寫給特拉林(Trallians)的教會說,『因此,不要聽那些人,他們不講耶穌基督,他是大的子孫,馬利亞的兒子,實在是被生的,也喫也喝,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實在的受到逼害,實在被釘,死亡,……也是實在從死裏復活。……如果有的人,他們沒有上帝──也就是不信者──說,祂的受苦只是外表,……我為什麼是囚徒呢?』(伊格那丟:致特拉林書Ignatius : To the Trallians910)。他寫給士每拿的基督徒說,『因為祂承受苦雖,為的是要拯救我們;祂實實在在受苦,正如祂實實在在復活一樣,不是如有些不信者所說的,祂的受苦只是外表。』(致士每拿書To the Smyrnaeans2)。坡旅甲(Polycarp)用約翰的話寫給腓立比人說,『凡不認耶穌基督是從肉體來的,就是敵基督的。』(致腓立比書To the Philippians1)。

克林妥的教訓也受到約翰一書的譴責,『這藉水和血而來的就是耶穌基督;不是單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約壹五6)。這節經文的要點是諾斯底的教師會同意神性的基督是從水而來,那就是說,在受洗的時候;不過他們否認從血而來,那就是說,藉十架,因為他們堅持神性的基督,在被釘十架之前,已經離開了人性的耶穌。

這種異端的重大危險乃是這是出於一種錯誤的所謂虔敬。它是怕認耶穌完全的人性,以為想耶穌有實在的肉身是不太虔敬。這種異端並沒有消失,今天還是存在,往往出於不知不覺之間,虔敬的基督徒特有這觀念的,為數例也不少。不過我們必須記得,正如約翰清楚見到的,人的得救,依賴耶穌基督與人完全的認同。正如一位早期偉大的教父不可遺忘的這樣說,『祂之成為和我們一樣,為的是要使我們和祂一樣。』

(三)這種諾斯底派的信仰,對於那些持有這種信仰的人,有實際生活上的影響。

(甲)諾斯底派對於物及一切受造物的態度,產生對於身體和一切對於身體有關的東西,一種特殊的態度。這態度可以採取下列三種不同形式之一。

1.這可以是苦行主義(asceticism)的方式:禁食,不嫁娶,極端的抑制自己,刻苦自己的身體。抱獨身主義較結婚為佳,性是罪的觀念,推源溯本,來自諾斯底派的影響和信仰──這種觀點在有的地方還是存在。不過在這封書信裏,卻沒有這種痕跡。

2.這可以是縱慾的方式:因為肉體,是無所謂的,因此它的慾望,可以無限止使它獲得滿足。既然肉體總是罪惡的,無論怎樣做,都是無所謂的。在這封書信裏,我們可以聽到這種觀點的回聲。有人說,他知道上帝,但是不守上帝的誡命,約翰稱他是說謊言的人;凡是說,他住在基督裏的,必須行基督所行。(約壹一6;二4-6)。很清楚的,在這些社體裏,有諾斯底派的人。他們聲稱,他們對於上帝有特殊的知識,不過他們的行為,卻離開基督教倫理的要求太遠了。

在有些地方,這種諾斯底派進入更深一層。諾斯底派的人乃是有諾斯底(gno{sis),知識,的人。因此,有的人主張真正的諾斯底派的人,必須知道最好的地方,也必須知道最壞的地方,也就是必須經驗到人生實際至善的及至惡的地方。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這種人主張人有責任去犯罪。在啟示錄寄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信裏,提起這種信仰的人,他們知道『撒但深奧之理的人。』(啟二24)這或許正是約翰對這些人說的話:『上帝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壹一5)這些特種的諾斯底派人,主張在上帝裏,不只是發光的光輝,也是深深的黑暗──一個人必須透澈知道兩方面。這是很容易知道像這種的信仰所產生危險的結果。

3.還有第三種諾斯底的信仰。這真正的諾斯底派人認自己全然是屬靈的人;他已經擺脫了一切人生物質的東西,從物的綑綁中,他的靈獲得了釋放。這種諾期底派人認為他們屬靈的程度已經登造極,遠超過罪,已達靈性完全的地步。這就是約翰提起的,那些自己欺騙自己的人,說他們沒有罪(約壹一8-10)。

這三種諾斯底派的信仰,不論那一種,其產生的倫理結果是萬分的危險。很清楚的,最後的兩種,可以在約翰寫信的教會裏,看到的。

(乙)諾期底派對於人產生一種態度,必然會損害基督徒團契。我們已經看見諾斯底派的目的是要藉精細神秘的知識,把靈從罪惡身體的囚房裏,解放出來。很清楚的,這種知識,不是為每一個人所能有的。一般普通的人,為日常生活,世上的工作,忙忙碌碌,那有時間去研究,和必須有的操練;即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許多人沒有足夠的智力掌握諾斯底派的通神學(theosophy)及所謂哲學的推究。

這產生了不可避免的結果。這把人分成兩個等級──那些有能力達到真實屬靈生活的人,和那些不能的人。諾斯底派對於這兩種不同階級的人,有特別的名稱。古代的人普通把人的本體分為三部分。身體so{ma是人血肉之體的一部分。psuche{,我們一般譯作,不過我們必須小心,這與我們平常的魂不完全一樣。對希臘人來說,是身體生命的素因。凡有身體生命的都有是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有的生命素因。pneumaz)只有人纔有的,使他與上帝發生親密的關係。

諾斯底派的目的是要把pneuma)從so{ma)中,解放出來;不過這種解放只有藉長期刻苦耐勞的研究,也只有充分閒逸時間和有才智的人纔能辦到。因此諾斯底派把人分為兩種──屬魂的psuchikoi),他永遠不能超越身體生命的素因,與其他動物生命無異;屬靈的pneumatikoi),他真是屬靈的,他真是與上帝有密切的關係。

結果是很明顯的。諾斯底派產生出一種屬靈的貴族階級,他們輕視,甚至憎恨比他們低的人。屬靈人屬魂人為下賤,為世界束縛的人,永遠不會知道真正的宗教是甚麼。結果很自然的會毀滅基督徒的團契。這是為甚麼約翰在書信的各處,堅持基督教真正的試金石是愛弟兄。如果我們真正在光明中行,栽們彼此之間就有團契(一7)。有人說,他是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事實上他是在黑暗裏(二9-11)。我們出黑暗入光明的證明是愛弟兄(三14-17)。基督教的標誌是信基督,愛弟兄(三23)。上帝是愛,沒有愛心的就不知道上帝(四78)。因為上帝愛我們,我們就當彼此相愛;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裏面(四10-12)。上帝的命令是愛上帝的必須也愛他的弟兄,凡說愛上帝同時恨他弟兄的人是一個說謊的人(四2021)。諾斯底派,很率直的表明其思想,會這樣說,真正宗教的記號是輕視一般普通的人;約翰卻在每一章裏,都堅決的主張,真正宗教的記號是愛每一個人。

在這裏我們看見了一幅諾斯底派異端的圖畫。他們請到由上帝而生,在光明中行,沒有罪,住在上帝裏,認識上帝。這些都是他們令人注意的口頭禪。他們並沒有損害教會和信仰的意思;他們想用他們的方法,除去教會裏的朽木,使基督教成為一種在理智上可尊重的哲學,與當時的思想體系,並駕齊驅。不過他們的教訓對於教會的影響是否認道成肉身,消滅基督教倫理,破壞在教會裏的團契。因此,毫不驚奇,約翰以其熱誠的教牧的熱心,設法保護他所愛的教會,免受從內發生的陰險的攻擊。這一種威脅比任何非基督教的逼迫更加危險銳利;基督信仰的存在是在危險之中。

{\Section:TopicID=110}約翰的訊息

約翰一書是一封短短的書信,我們不能在裏面找到基督教信仰有系統的解釋。不過這是有很大的好處,去查考約翰面對那些威脅破壞基督教信仰的人,所持的信仰的基本瞭解。

{\Section:TopicID=111}寫信的目的

約翰寫信的目的只有一個,但有二方面。他說,其目的是要使他們的喜樂充足(一4),以及要叫他們不犯罪(二1)。他清楚的看到,那些錯誤的思想,不論怎樣的引人注意,但其本性不會給人喜樂。帶給他們喜樂和保守他們不犯罪,是一件相同的事。

{\Section:TopicID=112}上帝的觀念

約翰講到上帝,有兩件偉大的事。上帝是光;在祂毫無黑暗(一5)。上帝是愛:這愛使祂在我們愛祂之前,先愛了我們;這愛也使祂差祂獨生子到世上來,為我們的罪作挽回祭(四7-1016)。約翰的信念是上帝自我啟示的,也是自我賜與的。祂是光,不是黑暗;祂是愛,不是恨。

{\Section:TopicID=113}耶穌的觀念

因為這些假教師的主要攻擊是基督的位格,這封書信是要給他們答案,因此所說的有關基督的話,特別豐富,且有幫助。

(一)耶穌是從起初原有的(一1;二14)。當人面對耶穌的時候,他就是面對永恆。

(二)另外的一種說法就是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在約翰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信念(四15;五5)。耶穌與上帝的關係是獨特的,在祂裏面可以見到上帝永久尋找及永久赦免的心。

(三)耶穌是基督,彌賽亞(二22;五1)。對約翰來說,這又是一種重要的信仰。在這裏,我們似乎跨入了一個觀念比較狹隘,特別帶有猶太氣息的領域。不過卻有很重要的地方。說耶穌是從起初原有的及祂是上帝的獨生子是保存祂與永恆的關係;說祂是彌賽亞是保存祂與歷史的關係。這是把祂的來臨,視作上帝藉祂的選民,實施祂的計劃的行進。

(四)耶穌是實實在在,完完全全的人。凡不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是出於敵基督的靈(四23)。約翰親自見證,耶穌實在是人,是他親眼看見,親耳聽見,親手摸過的(一13)。在新約中,沒有其他的作者,像這樣強有力的證實道成肉身的實在。祂不只成為人,也為人受難。祂是藉水和血而來的(五6):祂為人類捨命(三16)。

(五)耶穌的來臨,祂的道成肉身,祂的生平,祂的受難,祂的復活,和祂的升天,這一切結合在一起對付人的罪。耶穌是沒有罪的(三5);人,主要的,是個罪人,雖然他自大誇口,自稱沒有犯過罪(一8-10);然而那無罪的來消除有罪的人的罪(三5)。耶穌做二件事,應付人的罪。

(甲)他是在天父面前,做我們的中保(二1)。這字的希臘文是parakle{tos。一個parakle{tos是一個請來幫助的人。這個字可以用於醫生;不過常常用於請來的見證人,在審判的時候,提出有利的證據,或是請來的辯證律師,為被控告的人辯護。耶穌在上帝的面前,替我們說話;祂,無罪的,為有罪的人辯護。

(乙)不過耶穌所做的,更多於此。約翰有兩次稱祂為我們的罪作挽回祭(二2;四10)。當一個人犯了罪,他斷了他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挽回祭是恢復那種關係;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祭,因它恢復了關係。這是一種贖罪祭,也可譯作和合祭──一種祭使人與上帝和合。因此,藉耶穌的本體和行動,使為罪破壞的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重新恢復了。耶穌不只是為罪人代求;祂自己使人與上帝和好。耶穌基督的血洗淨了我們一切的罪(一7)。

(六)這一切的結果,是藉耶穌基督,信的人就有了生命。(四9;五1112)。這有雙重的意義。他們有生命,乃是他們從死亡中被拯救出來;他們有生命,乃是他們不再只是生存,而是有意義的生活。

(七)這一切可以歸納起來說,耶穌是世界的救主(四14)。在這裏我們有需要把這節經文完全寫下,『天父差祂的兒子來作世界的救主。』我們已經講過耶穌在上帝面前為人代求。如果我們就停在這裏,不加進一步的說明,有人就會誤會,上帝的本意是要定人的罪,但是因為耶穌基督的自我犧牲,就取消了祂的原意。不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因為約翰,和其他新約的作者一樣,整個主動完全出於上帝。這是祂,差祂的兒子作世人的救主。

在這封書信短短的篇幅裏,把基督的奇妙,榮耀,恩典,完全的顯示出來。

{\Section:TopicID=114}聖靈

在這封書信中,約翰請到聖靈的地方不多;要知道他對於聖靈最高的教訓,要讀第四福音。我們可以說,在約翰一書裏,聖靈的功能是做上帝與人之間的聯絡點。這是聖靈使我們覺得在我們裏面,藉耶穌基督,有上帝的同在(三24;四13)。我們可以說,這是聖靈,使我們能把握所賜給我們的與上帝寶貴的團契。

{\Section:TopicID=115}世界

基督徒所居住的世界是敵對基督徒的;這是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它不認識基督徒,因為它不認識基督(三1)。它憎恨基督徒,正如它憎恨基督(三13)。謬誤的教師是屬於世界的,不屬於上帝的,他們所論的是世界的事,世人也聽從他們(四45)。約翰一舉而盡地說,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五19)因這個原因,基督徒必須征服世界,與世界鬥爭的武器是信心(五4)。

世界是如此的敵視,但是它的滅亡已經定了。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二17)。這是為甚麼全心傾向世界,實在是一件愚蠢的事;這是一條死亡的道路。雖然基督徒住在一個行將過去的敵對的世界裏,他不用恐懼失望。黑暗已成過去,真光已經照耀(二8)。上帝在基督裏已經衝入時間;新的時代已經來了。這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但是已經確實的開始了。

基督徒住在一個罪惡與敵對的世界裏,不過他持有征服的武器,當世界最後的日子來到,他是十分安全的,因為他已經有了在新時代裏新社體社友的條件。

{\Section:TopicID=116}教會的團契

約翰不只是運行在神學崇高的區域裏;他有好些有關教會及基督徒生活很實際的事。在新約裏,沒有其他的作者,像他這樣的看重基督徒團契的必需。約翰深深的相信,基督徒不只與上帝相連,在基督徒之間也要相互連結。我們若在光明中行,我們相互之間,便有團契。(一7)。人若說在光明中行,不過恨他的弟兄,在事實上他是行在黑暗之中;人若愛他的弟兄,他是在光明之中(二9-11)。一個人已經從黑暗進入光明,其證明是他愛他的弟兄。人若恨他的弟兄,他在本質上是一個兇手,好似該隱一樣。如果人有力量幫助他的弟兄,不伸出援手,而稱上帝的愛住在他裏面,這是一件可笑的事。宗教的本質是相信主耶穌基督的名和彼此相愛(三11-1723)。上帝是愛;因此,凡有愛心的,便屬乎上帝。上帝既已愛我們,這是最好的理由,我們要彼此相愛(四7-12)。若有人說他愛上帝,同時他恨他的弟兄,他是一個說謊的人。上帝的命令是凡愛上帝的,必須也愛他的弟兄(四2021)。

這是約翰的信念,愛上帝唯一證明的方法,是愛人;這愛不只是情感的表現,乃是伸出援手的動力。

{\Section:TopicID=117}基督徒的公義

沒有其他的新約作者,比約翰更注重道德的要求,更嚴厲的斥責沒有道德行動的宗教,上帝是公義的;凡認識祂的人,祂的公義必須反映在他的生活裏面(二29)。凡住在基督裏的,由上帝生的,必不犯罪;凡不行義的,就不屬上帝(三3-10);公義的特質是發出愛弟兄的心(三1011)。我們愛上帝和愛人顯明我們遵守了上帝的誡命(五2)。凡從上帝生的,必不犯罪(五18)。

在約翰看來,認識上帝和服從上帝,必須攜手同行。我們真正的認識上帝是用遵守祂的誡命證明出來的。人若說他認識上帝,卻不守祂的誡命,是一個說謊的人(二3-5)。

事實上,這種服從是使我們的禱告,發生功效的基礎。我們得我們向上帝祈求的,是因為我們遵守上帝的誡命,行祂所喜悅的事(三22)。

真正的基督教有二個記號:愛弟兄和服從上帝啟示的誡命。

{\Section:TopicID=118}受信人

關於本書的受信人,有些困難的問題。本書沒有給我們什麼指示,這封信是給誰的。傳統的說法,強力支持,以為本書與小亞細亞有關,特別是以弗所。根據傳統,約翰住在以弗所有好多年。不過有好些零零碎碎的事件,必須予以解釋。

迦修多儒(Cassiodorus)說,約翰一書是寫給帕索斯(Ad Parthos)的;奧古斯丁有一系列的十篇短文,寫及約翰致帕索斯人書。有一本日內瓦抄本,把事情弄得更加複雜,在書信的標題上,又加上致施帕索斯(Ad Sparthos)。在事實上沒有像這樣的一個字。對於這不可能的標題可以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或許可能本來是Ad Sparsos的筆誤,如果是的話,其意義是致分散在國外的基督徒。(二)在希臘文裏,致帕索斯(Ad Parthos)的寫法,應當是Pros Parthous。在早期的抄本中,字間不留空隙,且用大寫體寫的,所以這標題會寫成這樣:PROSPARTHOUS。一個聽筆錄的人很會寫下PROSSPARTHOUS,尤其他不知道這標題的意義是甚麼。Ad Sparthos只能當作一種錯誤,其實就是致帕索斯(Ad Parthos)。

不過致帕索斯人書是怎樣來的呢?有一個可能的解釋。約翰二書是告訴我們受信人的;這是寫給蒙揀選的太太和他的兒女(約貳)。讓我們再翻到彼得前書的結尾,『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彼前五13)。在英文聖經欽定譯本(A.V.)裏,教會是用斜體寫的,這意思是說,在希臘原文聖經裏,沒有與此相同的宇,在事實上,沒有指出教會。在英文聖經的標準修訂本(R.S.V.)中,很正確的譯成,『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她」問你們安。』從希臘文的文字來看,這是可能,也是很自然的,所指的不是教會,乃是一位太太。這正是在很早的教會裏,有好些學者作這樣的想法。現在我們在約翰二書裏又有蒙揀選的太太。我們很容易把這兩位蒙揀選的太太連在一起。那就是說,約翰二書也是寫給巴比倫的。巴比倫土生的居民稱帕索斯人,因此我們就得到了這標題的解釋。

這樣的推論還可以繼續下去。在希臘文裏,蒙揀選的太太he{ elekte{。我們已往看見,早期的抄本是以大寫體寫的;很可能『依蘭泰』(Elekte{)這一個字,不作形容字蒙揀選的之用,而作固有名詞Elekta人名之用。或許這正是亞歷山太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所做的,因為我們知道他曾說過約翰的書信是寫給一個巴比倫的太太,她的名字叫依蘭泰,和她的兒女。

很可能,致帕索斯人書的標題是出於一連串的誤會。在彼得前書裏,被揀選的那一位,很確定的是指教會而言,正如欽定本所見到的。摩法特(Moffatt)的譯文是:『在巴比倫,像你們一樣蒙揀選的,姊妺教會,問你們安。』更進一步說,我們幾乎可以很確定的說,巴比倫就是羅馬\cs8,早期教會把它作為巴比倫,它是一個大淫婦,喝醉了聖徒的血。(比較啟十七5)。致帕索斯人書有一段很有趣的歷史,不過很明顯的,這是出於很有機智的種種誤會。

還有一件復雜的事,亞歷山太的革利免稱約翰的書信為『致童女們的信』。從表面上一看就知道,那裏會有這樣的事,因為這樣的標題不適合這樣的書信。不過這事是怎樣發生的呢?童女們的希臘文是Pros Parthenous同以前所討論過的Pros Parthous很相似,還有約翰常被稱做Ho Parthenos,『童女』,因為他從末結過婚,也因為他生活的純潔。很可能這稱謂是出於Ad Parthos(致帕索斯人書)及Ho Parthenos(童女)的紊亂。

我們應當採取傳統的立場,把其他的理論擱置一邊。這些書信是在以弗所寫的,寫給在小亞細亞周圍的教會。約翰所寫的書信,必然是與他有關係的地方,那就是以弗所及其周圍的地區。他從來沒有提起與巴比倫有關。

{\Section:TopicID=119}信仰的維護

約翰書寫他重要的書信,以應付威脅的情勢,及維護信仰。他攻擊的異端並不是『已逝的不歡及過去的戰鬥』的回聲。他們還是在表面之下活動,有時還會抬起頭來。研究他的書信會確定我們的信仰,防自己,免入迷惑。――《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