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雅各書

 

第一百四十三課  雅各書

 

題示:研讀這一課之前,先將全書讀完兩遍,然後在讀第三遍的時候,看看你是否能把裏面的分段大綱寫出來。

 

       照傳統的說法,雅各是在主後六十二年殉道的。但是,從他的書信看來,我們看不見有任何關於教會真理的痕跡,也沒有提及過使徒保羅所傳講獨特的恩典教義,甚至也沒有提及過關于外邦信徒與摩西律法的關係。我們應該記得,當日耶路撒冷使徒議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雅各是會議的主席(徒十五)。所以,我們推想這卷書信是非常早的時候寫的,可能是新約聖經最早寫成的一卷書信。

                                      ——威士頓(Weston

 

       由「散住十二支派之人」這句話,我們知道讀者不是普通的猶太人,而是分散各地的猶太基督徒。初期教會是由這些猶太基督徒開始的(徒二511),當時雅各並沒有離開耶路撒冷,可能因為他感到有責任去牧養這些分散的羊。這些分散的基督徒仍然經常到會堂去,有時他們稱之為聚會處(雅二2)。由雅各書二章一至八節看來,他們仍以會堂為解決他們當中分爭的小法庭。因此,這卷書信在基本道理上是極雛形的,若有人以為二章十四至二十六節是特為針對保羅因信稱義的道理而寫的話,那是荒謬的。因為那時,加拉太書和羅馬書根本還未面世。

                                     ——司可福聖經註解

 

    上一卷長長的,又講究修辭的希伯來書,與這一卷短短的,內容有點斷斷續續似的雅各書,兩者之間的分別是何等的大?由此看來,聖靈超自然的啟示,並沒有因作者不同的個性風格而不能表達出來;反之,作者的個性和聖靈的啟示都能同時表露無遺,這真是一個奇妙的神跡!

    另一方面,這九卷希伯來信徒書信的次序也是編排得十分奇妙!九卷書信所論的形成一個平衡。例如希伯來書著重信心,很恰當的跟著的雅各書著重好行為這一方面。彼得前書論將來的盼望,彼得後書又平衡這一方面的道理,論及現今在恩典中長進。約翰的書信重點放在愛心方面,猶大書卻補充要為所信的真道爭辯。請看這豈不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樂隊嗎!先有信心與好行為的一對行在前跟著的是將來的盼望與現今的長進,再跟著是弟兄相愛和為信仰爭辯,最後有啟示錄的應許作為全隊的冠冕——「得勝的」要得各樣的賞賜。

 

關於雅各其人

 

    「雅各」這個名字,在新約聖經裏出現過四十次之多。分別指(1)西庇太的兒子雅各,他是使徒約翰的哥哥;(2)亞勒腓的兒子雅各;(3)主耶穌的兄弟雅各(太十三55;可六3)。第一個雅各被希律王殺了(徒十二2),大約是在主後四十二年左右,所以他不是寫這書信的作者。至於第二個和第三個雅各,有人以為他們是同一個人,許多人為此而激烈爭辯。但在我們看來,他們不是同一個人,理由將會在本課之附錄中列明出來。到底真正的作者是誰?我們發現就是那位在使徒行傳中作耶路撒冷議會的主席,或眾長老的領袖的雅各。

 

超越的地位

 

    我們把使徒行傳的雅各,和這卷書信所表現的作者性格地位比較一下,刻就發現兩者有一個很貼切的比對。使徒行傳十二章十七節告訴我們,當彼得在夜間從希律的監牢中神奇的被釋放出來的時候,他對那祈禱會的人這樣說:「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這是第一個線索證明雅各在眾領袖中有特殊超越的地位。稍後,在第十章那裏,我們又發現他在第一次基督教大會議中任會中主席的地位。他把眾人的意見統括起來(1318節),以主席的身分來作一個判決(1921節),於是大家就照著他的話去行(2231節)。又再遲些,在第二十一章那裏,我們看見保羅來到耶路撒冷,報告他第三次旅行佈道的成果,聖經說:「保羅……去見雅各,長老們也都在那裏。」(第18節)這分明表示出雅各有特殊超越的封11位。

 

思想見解

 

    這位使徒在使徒行傅裏有什麼特殊的思想見解?他的思想見解止是這卷書信的思想見解。可能我們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他真心信土也會鳥摩西的律法熱心?使徒行傅和這卷雅各書都清楚說明,個人得救足要靠信仰基督,外邦人不必「守摩西的律法」(徒十五24)。似是對於猶太基督徒來說,使徒行傳就沒有把他們從摩西的律法中劃分出來。這一點,大約是因為當時是一個特殊的過渡時期(請參看希伯來書那一課的引言),他們還為律法人發熱心,大家都不想惹怒那「許多萬信主的猶太人」(廿一20)。似乎雅各敏銳的思想中,帶有強烈的宗教嚴謹侗性在內。這種個性未必表示有什麼威勢和徇創力,但卻能製造出堅強,有領導能力,並自製避免過分衝動的總領袖人物。我們在耶路撒冷的會議中看見一件很特別的事(第十五章),就是彼得竟站起來,建議不要給外邦人加上律法的擔子(711節),但任主席的雅各卻定意要寫一封信去勸外邦人禁戒一些事(2029節)。

 

性格

 

    優西比烏(Eusebius)保存了一些刻劃雅各性格的有趣起資料,這些資料是第二世紀早期的赫格西僕(Hegesippus)寫的:「耶穌的兄弟雅各,被眾人譽之為公義的雅各,因此自從主的日子直到如今,使徒們都樂意把管理教會的權柄交在他的手中。他不喝酒,也不吃肉;從沒有用剃頭刀剃過頭;也沒有用油抹過身;沒有用過浴缸來沐浴。他永不穿羊毛衣服,只穿細麻衣。他喜歡獨自進入聖殿,經常跪在那裏禱告。禱告的內容多是為百姓求赦罪;甚至膝蓋因跪得太多的緣故起了厚厚的皮,像駱駝的膝蓋一樣。而且,因為他為人極端公義的緣故,得眾人稱許為『公義的雅各』,和『百姓的堤壩』,正如先知們指著他說的一樣」。黎福主教(Bishop  Lightfoot)在他所寫的加拉太注釋裏面警告我們說,這些資料不可以盡信;但基本意義的真

確性卻是無可懷疑的。

 

殉道

 

    雅各後來被迫殉道。史學家約瑟弗把這件事放在巡撫非斯都(徒廿五)的死後,繼任者阿比拿(Albinus)上任之前,所以照我們的日曆來說,即在主後六十二年間。約瑟弗這樣說:「該撒聽見非斯都的死訊,於是打發阿比拿到猶大去作巡撫……亞拿拿(耶路撒冷的大祭司)以為有了好機會……於是召集公會裏的律法師,並把那稱為基督耶穌的兄弟雅各和另外一些人帶來。控告他們故意破壞律法,把他們拉出去用石頭打死了……」赫格西僕(Hegesippus)所記載的更富戲劇性,他說雅各當時被一些文士和法利賽人拖到聖殿的走廊那裏,然後用木棍打死。這樣的說法似乎比較富於幻想,可能性較低。

 

最初的讀者

 

    在我們未進一步研究這卷書信之前,我們希望讀者注意那位已

故的積遜院長(E.C.S. Gihskon)所寫的一篇文章:「倘若我們不先明白這卷書信是寫給那些讀者的話,我們是不會明白書中的教訓的。那些最初的讀者們都是猶太人,但他們在歸信基督耶穌之時,並沒有放棄猶太教。可能我們習慣了有點過分誇大早期教會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的分隔。其實最先使徒們所傳的福音是著重于悔改成聖方面,似乎沒有太著重針對百姓一向所接受的猶太教義。那些在耶路撒冷有分參加五旬節的猶太人,一定會把有關耶穌是基督的一些道理,和一些基督教最雛形的思想帶回自己居住的地方去。稍後那些因司提反受害而遭受逼迫四散的猶太人,又到處傳福音,而他們所傳的福音又一定比較早一批猶太人所傳的更詳細,雖然仍不算是完全。他們只向猶人人傳講,但卻傳得十分廣遠——甚至遠至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等地方,於是基督教的教會在各大城市猶太人的家中成立。但是要發展到完全脫離猶太教的思想,完全離開會堂,自立而成為一個組織完善的教會,還須要許多年的改進。

    雅各寫這卷書信就是為著這一類的猶太基督徒寫的。當時他們還未有組織完善的教會,也未容讓外邦人加入。他們仍在會堂裏聚會,正如庇哩亞的猶太人在會堂裏聚會一樣,所以雅各寫書的風格很像古時的先知一樣。當時其他未信的猶太人,也可以進他們的會堂參加他們的聚會。在雅各的思想中,這些猶太基督徒的團體,真像古時的以色列人一樣,須要有先知和教師來管教指引他們,正如猶太和撒瑪利亞在古時須要舊約先知來管教指引一樣。

 

關於書信本身

 

    這卷書信寫明是給「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一看這句話,讀者就應該明白上文幾段論及最初讀者的背景是何等重要。因為只有這樣瞭解背景,纔能叫我們瞭解書中的難明的地方。「散住十二個支派的人」就是那些分散在巴勒斯坦之外的各地的猶太人。雅各以耶路撒冷教會主席的身分寫這信給他們。

    至於寫書的目的,我們可以在這書的開始和結語中找到答案。開始之時是這樣說:「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末後一段又說:「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可見這信是為要勸勉並安慰那些在試煉當中的弟兄們——他們受試煉和遭逼迫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是基督。

 

早期寫成

 

    這書信的寫成日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切的跡象都顯示出,這書是新約所有書卷中最早寫成的一卷,那時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劃分線還不十分明顯。基督教沒有肯定的言論來表明它的定義;基督教的教義也是未經提煉的;外邦教會還沒有成立——這一切都顯示出寫書的日期是非常早的。根據這一點,有一些古抄本聖經將希伯來信徒書信放在保羅書信之前,又將雅各書放在希伯來信徒書信的第一位。由此看來,那些以為雅各書是為駁斥保羅書信而寫的人,他們的主張是何等的錯謬——事實上那時保羅的書信還未寫成!

 

論點與主題

 

  這書信的爭論點,就是真信心一定要由好行為表現出來,根據這一點,整卷書就著重在好行為上。我們認為這著重點是十分須要的。保羅著重信心,與雅各著重行為,兩者之間並無矛盾的地方。因為雅各沒有堅持得救要靠好行為,只堅持得救要表現出好行為。所以,要說雅各書是針對保羅因信稱義的道理而寫的(我們再要強調),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即使它不是新約最早寫成的書信,最低限度我們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羅馬書和加拉太書是寫在雅各書之後。

    明白了上文的論點,我們可以說這書的上題是真信心的證明。讀雅各書的時候,我們發現到處都是嚴詞的指證,但卻沒有缺少弟兄之間溫暖的氣氛(書中「我弟兄們」或「我親愛的弟兄們」的稱呼,出現的次數僅次於帖撒羅尼迦前書,即在所有的書信中居第二位)。或許我們還該加上一句,在嚴詞的勸勉之外,這卷書信又載有全卷聖經中最寶貴的雁許。希望讀者以禱告的心情來領受這一個。

 

分析與註解

 

    有人說,這卷書信「差不多是不可能分析的」,這句話我們絕不贊同。書中所載的並不是一串全無關連的思想,裏面也有可分辨的段落的。第一章很明顯是論及試探和有關的事物(參看2121314等節;然後看第17節,我們會發現,神不試探人,只有美善的纔是從上面來的)。所以真信心的第一個證明,就是忍受試探。

    第二章同樣明顯是論及愛心的分贈,這是真信心進一步的證明(請參看1414l8節)。

    第三章跟著用生動的筆法論及舌頭的控制,這又是我們信仰的另一個證明。曾有人說,整卷新約聖經再沒有一段經文這麼「熾烈和嚴厲」的責備人,這句話是真的。

    餘下的經文(四1~五6)勸勉我們要凡事敬虔在各方面的事上敬虔。

    更詳細的分析是毋須的,現在讓我們來看整個系統的中心和主要的分支結構:

 

雅 各 書

主題:信心的證明

  第一證明:忍受試探()

  第二證明:愛心的分贈()

  第三證明:控制舌頭()

  第四證明:凡事敬虔(四~五6)

最後的鼓勵(720)

 

這大綱的每一段都是值得我們花工夫去研究的。拿第一章為例,裏面每一句論及試探的話都是十分有力感人。二至十二節指出我們對試探的應有反應;十三至二十節告訴我們試探的來源;二十一至二十七節給我們最好的解決方法。試默想這些小分段的意義:

1)對試探應有的反應;倘若我們對聖經的字句不是太過熟識的話,當我們第一眼看見雅各開始講論這題目之時所用的稱呼「我的弟兄們……要以為大喜樂」,我們必定體會到他的語氣何等親切溫柔。

    可是這句話在許多人聽來似乎十分矛盾。尤其是我們這二十世紀的基督徒,怎可能以逼迫試煉為喜樂呢?我們天然的反應豈不是以逼迫試煉為值得悲痛的事嗎?是的,但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須要雅各這些話來醫治我們,使我們能化悲傷為喜樂!

    或問,為什麼雅各要我們以這些為喜樂呢?他的答案是:因為試煉可以變為屬靈的福氣:「信心經過試煉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那麼,請問怎樣可以改變試探呢?答案是:(a)靠禱告進到神面前——請看五至八節;(b)用感恩的心接受神對事物的安排參看九至十一節;(c)告訴自己恒心忍耐終必得到冠冕為賞賜參看第二十一節。

   2)試探的真正來源:我們要留心緊記使徒雅各在這一點上所 講的話,因為許多時候在大試探或大患難之中,我們會容易歪曲神的意思。所緊記的有三點:(a)引誘我們去行惡的試探絕不是從神來的——參看第十三節;(b)乃是從我們裏面的私欲對事情的牽引誘惑而來的——參看十四至十五節;(c)只有各樣「美善的」和「全備的」纔是從「上面」來的——參看十六至十七節,是的,神怎可能試探我們呢?既然「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第18節)

   3)解決試探妙法:我們要留意這一章餘下的經節,是從上文的道理發展出來的。雅各在上文說神「用真道生了我們」,又叫我們長起來「像初熟的果子」(第18節),所以我們各人都應該「快快的聽」(第19節),跟著他又說:「所以你們……要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第21節)。「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忘了」;請看,這是何等安全的方法——我們有神的話來抵擋試探,神的話光照我們,潔淨我們,糾正我們,堅定我們!只要我們用誠實的心去遵行的話,它確能使我們「自由」,它確是「完備的律法」(第25節)!

 

雅各與保羅

 

    我們不打算討論二章二十一至二十六節,就是有一些人認為保羅與雅各針鋒相對的地方(其實並沒有相對)。我們不住的聽見雅各在我們耳邊呼叫的聲音:「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徒十五25),又聽見那位上了年紀的彼得說「我們所親愛的弟兄保羅」(彼後三15)。當然我們十分熟識保羅在羅馬書第四章的話,指出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又明白雅各所說「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但這裏引用以撒的事為例證,正好提醒我們不要誤會雅各的意思,亞伯拉罕因為稱義是在割禮之前,獻以撒的事是在二十年之後;這是說,亞伯拉罕在因行為稱義之前二十年,早已經因信稱義了!倘若雅各的本意認為前後有所矛盾的話,他怎會在梢後又引用創世記十五章六節指出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經文呢?——「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雅二23)。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信心證實人的義;行為證實信心的義。」

 

結語

 

    這書信的每一部分都是十分有趣的,尤其是結語中提到主的再來,提到約伯和以利亞,又論到病人和搶救靈魂等方面,更是趣味盎然,那用超自然的方法醫病的一段經文須要特別解釋。我們常發現,痛苦之中總有神的恩典同在。在我們還未思想這種醫治的方法前,我們一定要先弄清楚這一個病是普通的病,還是一個「管教」,即是神加在自己身上的病,為要糾正我們某種錯誤。雅各將兩方面分開,「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五1415)。「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五13)。注意,「受苦的」沒有得醫治的應許,雅各只吩咐他自己「禱告」。因為神自己故意要加在他身上的管教,我們若為他求解脫,這會與神的旨意相抵觸。

    到了最後幾句話,雅各鼓勵我們要努力搶救人的靈魂。請注意,這是他腦海中最後的一件事:「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這人該知道」這句話帶有何等的鼓勵。請牢記:聖靈要每一個救靈者「知道」,「救一個靈魂不死」是何等的重要!試想想,「死」這個字是何等的恐怖!因為這裏所指的死不是普通的死,而是指那「第二次的死」。由動詞的時式可以看出來;「使他回轉」是現在式,表示是現在做的事,但那「救」字卻是未來式,表示這救恩的果效延伸到永遠的將來。又請注意,雅各提到「罪人」、「靈魂」之時是用單數詞;這表示任何一個靈魂都是重要的、寶貴的!救一個靈魂不死,比改革整個社會更重要。那救靈者是單數的又無名的——「有人使他回轉」;這句話沒有說明他是神學家,或傳道人,或宣教士;這一點豈不是教訓我們不要把救靈的工作歸在一小撮人身上嗎?我在此呼籲,大家要搶救更多人歸主,作他冠冕上的寶石!這是我們最高尚的任務,是主耶穌最後的命令;也是得最大賞賜的工作。

      「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

        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

        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

        遮蓋許多的罪。」

 

附錄:雅各是誰?

 

    我們已經說過,「雅各」這個名字,在新約聖經裏面一共出現過四十次之多,分別指(1)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即約翰的哥哥;(2)亞勒腓的兒子雅各;(3)主耶穌的兄弟雅各(太十三55)。第一位雅各被希律王殺了(徒十二2)。有許多人以為第二、三位雅各是同一個人。我們在這裏研究這一個問題,理由是考察經常產生有價值的資料。照我們看來,所要研究的幾點如下:

  1)約翰福音十九章二十五節清楚說明,革羅巴的妻子馬利亞是主耶穌母親的「姊妹」。

  2)在比對馬太福音二十七章十五、十六節之下,我們又清楚的發現這個馬利亞就是「雅各和約西」的母親。

  3)又再比對馬可福音十五章四十節,我們看見這位雅各被稱為「小雅各」(即排行最小之意)。

  4)這位革羅巴或亞勒腓的兒子(這是說,他是主耶穌的表弟),後來成了十二門徒中的一位(太十3;可三18;路六15)。

  5)這位作使徒又作表弟雙重身分的雅各又再在使徒行傳一章十三節(肯定的不是別人)和十二章十七節,十五章十三節,二十一章十八節等處出現。

  6)所以結論是,保羅在加拉太書一章十九節,二章九、十二節那裏所稱呼的「主的弟兄雅各」和「使徒雅各」定與這位雅各是同一人。

    從這些論點看來,一切都似乎很明白的;但相反的問題來了:這位使徒雅各是否與馬太福音十三章五十五節和馬可福音六章三節所說的主的兄弟雅各相同呢?——「這不是木匠的兒子麼?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麼?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西門、猶大麼!他的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裏麼?」

    我們的答案是,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因為(1)主的「弟兄們」都是「木匠」的兒子(即約瑟的兒子),不是亞勒腓和馬利亞的兒子,他們的兒子雅各是另外一人。(2)在四福音裏面,主的「弟兄們」很明顯都是與主的使徒們有別,甚至也不是主的門徒(太十二46;可三31;約二12,七3),而且聖經說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信主的(約七5)。(3)在使徒行傳一章十三、十四節那裏,「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仍是明明與十二使徒有別的,雖然這時候,他們都相信主了。聖經每逢提及主的母親並他的「弟兄們」之時,從沒有半點跡象表示他們是主的表弟(正以那些主張主的兄弟雅各就是主的表弟使徒雅各的人所說的);但有明顯的證據證明,主的表弟雅各(亞勒腓和另一位馬利亞的兒子)就是後來在耶路撒冷議會上作主席的使徒雅各,而這位雅各就是雅各書的作者,也是主的表弟。

    至於主的弟兄們雅各、約西、西門,和猶大,不論傳統的說法或其他的證據,都指出他們是約瑟與前妻所生的兒子;所以他們實在是馬利亞的「繼子」,在律法上(不是在事實上)是主耶穌的弟兄。或者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是長兄,所以他們輕視和批評耶穌(可三2131;約七34),亦有可能因此而不信耶穌(約七5);又可能為這個緣故,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把馬利亞交給約翰照顧,而不交給那些不同情他的「弟兄們」。

    麥克利門(J A  McClymont)在他所著的「新約聖經與作者」一書內說:「根據可靠的傳統,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他們之所以悔改歸主,是因為主向雅各顯現,這一點也記載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七節」。但是,請問主是向這一個雅各顯現嗎?豈不是向使徒雅各顯現嗎?我們奇怪麥克利門怎麼會加上這樣的一句話:「自從約翰的哥哥雅各死後(主後四十四年),所有的使徒四散。雅各很快的就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中有了超眾的地位,成為教會的領導人。這個發號施令的地位,部分因素是因為他與主耶穌有特殊的關係……」麥克利門博士的意思,正如其他人的意思一樣,這書信的作者雅各,即在耶路撒冷議會作主席的雅各,並不是主的表弟使徒雅各,乃是主的「兄弟」雅各。我們不能接納這一點,因為這表示路加在開始寫使徒行傳的時候,提及使徒雅各的名字(一13),然後又無緣無故靜靜的丟了他,又再在十二章十七節,十五章十三至二十一節,二十一章十八至二十五節不加解釋地提出另外一個雅各——這豈不是說這雅各從沒有與主在地上同工,沒有親自聽過他的教訓,因此也不是一個使徒?不,這種說法不能成立。這頂多只能叫人相信耶路撒冷的主席雅各,即寫這書信的雅各,就是亞勒腓和馬利亞的兒子主耶穌的表弟雅各,不是主的兄弟雅各。保羅在若干年後稱使徒雅各為主的兄弟變成沒有什麼真正的困難了(加一19,二9),要知道「兄弟」這個稱呼有狹義的用法,和廣義(親屬的)的用法之分別。主的表弟使徒雅各既然是主的親屬,亦可以稱為主的兄弟的。但無論如何,當保羅說雅各是一位使徒的時候(加一19),他不可能指別的雅各,所以不會指主的弟兄雅各;因為照我們所知,主的弟兄雅各從未做過使徒。

    我們不是特別要表示過分自信,我們是坦白地依據我們所思想的,認為理由是那麼充分和清楚,所以奇怪會有人懷疑寫這書信的雅各的身分。

 

有關希伯來書和雅各書的一些問題

 

   1)福音傳開,不但引起「這與以色列神的選民有何關係」的問題,同時亦引起「這與某些人又有何關係?」的問題,請問後者是什麼?

   2)希伯來書討論有關這問題的時候,有神自己加以控制,為要帶給我們一個奇妙的啟示,請問這奇妙的啟示是什麼?

   3)希伯來書的最初讀者是誰?你能引使徒行傳的經文證明你的意見嗎?

   4)希伯來書的兩個鑰字是什麼?中心信息又是什麼?

   5)這書信可以分成那三大段?

   6)第八章至十章十八節指出那四方面證據,證明新約比舊約更美?

   7)你怎樣以希伯來書最後一章來證明作者是誰呢?

   8)除了保羅之外,有那四個人有可能是希伯來書的作者?你以為真有可能是他們嗎?為什麼?

   9)寫雅各書的雅各到底是誰?

   10)你對這個雅各的(a)地位;(b)思想見解;(c)性格有何意見?

   11)雅各書的大主題是什麼?裏面分有那四方面的道理(比對四章經文來說)?

   12)你能舉出兩個理由,說明雅各書二章二十六節並不是針對保羅主張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而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