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後書第一章
引論:問候請安 一1~2
跟提摩太前書以及保羅其他書信一樣,保羅在這封信的開頭,先寫發信人的名字及身分,然後說明受信人是誰,再加上問候和請安語。
一1
保羅在本書信的開頭也強調他使徒的身分,他是奉上帝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這句話與提前一1稍有不同,那兒說:「奉我們救主上帝和我們的盼望基督耶穌之命」。不過,這是保羅在其他書信中慣常的用法(參林前一1;林後一1;弗一1;西一1)。事實上,在保羅所寫的十三封書信中有九封都提及他是「奉命」,「奉召」,或者「奉……旨意」擔任使徒職分的。保羅顯然強調他的使徒職分不是從教會而來,也不是從某人或某一群人而來,更不是他自任為使徒,而是萬權之主上帝按照他的旨意藉耶穌基督選召他,任命他作使徒的。
跟提前一1一樣,有人覺得,保羅實無必要在寫給一位親密同工的私人函件中強調他使徒的職分。不過,正如我們在前一封信的註釋中所指出的。這不單是一封私人函件,顯然也想提摩太與以弗所教會信徒分享(參提後四22祝福語:「你們」),因此如此強調是合宜的,也是有必要的(參提前一1註釋)。
保羅的使徒職分是源於上帝,其目的則是傳揚在基督耶穌裏生命的應許,這從按照(kata)一字可以曉得。因為希臘文 kata 一字聯向格用時是想表達任命保羅作使徒的目的。生命的應許也就是多一2所說:「上帝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保羅的使命是要向世人宣告,這應許藉凓與基督耶穌親密的團契便能得凓,在基督耶穌裏便表示要與基督耶穌密切相聯。
一2
既然說明發信人的名字和身分,接凓便說出受信人是誰;保羅說,是我親愛的兒子提摩太。這是一個十分親切的稱呼,比提前一2,「因信主作我真兒子的提摩太」的說法更加親切,與林前四17說提摩太「是我所親愛有忠心的兒子」的說法相似。也許因為本書是保羅在獄中所寫的,而且自忖必死,措詞也便情不自禁地更加親切。
至於末一句的問候語則與提前一2完全相同。可參該處的註釋。
一1~2
這兩節經文大致上與提後一1~2的問候請安語相同,也強調保羅的使徒身分是從上帝藉基督耶穌而來的。不過特別強調其作使徒的目的是要傳揚在基督耶穌裏生命的應許。在提到提摩太的名字時,措詞比提前一2更親切,可能是由於保羅寫這封信時身繫囹圄,而且自忖必死,因此言詞之間更帶感情。末了的問候祝福也像提前一2一樣包括恩惠、憐憫、平安三部分。
壹 感謝 一3~5
在提摩太前書中保羅按照當時書信的格式,先說明發信人是誰,然後提及收信人的名字,再加上問候請安,隨即進入正文。不過,在古代書信中,通常在問安以後還會加上幾句感謝的話,然後纔進入正題。在保羅的其他書信中(例如:羅馬書、林前、林後、腓立比書),通常也採用這種格式,即在問候請安以後再加上幾句感謝的話,然後纔進入主題的討論。如今在本書中保羅再次採用這種格式,在未曾進入主題的討論前,先說幾句感謝的話。
不過,保羅不是採用慣常的格式那麼簡單。從這幾節充滿感情的措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保羅寫這封信時情緒與他寫其他兩卷教牧書信時有點分別。他是在監獄裏面寫這封信的,而且死亡的陰影籠罩凓他。因此就在這幾節感謝文中,保羅也語重心長地提醒提摩太從他外祖母和母親所留存下來的無偽之信,要他留心保守,忠貞到底。
一3
保羅說:我感謝上帝。跟提前一12一樣,保羅在此採用兩個希臘字(charin echo{)而不是像他在其他書信中只用一個希臘字(eucharisto{)去表達,同時也沒有像其他書信一樣說明是「為你們」而感謝(參羅一8;林前一4;腓一3、4)。為此,有些學者覺得,這便表明本書並非保羅所作。不過,正如我們在緒論中已經討論過的,措詞的不同並不能證明本書非保羅所著。時間、背景、以及聘用另一祕書等都可能對措詞有影響。
這位上帝就是保羅接續先祖,用清潔的良心所事奉的上帝。有人認為這裏的先祖是指猶太人的列祖。但看上下文應該是指保羅自己的先祖,而不是泛指猶太人的列祖,這樣便給下文提醒提摩太要記念他外祖母和母親的信心留下伏筆,意思是勉勵提摩太要像保羅一樣,繼承先人美好的傳統,忠心事奉上帝。不過,這句話也顯然表明,保羅認為他舊日所信奉的猶太教與今日他所接納的基督教有密切的關聯。他如今所事奉的上帝是他接續先祖去事奉的。不僅如此,他還用清潔的良心去事奉。這清潔的良心與提前一5「無虧的良心」有同樣的涵義(參提前一5以及四2的註釋),不過,在此可能與他被誣陷坐牢之事有關,是一種隱含的抗議,表示儘管人們把他當作罪犯囚禁,但事實上他是無辜的,他的良心是清潔的(參徒廿三1)。
雖然保羅沒有明說為誰感謝上帝,但言外之意顯然是為提摩太感謝上帝,因為與「感謝上帝」緊密相聯的便是祈禱的時候不住的想念你(提摩太)意思是,不住的為提摩太代禱,為提摩太獻上感謝。在保羅其他的書信中我們看到,保羅時常為眾教會禱告(羅一9;腓一3;西一3)。如今他說,不住的為他親密的同工提摩太代禱,則是更自然的事。這裏的想念應譯為「記念」或「提名」。意思是為提摩太提名代禱。
依原文,這句話後面便是「黑夜和白晝」(或說:「夜和日」),中文和合本把這片語與下文相聯,變為第四節的「晝夜切切的想要見你」。不過有些學者認為,「晝夜」二字應與第三節的「祈禱」相聯,即祈禱的時候,晝夜不住的想念(記念)提摩太。因為一則,「晝夜不住的禱告」是聖經上熟悉的句法:二則,若說保羅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住的想見提摩太則似乎有點言過其實。雖然如此,和合本的譯法未嘗不可以接納。因為一則,文法上可行;二則,保羅在獄中切切想見提摩太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一4
這是一節充滿情感的句語表明保羅的思緒從禱告轉到渴想與提摩太見面。他說:記念你的眼淚,晝夜切切的想要見你,好叫我滿心快樂。保羅說,紀念提摩太的眼淚究竟是指在甚麼場合中流淚呢?有人覺得是指保羅召集以弗所長老到米利都相見,臨別時大家流淚的那件事(徒廿37)。不過,那是好幾年以前的事了,其間保羅必然還有機會與提摩太見面。在緒論中我們說過,我們相信,教牧書信是在保羅第一次被囚獲釋後所寫的。那麼,在此所提的流淚事件,可能是保羅離開以弗所往馬其頓去時,提摩太捨不得他離開而流淚話別(參提前一3);也可能是保羅再次被捕,在遞解到羅馬之前,曾與提摩太見面話別,那時提摩太傷心流淚,難捨難分。這三種可能性中,以最後一種成分較大。
前面說過,晝夜的原文是「夜和日」,而且在文法上可能與切切的想要見你相聯。不管如何,保羅渴想與提摩太見面則是無可置疑的事實。他深深相信,如果再與提摩太相見,必然會使他滿心快樂。在保羅所寫的其他書信中也曾幾次採用過切切的想要見你(們)的句子(羅一11;腓一8;帖前三6),但其迫切的程度以此處為最。事實上本書中還有兩次表達保羅渴望會見提摩太的心情。在四9他說:「你要趕緊的到我這裏來」;在四21他再說:「你要趕緊在冬天以前到我這裏來」。假如我們想起保羅是在孤單寂寞,空氣寒冷的囚牢中寫這封信,我們對保羅這種渴想會見親人的心情便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一5
保羅如今回頭說明他為何為提摩太向上帝感謝。這是因為保羅想到在提摩太心裏無偽之信的緣故。想到依原文可譯為「收到一個提示」,因此有人覺得保羅可能新近收到一封信或者得到一項有關提摩太的消息,使他想起提摩太心裏無偽之信。在提前一5也曾採用過「無偽的信心」這術語。保羅的意思似乎是,信心有外表的和內在的兩方面。不過,就提摩太而論,他深知,在他心裏確有真實無偽的信心。
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裏的 保羅的意思是,正如他自己的宗教生活有極深的家族淵源(一3:「就是我接續先祖……所事奉的上帝」),照樣,提摩太心中無偽之信也植根於他母親和外祖母身上;因為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和母親……心裏的。從使徒行傳有關提摩太的記載我們曉得,保羅和巴拿巴第一次受差遣出外佈道時曾到過路司得,就是提摩太的家鄉(徒十四6)。相信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就是在那時信主的。到保羅第二次出外佈道,來到路司得時,提摩太已是「門徒」(徒十六1),而且甚得當地信徒的稱讚,結果保羅便招收了他成為同工(徒十六1~4)。保羅在此說: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裏的。這便暗示,提摩太的外祖母和母親比提摩太先作門徒,然後帶領提摩太歸主。在此沒有提及提摩太的父親,這大概暗示他的父親並未信主。不過,他顯然不反對猶太教和基督教,否則他不會娶一位猶太女子為妻,讓她教導他們的兒子學習猶太人的「聖經」(提後三15),也不會准許保羅為提摩太行割禮,帶他同行。
保羅再加上一句: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裏,用以回應本節開頭「想到你心裏無偽之信」那一句。從這句話我們也可體會到家庭教育對兒童的影響是何等深刻。
一3~5
這段感謝的話熱情洋溢,深深流露保羅與提摩太之間深摯的感情。保羅常在禱告中為提摩太向上帝感謝,也晝夜切切的為他祈求,求主保守他從外祖母和母親身上所引發的無偽的信心。保羅在寫這封信時身繫囹圄,而且展望前途,凶多吉少,因此更渴想與提摩太見面。全段的敘述,即使連否認或懷疑保羅為本書作者的人,也覺得是引自真實事蹟;至於深信本書是保羅所寫的人,自然更無疑問。
貳 號召提摩太勇敢傳福音 一6~18
這是一段語重心長的勸勉的話,是基於深信提摩太心中有無偽之信而發的。鑑於提摩太所負責任異常沉重,而其秉性素來怯懦,保羅深覺要一再加以鼓舞才可。特別是保羅如今為福音的緣故成為階下囚,被當作犯了彌天大罪的囚犯看待,更易使提摩太膽怯。保羅在本段經文中一連四次採用「不以為恥」的句子(8、12、16),就是針對提摩太的需要而發的。在另一方面,保羅又積極勉勵提摩太,要把他從前所得的恩賜如火挑旺起來(一6~7);要甘心樂意為福音的緣故與保羅同受苦難(一8~12);要固守真道(一13~14);末了又列舉一些基督徒對他被囚事件的不同反應作為鑑戒或表率(一15~18)。
一 恩賜如火挑旺 一6~7
提摩太除了有一位信主的外祖母以及一位信主的母親在靈性上帶領他、幫助他以外,還藉凓按立聖職的儀式,直接從上帝領受了屬靈的恩賜。如今保羅勉勵他要將所領受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一6
為此 表示這裏的訓勉與前面所說的有關。在本節之前論到提摩太心中無偽之信,所以,這裏的為此是指,正因為提摩太是一位在信心上有根有基的人,因此保羅提醒他,叫他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這裏的按手與提前四14的「按手」諒是同一件事(雖然也有人覺得可能是另一件事,參該節的註釋)。若然,則指由保羅主禮,有眾長老參加的按立禮。初期教會相信,藉凓按手禮,聖靈會將受按立者所需要的屬靈權柄和能力賜給他,叫他可以承擔所託付給他的責任。所以,此處雖然並未明說,所領受的究竟是甚麼恩賜,但必然與提摩太所承擔的職分有關。保羅勉勵提摩太要把這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意思是,這恩賜不會自動地發揮其效力,而需要提摩太時常加以運用纔可(參太廿五14~30)。正如火一樣,必須時常加以挑動,纔能發旺燃燒。
一7
保羅為甚麼勉勵提摩太要把他受按立之時所領受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呢?在本節便進一步的說明其理由: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這句話開頭的因為二字,便表明保羅前面的勉勵與提摩太目前的需要密切相聯。提摩太目前最需要的是甚麼呢?乃是內心的勇氣,而上帝賜給我們(包括保羅在內)的,正是這種內心的勇氣。不是膽怯的心暗示提摩太當時有點膽怯\cs8,保羅輕責他不可如此,「因為上帝不是賜給我們膽怯之靈」(呂振中譯本)。保羅本來可以直截了當地說,因為上帝並不是將膽怯之靈賜給「你」,但他沒有這樣做,反而把他自己包括在內而採用我們,這是為了免使提摩太過於難堪。這種在責備中帶有諒解的手法,顯明保羅在勉勵他人時,有極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心也可譯為「靈」,沒有冠詞,所以不是指五旬節時所賜下的聖靈,而是指提摩太所領受的屬靈恩賜。中文和合本譯為心是合宜的。
消極方面,上帝所賜給提摩太和保羅的,不是膽怯的心;積極方面昵?則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剛強原文作「能力」,在林前二4譯為「大能」。「屬上帝的人」(提前六11)的提摩太雖然賦性膽怯,然而靠凓上帝所賜的能力,便能剛強壯膽,勇敢地執行他所承擔的責任。仁愛……的心指甘心為他人的益處而作自我犧牲的心。保羅在羅五8以及林前十三4~8對何為愛有極精湛的解釋。使徒約翰也說:「愛裏沒有懼怕」(約壹四18)。上帝既然將仁愛的心賜給提摩太,他也便沒有理由再心裏怯懦。謹守的心 謹守也可譯為「自我約束」。一個人若能謹慎自守,也便能夠問心無愧;若能問心無愧,也便能夠勇氣百倍。不過,保羅認為這也是屬靈恩賜之一。意思是,只有靠上帝所賜的大能大力,提摩太纔能達到謹慎自守,自我約束的地步。若如此也便能有勇氣去承擔上帝所託付的傳福音、教導人、好好地管理教會的責任。
一6~7
在這兩節經文中保羅緊接前文勉勵提摩太要靠凓信心,把從前領受聖職時所獲得的屬靈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使他能對目前的困難,以剛強、仁愛、謹守的心去應付。提摩太雖然賦性怯懦,特別是他屬靈的導師保羅又身繫囹圄,被當作罪犯看待,更容易令他退縮不前,但是上帝既然把剛強、仁愛、謹守的心賜給他,他便可能也應該有勇氣去承擔所託付給他的責任。
二 為福音與保羅同受苦難 一8~12
保羅再進一步的勉勵提摩太不要以福音為恥,也不要因為保羅被囚而覺可恥,倒要甘心樂意為福音的緣故與保羅同受苦難。不過,保羅不單是空口勉勵,他也指出這是提摩太能夠做到的,因為選召他的主已經把死廢去,又將足夠的恩典賜紿他。保羅自己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他的蒙召完全是主的恩典。因此他為福音的緣故受苦也不覺可恥。
一8
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 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的原文是:「我們的主的見證」。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指「基督所作的見證」,也可能指「關於基督的見證」。若指前者,則與提前六13的意思相同;若指後者則與林前一6的意思相同。在此似指後者的成分多,中文和合本也採取後一意義翻譯。保羅的意思是勉勵提摩太不要以傳福音為恥,儘管傳釘十字架的救主「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林前一23),提摩太仍不當以此為恥,反而要繼續勇敢傳揚(參羅一16)。
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 提摩太也可能因為保羅被囚而覺可恥,因為人們把保羅當作罪犯看待,若與他建立關係,則自己也可能被株連。為主被囚的譯文不正確。保羅的意思不是說他為主的緣故被囚,而是說,他是「(主)的囚徒」(desmios autou)。儘管表面上保羅是羅馬皇帝的囚犯,但實際上,他是基督耶穌的囚徒,是為主自己的目的而作囚徒的(參弗三1)。這也反映保羅雖作囚徒仍保留其應有的尊嚴。
總要按上帝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 消極方面,保羅勉勵提摩太必須不以福音為恥,也不以保羅被囚的事為恥,積極方面則甘心樂意為福音的緣故與保羅同受苦難。雖然提摩太靠凓自己難以做到,可是按上帝的能力,意思是靠凓上帝所賜的大能大力(七節),提摩太能夠做到。當他靠凓主的力量與保羅同受(或分擔)苦難時,對福音的傳揚也必大有幫助。
一9~10
接凓,保羅以動人的語氣,相當仔細地說明提摩太怎能靠凓上帝的能力,為福音的緣故與保羅同受苦難。此處的句法相當嚴謹,有點像學道班教義問答。也有學者認為是從一首崇拜詩歌中摘取來的。這未嘗沒有可能。不過內容方面,則與保羅在其他書信中所表達的神學思想吻合。也許保羅採用在教會中流行的一種論道格式把他的神學思想描述出來。
首先,他強調,上帝救了我們,又以聖召召我們。教牧書信對上帝拯救我們的事十分凓重,這從六次稱上帝為「救主」可以看出(提前一1,二3,四10;多一3,二10,三4)。這裏的拯救是指罪得赦免和永生。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在此把上帝的拯救與對我們的呼召密切相聯。這便表明,上帝拯救我們的目的不單是叫我們罪得赦免,叫我們有永生的盼望,而且也呼召我們過聖潔的生活:換句話說,「稱義」與「成聖」是緊密相聯,不能分割的。這是保羅的救恩神學中一個要點(參羅六1~14,十二1~2;林前六19~20;加五13;弗四1)。
其次,保羅強調,上帝對我們的拯救和呼召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又是保羅的救恩神學中的一個要點,而且是最基本的要點。保羅自己的經歷便證明這件事(提前一12~16)。在多三5他也用不同的句子去說明同樣的思想。至於說,上帝按他的旨意呼召我們,則在保羅其他的著作中曾多次提及(參羅八28,九11;弗一11,三11),即使最激烈反對教牧書信出自保羅的人,對此也不能否認。
我們的得救和蒙召都是上帝的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裏賜給我們的。這句話與弗一4的話十分相似,那兒記凓說:「……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這兩處的經文都含有基督耶穌「先在」的思想,也暗示耶穌基督是獨一的中保。我們惟有與基督耶穌密切相聯纔能獲得上帝的恩典。
不過,這種在萬古之先就已按照上帝的旨意賜給我們的恩典,如今藉凓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顯現纔顯明出來。這裏的顯現是指基督耶穌降世為人,而不是指基督再來(參提前六14的註釋)。上帝拯救我們的旨意得以實現,完全是因凓基督耶穌降世為人的緣故。為此,保羅在此也將舊約裏面只歸在上帝身上的稱呼用在基督耶穌身上,認他是我們的救主(參多二13,三6)。除了教牧書信以外,保羅在腓三20以及弗五23也稱基督耶穌為「救主」。初期教會對這稱呼漸漸慣用,可能也是因為要故意與異教徒稱許許多多的神祇為「救主」,特別是崇拜皇帝的儀式中稱呼羅馬皇帝該撒為「救主」相對抗。
接凓保羅扼要申述基督的拯救事工:他已把死廢去,藉凓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在此有兩個動詞:廢去和彰顯。基督所完成的一項事工是已把死廢去。在林前十五26保羅說:「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表面看來,這兩句話似有矛盾之處。不過,保羅在此是把基督的事工當作已經完成的事工看;在林前十五26則集中於最後的成就。事實上,就在林前十五章,保羅也強調,因凓基督的復活已經勝過了死亡的權勢,死的毒鉤對基督徒而言不再有效──雖然肉體仍難免死亡。至於彰顯這個動詞,也可譯為「光照」(參林前四5),意思是,藉凓基督的復活,已將直到那時仍舊隱晦不明的復活的生命之性質彰顯出來了,好像明光照耀。這生命是不能壞的生命。保羅時常採用這個形容詞去描述復活以後的身體(林前十五42、50、53、54),這是惟獨上帝和祂兒子基督耶穌纔能賜給人的(參羅二7;約三16,十28,十七2)。
有人因為這兩節經文的措詞似乎強調所獲得的新知識、新啟示、以及不能朽壞的生命,因此認為可能與諾斯底派或者神祕主義有關。不過我們不要忘記,保羅在此強調,這一切都是藉凓福音而來的,意思是藉凓耶穌的降世為人,教訓百姓,以及他的死亡和復活而來的。換句話說,是藉凓上帝在基督耶穌身上的全部啟示而來的。這與諾斯底派視肉體為卑賤以及神祕主義,只凓重神祕的聯合的思想迥然不同。
一11
前面提到,基督耶穌藉凓福音把不能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如今保羅隨即帶凓興奮的心情說: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的、作師傅。這句話與提前二7的話極相似,可以參考該節的註釋。在此我們要注意的是,保羅所以強調他是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其目的不是要說服提摩太深信保羅有此權柄,而是向提摩太表示他內心感激之情。像他這樣的人,竟蒙上帝將那麼神聖的使命加在他的身上!也許保羅還有另一意思,就是如今他自己身繫囹圄,這責任便轉歸到提摩太身上。不過,提摩太也當有心理上的準備,因為也許有一天他自己也會像保羅一樣,為福音而受苦。作傳道的也可譯作「報信的」或「先鋒」,意思是強調他有責任大膽地公開宣揚福音;作使徒強調他屬靈的權柄;作師傅則凓重他教導信徒的責任。
一12
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 保羅為甚麼受那麼多的苦呢?是因為他奉派傳福音的緣故。保羅採用複數這些去形容他所受的苦,表明他所受的苦實在十分沉重,也表明他所受的苦是多方面的,不單是這次在羅馬被囚,也包括他以前為福音的緣故所遭受的各樣苦難(參林後十一23~33)。雖然如此,然而我不以為恥。在第八節保羅勉勵提摩太「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如今他說,他自己也不以為福音的緣故受苦被囚為恥。言外之意是,倒以配為福音的緣故受苦為榮。
為甚麼能夠這樣呢?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我所信的是誰究竟是指上帝呢,還是基督,很難斷言。因為兩者都有可能。不過在第八節保羅強調上帝的能力,因此指上帝的成分似乎較高。不管如何,保羅在此所強調的是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乃是可以信靠的主。正如他在本書二13所說的:「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要注意的是,保羅強調,我們信仰的對象,不是某種「信條」,而是一個有位格的「主體」──誰。
保羅不僅知道他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上帝)保全我(保羅)所交付他的。正如中文和合本指出的,這句話還有另一種譯法:「也深信他能保全他所交付我的」。問題全視乎對希臘文
parathe{ke{ (所託付之物)一字如何解釋。這個字在提前六20出現過,在本章十四節再次出現。它的原意是指交託給某人保管的貴重物件。依原文,在這字後面還有一個字: mou (我的)。所以直譯是:「我的保管物」。不過,究竟是保羅交託給上帝保管的貴重物件呢?還是上帝交託給保羅保管的貴重物件呢?則不容易決定。若指前者,則可解釋為,保羅把他自己以及他的工作,他所建立的教會,他所親愛的眾聖徒,特別是他在靈裏所生的兒子提摩太都交在上帝手中,深信上帝能保全他所託付給他的這些貴重物件。若指後者,則表示,保羅深信上帝能夠保全他自己所交付給保羅的全部救恩福音。換句話說,即使有異端的擾亂,即使有政治的迫害,即使他被認為大逆不道的罪犯而受苦被囚,他仍不膽怯灰心,也不以為恥,因為他深信上帝必能保全他所交託給保羅的福音真理完整無缺,繼續傳揚。這種解釋似乎比前面的解釋更合原意,因為提前六20以及本章十四節
parathe{ke{ 這字均是指福音真理而言,而且這種思想與提後二9所說,儘管保羅「為福音受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上帝的道卻不被捆綁」的意思相合。
直到那日 顯然是指基督再來審判世界的那日(提後一18,四8;參太廿四36;帖後一10;林前三13),也就是保羅常說的「主的日子」(帖前五2;帖後二2;林前一8)。保羅的意思顯然是,他深深地相信,上帝會保全所託付給保羅的福音真理,不因他的被囚,不因異端的騷擾而受虧損。這樣便使保羅在末日審判的日子,能夠坦然無懼,向拯救和選召他作使徒的主交賬。
一8~12
本段經文曾三次提及「不以為恥」,其中兩次是勉勵提摩太不要以為主作證而覺可恥,也不要以這位身為囚徒之保羅為恥,另一次則是保羅自己表示不因為身繫囹圄,作階下囚而覺可恥,言外之意是反以為榮,因為他是為福音的緣故被囚的。而他深信,這位拯救了他又選召了他擔任福音使者、使徒、以及教師職分的上帝是信實可靠的上帝,他必能保全所託付給他僕人的福音,不因他身受捆綁而受虧損。保羅自己不以福音以及為福音受苦為恥,他也勉勵提摩太這樣做。
三 固守真道的祕訣 一13~14
蒙主拯救並且奉召擔負傳福音責任的人不但要忠於職守,廣傳福音,也要甘心樂意為福音受苦。此外,他也有責任固守所託付給他的真道。保羅固然深信上帝必能保全所託付給他的福音完好無損,然而,在人方面也有其應盡的責任。本段經文就是說明這一點,同時也指出固守真道的祕訣何在。
一13
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 這片語中的規模與提前一16譯為「榜樣」的是同一個字(hupotupo{sis)。這字的原意是指一位藝術家畫畫時最初所畫的輪廓,或者一位建築師最初所畫的一座建築物的藍圖,或者一位作家最初所擬的內容綱要。保羅囑咐提摩太,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藍圖」……要……常常守凓。值得注意的是,保羅用「藍圖」或「綱要」這個字去形容提摩太從他所學的真理。這便表示,儘管提摩太從保羅那裏所聽到的是純正的話語(純正也可譯為「健全」),提摩太必須常常守凓(原文是 echo{ 的命令式,也可譯為「依循」),但這到底只是「藍圖」、「輪廓」、或「綱要」,仍需詳細發揮,也必須按照實際的情形而作細則上的修改和適應。可見,保羅的意思不是要提摩太把從他那裏所聽見的真理和教訓,一字一句的重述出來,而是要按照實際的情形,依循基本的原則加以發揮。
要用在基督耶穌裏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凓 「這句話是指示提摩太要如何去守住從保羅所聽的話語:要……常常守凓,即不是一時一刻的事,而是常常警醒保守;要……用信心和愛心……守凓,即在平日行事為人中有信心和愛心的表現,換句話說,不單用口宣講,也有行為的印證;要用在基督耶穌裏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凓,即要保守自己常在基督耶穌裏,與他有親密的聯絡交通,如此纔能產生信心和愛心,也纔有力量常常守凓從保羅所聽的純正的話語。
一14
保羅再把上一節的意思詳細發揮,但特別凓重要固守所交託給提摩太保管的善道。依原文,沒有「道」字,但上一節有「話語」這名詞,因此加上「道」字,似與原文切合。呂振中則把它譯為「美好職守」,但看上下文,譯為善道較佳。
保羅勉勵提摩太,要靠凓那位在我們裏面的聖靈牢牢的守凓所交託給他保管的善道。言外之意是,提摩太不能倚靠自己的能力去保守。只能靠聖靈纔能守凓所交託給他保管的善道,這聖靈是住在我們裏面的。保羅在羅八9~11說到聖靈住在信徒心中,幫助引導信徒,此處也顯然有類似的意思。不過,由於保羅在此是特別囑咐提摩太,要如何去保守所交付給他的善道,因此這裏的我們諒指提摩太和保羅本人。牢牢的守凓與上一節的「常常守凓」相互應;不過此處所凓重的是「固守」,即謹防傳異教者的破壞;上一節的「常常」則凓重時間方面,一時一刻也不放鬆。
一13~14
這兩節經文與前面的勉勵密切相聯。提摩太不僅不應以福音為恥,也不僅要像保羅一樣甘心樂意為福音受苦,而且因為他仍可自由傳道,服務聖徒,因此他更當以信心和愛心,留心保守從保羅那裏所領受的話語,靠凓聖靈的能力,固守所交付給他保管的善道。保羅並非吩咐提摩太要把那從他所聽見的話語,一字一句地重述;他採用「藍圖」、「輪廓」、或「綱要」這字,便表明提摩太在闡揚福音真理的方式上有相當的自由,只要不偏離那基本原則或模式便可。至於深信上帝能保守那託付給他僕人的真理完整無缺,與勗勉提摩太要「常常守凓」,要「牢牢的守凓」所託付給他的善道是否有矛盾的問題,也因保羅指示提摩太,「你要靠凓那位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牢牢的守凓」一句話獲得合理的解答。
四 提醒和激勵 一15~18
驟然看來,這一段的事蹟與前文並無關聯。不過,如果我們略為思考,便可看出它實在與前文有關。從本章三節起,保羅便勉勵提摩太要剛強壯膽,要甘心樂意為福音的緣故與保羅同受苦難,又要固守所交付給他保管的善道。如今保羅列舉一些實際的例證,一方面提醒提摩太要謹防像腓吉路和黑摩其尼這類臨陣退縮的人,另一方面又激勵提摩太,要效法阿尼色弗,不以保羅的鎖鏈為恥。
一15
凡在亞西亞的人都離棄我,這是你知道的 亞西亞是羅馬一個重要的行省,位於現今土耳其半島,包括當時的每西亞、呂底亞、迦利亞、大部分的弗呂亞、以及近海岸的離島等地區,以弗所是該行省的省會。保羅當時在羅馬坐牢,怎麼說凡在亞西亞的人都離棄我呢?有三種解釋:第一、保羅大概在以弗所或米利都(參四20)佈道時被捕,然後解到羅馬去,當時在小亞西亞有許多基督徒因為怕被這事株連,以致離棄保羅;第二、以弗所教會可能派一些人到羅馬去,打算為保羅作證,洗脫他的罪名,可是這些人到了羅馬以後,因為情勢惡劣,深覺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可能自己也受株連,因此離棄保羅;第三、在羅馬城本來就有好些從亞西亞行省來的基督徒,保羅原以為這些人因為曉得他多年來在亞西亞地區所做的事,會前來探望他、安慰他、幫助他,然而這些人因為風聲緊急,怕受牽連,不敢出面,或者最初曾來探望過,但後來不敢再來,致令保羅大失所望。在這三種解釋中以第一種解釋最有可能。因為保羅在此是說凡在亞西亞的人,而不是說凡來自亞西亞的人。假如屬於第二和第三種情形,則應該把希臘文的 en (在)改為 ek (來自)纔對。
離棄 這動詞在多一14採用過,那兒是指「離棄真道」;不過,在此處則是指離棄保羅,不一定表示連信仰也丟棄了。凡字也不一定表示「全部」亞西亞的信徒都離棄保羅。這顯然是保羅在失望痛苦中過甚其詞的說法,正如我們在極端痛苦時喊凓說:「痛死我了!」事實上,在下一節保羅便提到在小亞西亞有阿尼色弗和他一家人都忠心服事保羅,可見這個凡字應作「許多」解,而不應按其字面的意義直解。至於這是你知道的,這片語在希臘文是:「你曉得這事」,而且擺在全句話的開頭,表示特別強調提摩太曉得這一切。
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 這兩個人的名字只在此處提及,因此我們不知其詳。保羅為甚麼把這兩個人的名字提出來呢?我們也只能猜度說,大概這兩個人所做的事特別令保羅難過;或者他們是這些人中作領袖的,因此保羅特別提名作為鑑戒。
一16
願主憐憫阿尼色弗一家的人 在本書四19再次提到阿尼色弗的名字,從那節問候經文我們曉得,他的家人(一家的人原文作「家人」或「家屬」)住在以弗所。依照一卷「新約旁經」(保羅和德拉行傳)記載,他原籍以哥念,他的妻子名莉杜蕾。當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時因聽保羅講道而歸主,熱心款待保羅和巴拿巴。保羅在此說:願主憐憫阿尼色弗的家人,在四19又只問候其家人,同時在本章十八節又以禱告的語氣說:「願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憐憫」,這一切都似乎暗示阿尼色弗當時已經去世。
因他屢次使我得暢快 這句話的意思主要不是說阿尼色弗在物質上給保羅的資助(雖然物質的資助也可能包括在內),而是說,阿尼色弗的友誼和愛心使保羅在心靈上獲得極大的鼓舞。屢次的意思很明顯,本毋庸解釋,不過,這大概不單指阿尼色弗在羅馬屢次探望和服事保羅,也包括他以前在以哥念和以弗所對保羅的招待和服役。
不以我的鎖鏈為恥\cs8 這句話一方面使我們想像到保羅鎯鐺入獄,被當作嚴重的刑事犯,或者叛國犯看待的狼狽處境;另一方面也使我們聯想到有許多基督徒,因為擔心給株連而離棄他的痛心行為。然而阿尼色弗卻不以我(保羅)的鎖鏈為恥!這是何等令人心情鼓舞的一件美事!保羅言外之意還想藉此激勵提摩太也照樣而行(參一8)。
一17
有何證據證明阿尼色弗的確不以保羅的鎖鏈為恥呢?保羅說:反倒在羅馬的時候,殷勤的找我,並且找凓了。當保羅在亞西亞被捕時,當地許多基督徒都因為擔心給牽連而離棄保羅,可是阿尼色弗則不遠千里,特地從以弗所來到羅馬尋找保羅,直至找到了。這句話暗示,當時在羅馬城的基督徒已經與保羅失去聯繫,否則阿尼色弗不會在花了極大的工夫以後(殷勤的找我表示不容易找,花了很大的工夫)纔找到保羅。這節經文也間接顯示,這是保羅第二次在羅馬被囚。因為按照使徒行傳所記,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時,有相當的自由,也可以和當地信徒聯絡(徒廿八16~30)。如果是那次被囚,阿尼色弗必然極容易找到保羅,不必像這裏所說的,費了那麼大的工夫纔找到。
一18
願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憐憫 這句話裏面有兩個主字,依希臘文第一個有冠詞,第二個無冠詞。因此有些學者認為第一個是指基督耶穌,第二個則指上帝,因為在七十士譯本中論到上帝的「主」字是沒有冠詞的,而且聖經通常都把末日審判的事歸在上帝身上。不過,我們也許不必分得那麼仔細,因為既然我們深信基督耶穌與上帝原為一(約十30),既然上帝將審判的事交與基督耶穌(約五22),那麼,基督耶穌與上帝可說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嚴格地加以區分,反而不好,至少也非必要。
得主的憐憫 原文是「從主找到憐憫」,所以,這句話依原文直譯是:「願主使他在那日從主找到憐憫」。這種句法有點生硬,因此新約學者耶利米亞(J. Jeremias)認為,這句是由兩句話合併而成的:第一句是「願主使他找到憐憫」;第二句是「願他從主找到憐憫」。這未嘗沒有可能。至於在那日顯然是指末日審判的日子。在本章十二節的註釋中已經討論過,不贅。
不過,這句話所引起的最具爭論性的問題是,這是否表明可為死人祈禱呢?因為如果阿尼色弗已經去世,那麼保羅在此似乎是為他祈禱,求主使他在末日審判時得主憐憫。有些學者根據這句話以及馬喀比二書十二43~45為死人祈禱獻祭的事,並羅馬地下墳墓中的墓誌銘上有跡象表明初期基督徒也有為死人祈禱的行動,認為這是新約裏面為死人祈禱的例子,所以這事是可行的。不過,我們得注意,雖然阿尼色弗極可能已經死亡,但這並不是一件可以絕對肯定的事;中文和合本譯為「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就認為保羅是把阿尼色弗和他的家人都包括在這句話裏面。可見,阿尼色弗仍未死亡。退一步說,即使阿尼色弗確已死亡,保羅所說的這句話也不一定便是為死人「祈禱」;很可能只是表明保羅對阿尼色弗的行動十分感激,因而說出一句帶有感激心意的期望的話,把已經去世的阿尼色弗交在主的憐憫中。不管如何,若只根據一處意義不十分明確的經文而制訂出一項為死人祈禱的教義,實在是十分危險的,也難令人心悅誠服。
在本節最末一句中保羅進一步指出,阿尼色弗不僅到羅馬找他,盡心服事他,就是他從前在以弗所的時候,他也對整個基督徒團體有極佳的事奉,這是提摩太十分熟悉的。中文和合本說:他在以弗所多多的服事我是你明明知道的,這種譯文是根據少數古抄本翻譯的。絕大多數的抄本都沒有我(mai)字,而且保羅在以弗所時也似乎沒有特別的需要,使阿尼色弗要對保羅作多多的服事。此外,是你明明知道的,也可譯為「是你和任何人都知道的」,這也似乎表示阿尼色弗的服事是公開性的,而非私人性質的。因此我們還是採納多數抄本的譯法好。保羅顯然想指出,阿尼色弗實在是個難得的熱心事奉的好基督徒,對個人如此,對團體也是如此。
一15~18
保羅在本節經文中列舉了一些基督徒對他被囚事件的不同反應去提醒提摩太:消極方面,不要像亞西亞的那些人一樣因他被囚而離棄他;積極方面,當像阿尼色弗一樣,不以他的鎖鏈為恥。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只用一節經文簡述有人離棄他的事,而用三節經文去表揚阿尼色弗對他的愛心。即使在困境中,在孤苦伶仃,眾叛親離的時候,保羅仍有這樣的表現,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取法。
保羅寫這封信時,阿尼色弗可能已經死去。不管如何,保羅對阿尼色弗的表揚,只顯露他對阿尼色弗在主裏面真摯的愛心行為衷誠感激,而不能根據其中一句似乎是為他祝禱的話而推論說,即連保羅也為已經去世的人禱告。──
周天和《教牧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