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提摩太後書第三章

 

危險的日子(三1

初期教會生活在急劇轉變的的世代;他們盼望耶穌隨時降臨。基督教是從猶太教的搖籃中孕育出來,所以很自然的便借用了猶太人的一些字彙和景像。猶太人有一個基本的概念,認為時間可以分為今世和來世;今世是全然邪惡的,而來世就是上帝的黃金時代。在這兩個世代之間有一個稱為『耶和華的日子』;上帝在這時要親自干預,並且粉碎整個世界,好將之重建。在耶和華的日子來臨之前,先有一段恐怖的時間,那時邪惡力量要自行聚集,企圖作最後的攻擊;全地物質的和道德的根基都要搖動。保羅的這段經文就是照這末世的情況而構想的。

他說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譯作危險的希臘字是Chalepos。這是一個形容危險的正常用字,不過它還有若干不同的用法,這些用來解釋本段經文的意義。在馬太福音八章士八節中,這個字形容那兩個加大拉的污鬼從墳塋裏來遇見耶穌的情況。他們是凶猛而危險的。蒲魯塔克(Plutarch),用這個字描寫我們所稱的醜陋的創傷。古代的作家用這個字描寫我們今天形容天體星球聚合對地球的威脅。這個字含有威脅和危險的意義。到了末世,將會威脅基督徒教會和美善本身的存在。這就是那邪惡力量在最後潰敗之前施其最後的威猛突襲。

我們從猶太人對這最後恐怖日子的描述,就看見和這裏所形容的完全相同的。必會有一種邪惡勢力猖獗的恐怖,這時道德的根基似乎也動搖了。我們從一本在新舊約之間寫成的書:以撒迦之約(Testament of Issachar)可以看見以下的一幅圖畫:

『因此,我的兒女,你們要知道,到了末後的日子,
你們的子孫會離棄專一的心意,
堅持無厭的慾望;
撇下正直,趨向惡意的怨恨;
離棄主的誡命,
忠於撒但;
放下田中的農作,
隨從他們自己的邪惡詭計;
他們將要被分散在外邦人之中,
服侍他們的敵人。』

(以撒迦之約六12

我們在巴錄二書(2 Baruch)之中,見到對末世的道德混亂的更生動的圖畫:

『榮耀將會化作羞愧;
勇力被人鄙視;
誠實的被毀滅;
美麗將會化作醜惡;
從來沒有惡念的人也會萌生嫉意;
酷愛和平的人會充滿忿怒;
許多人忿怒中被煽動而擊傷許多人;
他們會發動大軍而製出流血事件,
最後,也們要與這些人一同毀滅。』

(巴錄二書廿七)

在保羅描繪的這幅圖畫中,他用猶太人所熟識的詞語來思想。這就是必須對邪惡的勢力作最後的揭穿。

我們今天必須用現代人的言詞把這些古老的圖畫重寫出來。但它們除了是異象之外,絕沒有其它意義。如果我們照粗糙的表面字義去解釋這些異象的話,我們便破壞了猶太人和初期教會的思想!但在這些描述中,確包藏一個永恆的真理,就是到了最後上帝計劃必然完成,邪惡的力量與上帝正面相撞的時候,上帝便會獲得最後的勝利。

 

不敬虔的質素()(三2-5

我們在這裏所見的實在是新約中對不敬虔世界的描述中最恐怖的一幀圖畫,它裏面把可怕的不敬虔質素陰森駭人的次序列出。我們現在逐一查看它們的內容。

專顧自己的生活放在這些質素的首位,不是偶然的。這個字的形容詞是philautos,意思就是愛自己。愛自己是一種基本的罪,因為其他的罪都是從它延伸出來。當人一旦把個人意旨放在自己生活中心,他與上帝和與人之間的關係便被破壞,因而服從上帝和對別人的善心都不可能有。基督教的真諦不是高舉自己,把自己放在寶座上,而是要把自己除滅。

人亦可能變成貪愛錢財philarguros)。我們必須記,提摩太當時是在以弗所工作,而以弗所可能就是古代世界最大的一個商場。昔日的商業大多是匯集在河流的山谷地帶。以弗所位於基土達河的河口(River Cayster),它的商業非常發達,可以雄視整個小亞西亞最富庶的內陸的來往貿易。當時世界數條著名公路都是穿過以弗所的。那條起自幼發拉底河山谷的商業公路,經過歌羅西和老底嘉,把東方的財富匯集在以弗所。另一條起自小亞西亞以北和加拉太的公路,途經撒狄,亦直抵以弗所。南方有一條供商旅用的大道,運各樣的商品,亦匯集在以弗所的緬安達山谷(Maeander Valley)。所以,以弗所被稱為『古代世界的財富儲物室』,『小亞西亞的虛華市』。有人指出啟示錄的作者寫出縈繞人心頭的文字,描述那些商賈的貨品,很可能想到以弗所而寫成:『這貨物就是金、銀、寶石、珍珠、細麻布、紫色料、綢子、朱紅色料、各樣香木、各樣象牙的器皿、各樣極寶貴的木頭和銅、鐵、漢白玉的器皿、並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細麵、麥子、牛、羊、車、馬、和奴僕、人口。』(啟十八1213)以弗所是一個富庶和高度物質化的文明都市;在這樣城市中的人很容易喪失自己的靈魂。

當人以物質衡量富庶的時候,就有危險。我們必須謹記,人在順境中喪失靈魂,比在逆境中更容易;人用自己所擁有的財物去衡量生命的價值,他便在喪失靈魂的路上。

 

不敬虔的質素()(三2-5)(續)

在這些危險的日子中,人會自誇狂傲。在希臘人的寫作中,這兩個字常會連在一起,它們皆是生動的詞彙。

自誇這個字的產生很有趣,它的希臘字是alazo{n,是從ale蛻變出來的:ale{的原意就是一個遊蕩者。在最初alazon可以解作一個行騙的人。蒲魯塔克用這個字形容江湖庸醫。Alazo{n就是一個走方郎中,推售藥品的販子,並稱自己能念符咒驅魔和醫各樣奇難雜症。我們今天在一些鬧市和趁墟的地方仍看見這類走江湖和賣藥好似行魔術的人。這個字的意義後來繼續增多,成為形容一切的誇大

昔日的希臘道德家曾寫了關於這個字的許多含義。柏拉圖派替這個字相等的名詞(alazoneia)下一個定義:『宣稱擁有美好的事物,其實一無所有。』亞里斯多德(Aristotle──Nicomachean Ethics:2)也給Alazo{n下一個定義:『人冒充有信用的德行,其實沒有;或只有比他們宣稱的為少的質素。』色諾芬(Xenophon)告訴我們,波斯王古列(Cyrus)怎樣給alazo{n作一個定義:『Alazo{n這個名詞似乎適用於那些佯裝更有錢,更有勇氣,和承諾自己做不來的一些事情的人;而且很明顯的,他們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所得,或者有利可圖。』(XenophonCyropoedia, 2, 2, 12)。此外色諾芬在Memorabilia一書中描寫蘇格拉底(Socrates)如何極力指責那些騙子。蘇格拉底認為這種人在各行各業之中;但是最不幸的就是在政治圈子裏面。『最可怕的一種流氓就是詐欺自己城市的人。他們使人相信他本人適合擔當領導的地位。』

直到今天,這個世界仍然充滿這些自誇\cs8的人:自認無所不知的聰明人,欺騙別人相信他們才是聰明人;那些政治家專稱他們的政黨有一個實現理想的計畫,並且向人宣告只有他們是生來的人民領袖,那些人在廣告欄中自吹自擂,說他們有方法替人美容,給人智慧與健康,在教會裏的人則炫耀他們有一種表面的美善。

自誇密切相連的一個字就是狂傲,其實它比自誇更壞,我們稍後將會看見,這個希臘字就是hupere{phanos。它是由兩個不同的希臘字組成的;它的意思就是誇示自己高過別人。狄奧佛拉斯塔(Theophrastus)說一個心中存有hupere{phanos的人,除了自己以外,必會蔑視所有的人。這就是犯了『目空一切』的罪;這種人也是上帝所憎惡的。因為經上一再地說,上帝喜愛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huper{phanos雅四6;彼前五5;箴三24),狄奧腓勒(Theophylact)稱這種驕傲為眾惡的大本營akropolis kakon)。

自誇的人和狂傲的人有一種分別。自誇是擺架子,企圖自吹所取得的權力和地位,沒有人可以輕視他。狂傲之人所犯的罪是在他心中,他甚至可能佯裝謙卑,但在心中隱密之處則鄙視所有的人,他妄想有一切的奢侈浪費,和充滿一切的傲氣;他會在自己的心中有一個小的祭壇,專供他向自己跪拜。

 

不敬虔的質素()(三2-5)(續)

一個具有自誇和狂傲兩種質素的人,必然會產生一種謗讟blasphemia)。英文字的褻瀆blansphemy)就是從這個字按字母直譯過來。這個英文字通常與侮辱上帝的事相連;但在希臘文中,它所指的毀謗則包括人和上帝,驕傲的人往往會萌生侮辱的念頭。他會侮謾上帝,因為他認為不需要上帝;他以為自己知道的事情比上帝更多更清楚。他會用損害人的行動和傷害人的話去侮辱人。猶太人的拉比把稱為侮謾的這種罪列在眾罪之首。來自忿怒的侮辱雖然很壞,但猶可饒恕,因為它是一時衝動而發出來的;但是出於狂傲心態的冷靜的侮辱,則是非常醜惡,而不能饒恕的事。

人會違背父母。古代人把兒女對父母的責任放在極高的位置。根據最古希臘的法律規定,人若動手打父母,便會喪失他的公民權;羅馬人視動手打父親的忤逆兒子如同殺人犯;猶太人亦把孝敬父母放在十誡中極高的地位。年青的一代不能尊長敬老,不承認他們欠下雙親那不能償還的債,以及有基本責任報父母的生養之恩,就是世界文明沒落的最顯著跡象。

人會忘恩貪義acharistos),他們不承認他們欠了上帝和人的債。忘恩負義的奇怪特點,就是它是最能傷害人的罪,因為它是最盲目的。莎士比亞在他的劇本中藉李爾(Lear)王的口說了一句至理名言:

『若有一個忘恩負義的兒子,
這比毒蛇的牙還銳利!』

人若有信譽,就必須償還債務;每人都欠上帝的債,也欠別人的債,他必須謹記並且設法償還。

人會心不聖潔,這個希臘字是anosiosAnosios不是指人破壞明文規定的法律;它指人破壞非明文規定的法律,那是生活本質的要素。對希臘人來說,anosios的人會拒絕殮葬死者;anosios的人會亂倫而致兄妹或母子結婚;anosios的人違背正當生活的標準。這種事情仍然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當人的理智被自己的卑賤情慾控制時,為了滿足那些慾念,便幹出最無恥的行為。在深夜的大都市街頭,我們也會看見這些人!他們厭倦正常的生活享受,對之無法滿足的時候,便求諸不正常的怪誕行徑去尋找享樂。

人會無親情astorgos)。親情(Storge{)是指家庭的愛;兒女對父母,和父母對兒女之間的親情。倘若人類喪失了親情,家庭便不會存在了。在恐怖的日子,人心會專顧自己,甚至連最親愛的人也不理會。

人會不解怨aspondos)。Spondos可以解作休戰協議aspondos可以指兩件事。人可能與別人結怨太深,因此永遠不能與別人和解。或者他不守信用,單方面撕毀與別人所訂的約。在這兩方面,我們都可以看見他心中存殘酷的忿恨而必須與別人絕交。可能因為我們都只是人的緣故,所以我們不能過與別人毫無歧見的生活。但我們若讓這些歧見永存的話,最壞的罪惡便會產生出來,這也是一種最普通的罪惡!每當我們受試探而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應該再一次聆聽我們的主在十架所說的一句話:『父阿,赦免他們。』

 

不敬虔的質素()(三2-5)(續)

在這恐怖的日子裏,人會好說讒言。這個希臘字是diabolos,它與英文的魔鬼diabolos)完全相同。魔鬼是好說讒言者的贊助人,在好說讒言者之中,魔鬼是罪魁。從一個角度來看,說讒言是一切罪惡中最殘忍的一種。倘若人的財物被偷竊,他仍可以從新再建;但當一個人的聲譽被毀,他的損傷就無法補償。用惡意開始播散壞事作虛假報告是一回事;阻止這些流傳則完全是另一回事。正如莎士比亞所說:

『親愛的主阿!男人和女人的美名,
是他們的靈魂間接的珠寶:
偷竊我的錢包,偷竊的其實是廢物!
它像是一些東西,但卻甚麼不是;
從前是我的,現在可能是他的──這些都是身外物!
但那竊取我的好名聲的,
我所損失的對他無益,
卻使我真個成了貧窮的人。』

許多男女從來未曾夢想過會偷取別人的東西,但是卻思想傳講敗壞別人好名聲的故事,甚至心中覺得痛快;而且他自己也不想查明這個故事是否屬實。今天許多教會都因為太多讒言的散播而蒙損害,令在天上記錄人間事跡的天使,寫這些讒言的時候也會哭泣。

人將不能自約akrate{s)。kratein的意思就是控制。人若不能控制自己,便會變成習慣和慾望的奴隸。這種情況必然引致自毀,因為除非人先能控制自己,否則他便不能控制任何事情。

人將性情凶暴。它的希臘字是ane{meros;這個字本來形容野獸比人類更適合。它指一種凶暴的性情,缺乏人性的反應和同情。人可能在責備人時露出凶暴,也可能在毫無憐憫的行動中對人凶暴。其實,狗有時也會知道傷害了主人的心意而覺得難過;但是有些人在對待人的時候,會失去人類的同情心和感覺。

 

不敬虔的質素()(三2-5)(續)

在這些最後的恐怖日子中,人會不愛良善aphilagathos)。這是指良善的事和良善的人。人在生命中,他有時會在一良善的人或事物中間,反而覺得侷促不安。慣常愛讀下流書刊的人,最後便會提不起興趣閱讀不朽的文學鉅著,因為他的思想品評力已經消失了。陷溺極深的人和良善的人在一起時,他只會想法躲避。

人會賣主賣友。這個希臘字是prodote{s,就是指出賣朋友者。我們必須記,寫這封信是正當教會開始受迫害的時期,當時信徒若承認自己是基督徒也是有罪的。在這個特別時期,出現一些告密者delatores),他們成了當時羅馬人的普通政治事項的一個禍因。當時的情形極壞,所以歷史家塔西圖(Tacitus)說:『沒有仇敵之人,也會被朋友出賣。』有些人以舉報來報復仇敵。保羅在這裏所想到的賣主賣友,不單指人對友誼不忠,這雖然在實際上夠傷害別人,他所想的是那些心懷宿怨的人,現在趁機向羅馬政府告密,指控他們是基督徒。

人會任意妄為。就是言語和行為的輕率。它的希臘字是propete{s,可以解作鹵莽。這個字形容人被情慾和衝動驅策到完全不能用理智去思想的地步。不思索便會做成更大的傷害。倘若我們能安靜下來思想,許多時候,我們會挽救自己不致受創,也不致傷害別人。

人會自高自大tetupho{menos)。這個字和英文的swelled-headed自負)幾乎完全一樣。這些人得意忘形,只看見自己的重要。事實上,教會亦有許多顯要的人,主要的思想只是他們自己的高位和尊嚴;但基督徒乃是跟從心裏柔和謙卑的主耶穌的人。

人會愛宴樂,不愛上帝。這一節使我們回想開始的時候,這些人把自己的渴望放在生活的中心,他們敬拜的是自己,而不是上帝。

對這些人提出最後的譴責,就是他們愛保持宗教的外表敬虔,卻不要它的力量。換言之,他們會按照各種正當的行為去做,持守宗教外表的一切形式;但對基督教本身具有改變人生命的大能則一竅不通。據說,當墨爾本勛爵(Lord Melbourne)參加一次佈道會以後,說了這樣的一句評語:『倘若人能讓宗教侵入個人的生活領域,一切事必會大大好轉。』我們很可以說,基督教最大的弱點並不是罪大惡極的人,而是那些圓滑諂媚的熱心人士,只曉得信奉一些教條,而沒有行為之改變的人;當別人告訴也真正的宗教乃是一種能改變個人生命的動力時,他便會大大的震驚。

 

用宗教名義去引誘人(三67

基督教婦女獲得解放,必然帶來一些困難的問題。我們已經明白昔日受人尊敬的希臘婦女,怎樣過隱居的生活。她們如何受嚴謹的培養,不准『看任何事物,聽任何東西,或提出任何問題。』甚至不獨自一人出外購物,獨自走在街上;從來不准在公開場合露面。基督教把這一切改變了,但接產生了新的問題。以致有人期望婦女不曉得利用她們所獲得的新自由反而更好。於是有些假教師很快地使針對她們的弱點下手。

教父愛任紐(Irenaeus)把當日一位這樣的教師的實際行徑很生動的描述出來。不錯,他講述比提摩太後書稍遲才發生的一些事,但是這不幸的事是大致相同的(愛任紐:反異端論一,十三,三)。當時有一位名叫馬可(Marcus)的異端教師,自稱精通法術。『他特別從事籠絡婦女,尤其是出身名門的淑女,穿華麗衣服和非常富有的。』他告訴那些婦女,只要他行法術和念符,他便可以叫她們說預言。但婦女反對,說她們從未也不能說預言。他說:『你們只要開口,把臨到你們的一切說出來,便會說預言了。』這無知婦女便照他的話去做,心中覺得非常興奮,以為自己真的能說預言。『婦女於是大大的酬報馬可,不單把家財送出來(馬可藉此已經聚積了巨大的財富),並且甘願把身體獻給馬可;希望設法與他連合,實際上結合成一體。』雖然愛任紐時代的這件事發生在提摩太稍後的時期,但其手段和當時是相同的。

在提摩太的時代,異端份子會用兩種方法施展他們的邪惡影響力。我們必須謹記,他們是靈智派,而靈智派的基本信仰是相信靈全然屬善,但物質則全然屬惡。我們已經看見,這種教訓是從兩種思想當中的一個產生出來的。靈智派異端教訓既然說物質全屬惡,所以人必須嚴格的實行禁慾,盡量滅絕凡與身體有關的事物;或者,人可以隨意對待身體,和放縱情慾,皆無關礙,因為身體已經不足重視了。這些潛入人家的靈智派教師用這些教義教導會受感動的婦女。結果常常是,或則與丈夫離異,而過禁慾的生活;或則盡量下流賤格,放縱情慾,和異性雜交。這兩樣,都破壞家庭和正常的家庭生活。

今天仍會有這樣教師施展技倆,給人以不當而邪惡的影響;特別是當他們不被識破時。

保羅就是指責這些人『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勃朗(E. F. Brown)指出這種危險;他稱之為『有尋求智力的好奇心,卻缺乏道德的熱心。』有一種人渴望討論各種新理論,常見於深深介入最新的流行宗教運動,卻極不願意接受日常生活的紀律,甚至把基督徒生活看作枯燥乏味的苦役。智力的好奇不論如何高深,也不能取代宗教的熱心。我們不是說要藉最新風靡的智力來刺激我們的心思;乃是說要潔淨並增強自己的力量,好在道德爭戰中過基督徒的生活。

 

敵擋上帝的人(三89

在新舊約之間,有許多猶太人的著作,把舊約的故事加以擴充。雃尼和佯庇在這些著作中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他們的名字在法老王宮的術士之中。而術士是與摩西和亞倫對立的,當時摩西正要設法說服法老讓他領以色列民出離為奴之地的埃及。起初那些術士尚能與摩西和亞倫所行的神蹟對抗;但到了最後,他們被擊敗,名聲掃地。這兩人的名字雖然沒有記載在舊約裏面,但是舊約經文中提到整件的事(出七11;八7;九11)。

關於他們的名字,還有整套的故事集可供參攷,據說他們是當巴蘭(Balaam)不服從上帝的時候,陪伴巴蘭的兩個僕人(民廿二22);有人說他們是隨以色列民離開埃及時,大閑雜人中的兩個人(出十二38);有人說他們在渡過紅海時遭海水淹沒;另一說雅尼和佯庇二人教唆以色列民造金牛犢;後來當那些人因此罪而被殺戮的時候,他們二人在其中(出卅二28);還有一說解釋他們後來改信了猶太教。在這一切的故事之中,有一個事實顯露出來,雅尼與佯庇兩人變成傳奇性的人物,代表一切敵對上帝的旨意和敵對真正領袖的工作之人。

基督徒領袖永遠都難免有人和他敵對,因為常會有人曲解基督教的信仰,並且爭取人歸從他們的錯謬信仰。然而保羅肯定了一件事,這些騙子所餘的日子無多;他們的錯謬將會被顯明出來,亦會接受他們應得的報應。

基督教教會歷史教導我們,錯謬的事情不能永存。不錯,他們可能曾經蓬勃一時,但當他們暴露在真理的亮光之前時,便會枯萎和滅亡。對那些錯謬的事情我們只有一個最好的試驗:『藉他們所結的果子便會認出他們。』克勝和驅除錯謬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藉生活把真理的可愛與和善清清楚楚地讓眾人看見。擊敗錯謬的方法不是靠爭論的技巧,而是仗賴更好的生活方法,把真理顯明。

 

使徒的職責和質素(三10-13

保羅將他的忠心門徒提摩太的品行和那些竭盡所能毀壞教會的異端份子作一比對。已經服從(註:巴克萊把這詞譯作:做一個門徒)這個字的希臘文是parakolouthein:意思就是追隨左右,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和它意思完全相同的英文字,這個字的含義很廣泛。它可以解作親身跟從一個人,不計艱苦的跟隨他。它可以解作,在心靈上跟從一個人;勤勉的學習他的教訓,並且完全明白他所說的話。它可以解作,在靈性上跟從一個人;不單止明白他所說的話,並且把他的思想實踐出來,盡力做他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人。所以parakolouthein這個字實在是指門徒,因它包含真正可靠同伴應有堅定不移的忠心;真正學者應有的完全了解,並且忠心僕人應有的完全服從。

保羅繼續列舉提摩太作門徒應做的事;有趣的是這個目錄所包括的也是作使徒的生活和工作。我們從其中看到使徒的職責質素經驗

首先,他提到使徒的職責。有教訓。沒有人能把自己不知道的教訓別人;因此人必須先認識基督,然後才可以把基督教導人。當喀萊爾(Carlyle)的父親討論他的牧區需要怎樣的牧師的時候,他說:『這個牧區需要一個親身直接認識,而不是從別人聽到基督的人作牧師。』真正的教訓常常是從真正的經驗產生出來的。有品行(註巴克萊把它譯作訓練)。基督徒的生活不單包括知道一些事情;還要做出一些事情來。使徒的工作不單只告訴人真理,還要幫助他們做出來。因此真正的領袖能在生活中訓練人。

其次,他提及使徒的質素。最重要而優先的就是有生命的目的。有兩個人談論一個偉大的諷刺作者,他的生命充滿道德的熱誠。其中一個說:『他能夠隨自己意思去踢這個世界,好像踼足球一樣。』另一個再加上一句:『不錯,但是他能把這個球踼進球門。』我們每個人不時皆應反躬自問:『我們的人生目的是甚麼?』作教師的,我們也應該不時自問:『我教導這學生,但應教些甚麼呢?』有一次,別人問斯巴達王阿傑西雷斯(Agesi Laus):『我們應教甚麼給我們的孩童呢?』他回答說:『教他們長大成人後最有用的一些東西。』那麼我們想傳授的是知識,抑或生命呢?

我們作為教會的會友,也應該不時自問:『我在教會裏應該做甚麼?』教會若像一副發電機嗚嗚不停作響,每晚都有大人聚會,我們不應認為滿足。我們必須問:教會有沒有一個一致的目的,能把一切活動連接起來?在一切生活領域中,沒有一件比有清楚知道目的,更具有真正創造性的效果。

保羅又提及使徒應有其他質素。有信心,完全相信上帝的命令是人所應當恪守的,祂的應許皆是真的。有寬容;這個希臘字是markrothumia。根據希臘人的用法,markrothumia是解作對人的寬容。當別人愚昧時,有力量去寬容;當別人不可教時,自己不會激怒。這是包涵人的愚拙、剛愎、蠻不講理和忘恩負義,而仍然有恩慈,任勞任怨地幹下去的能力。有愛心,這是上帝對人的態度,這態度能容忍人所能做的任何事,而從不發怒也不感苦惱;它只為別人的最好想,絕不求其他一切。我們若要愛,就必須饒恕,並關心他們,正如上帝饒恕而關心我們一樣──所以惟獨上帝才能賜我們實踐這種愛心的力量。

 

使徒的經歷(三10-13)(續)

保羅引述使徒的經歷完成與提摩太分享他必須分享的事時,他將忍耐的質素列在最前面。這個希臘字是hupomone{,它的意思不是叫人被動的坐下來容忍一切;它乃是指具勝利信念而面對一切,使人化環境的阻力為助力。換言之,它描寫控制生命的精神,而不是逆來順受的精神。

因為使徒必須經歷迫害,所以他必須具有克勝環境的忍耐質素。保羅提到他為基督受苦的三件事。他在彼西底的安提阿被逐出境(徒十三50);他必須逃離以哥念,以免被私刑治死(徒十四56);在路司得,他被人用石頭打,眾人以為他死了(徒十四19)。不錯,當這些事發生的時候,提摩太尚未正式加入教會,但這些事情都是在提摩太家鄉一帶發生的。因此,他很可能目擊這些事。保羅很可能藉此證明提摩太的勇敢和奉獻的心志,因為他很清楚目睹臨到使徒身上的事,而他沒有畏縮,並且甘願與保羅一同受苦。

保羅堅信基督的真正信徒不能逃避迫害。當帖撒羅尼迦的信徒遭遇逼迫的時候,保羅寫信給他們,說:『我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預先告訴你們,我們必受患難,以後果然應驗了,你們也知道。』(帖前三4)。保羅好似對他們說:『你們已經獲得充分的警告!』;當他在第一次傳道旅行的回程,曾訪問他所建立的教會,並且『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所以,進入天國必須付代價;耶穌自己也曾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太五\cs1610)倘若有人提出與這個世界相異的一套標準,他必會遭遇苦難。若有人介紹人對超越地上一切的對象效忠,結果必會發生衝突;基督教所要求人做的正是這樣。

迫害和苦難將會來臨,但保羅卻肯定兩件事。

他肯定上帝必拯救凡信靠祂的人;他肯定到最後,寧願為上帝並為義受苦,好過與壞人和錯謬一同昌盛。暫時的逼迫必會出現,但他也確定最後必有榮耀降臨。

他確信不敬虔的人必會每下愈況;嚴格地說,拒絕接受上帝的方法之人根本沒有將來。

 

聖經的價值(三14-17

保羅以呼籲提摩太忠於他所領受的一切教訓,結束這段經文。提摩太的母親是猶太人,雖然父親是希臘人(徒十六1);提摩太顯然是由他的母親養育成人。猶太人認為教導孩童從小認識上帝的律法是一種榮譽。他們聲稱嬰孩用襁褓包裹和吃奶的時候,便開始學習律法。他們說,律法已經深深刻在猶太孩童的心裏,他可以忘記自己的姓名,但律法則永遠不會忘記!所以,提摩太從小便認識聖經。我們必須謹記,當時保羅所指的聖經是舊約;因為新約聖經還未形成。倘若他宣稱舊約聖經真實,那麼,新約所記的寶貴信息豈不更真實嗎?

我們必須注意保羅在這裏指出一個顯明的區別,他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靈智派信徒有他們光怪陸離的書籍;異端邪說亦有他們自己的著述,支持他們的立論。保羅認為這些著作只不過是人為的東西;但是人心靈所需的偉大書籍乃是上帝所默示的,那是人類的傳統和經驗所尊崇的。

保羅說聖經都是有益的,我們現在要看他所指的益處。

(一)他說聖經給人有得救的智慧。卓雲(A. M. Chirgwin)在他所寫的普世傳道工作的聖經(Bible in World Evangelism)一書中敘述在美國兒科醫院工作的一名護士的故事,她自述曾尋找生命,由於她覺得人生灰暗而毫無意義;她曾讀過不少書籍,研究許多人生哲理的巨著,希望找到滿足。但她從來未嘗讀過聖經,因為有一個朋友用巧辯使她相信聖經是不真確的。有一天,醫院來了一個訪客,當他離開醫院之前,他留下一包福音單行本。那人並且勸這位護士讀約翰福音。她說:『這卷書的真理照耀並且發出亮光;我整個人回應這卷書裏的話。那句最能感動我決志的話就是約翰福音十八章卅七節:「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於是我聽從這聲音,也聽到真理。從此找到我的救主。』

聖經一再地指示人接受上帝之方法。尋求真理的人,沒有理由忽略讀經,這是天公地道的。這樣有價值的一本書是不應該忽略的。甚至非基督徒,除非他想讀聖經,否則他行事不會光明正大;倘若他真的閱讀聖經,奇妙的事便會發生,因為這本書有關乎得救的智慧,這是其他書籍所缺少的。

(二)聖經可以用來作教訓。只有在新約才看見對耶穌的一些描繪,祂的生活和教訓。正為這個緣故,人可能為聖經其他書卷爭辯,沒有福音書教會就不能生存,這是無法回答的問題。我們也常常說──基督教並不是建立在一本印刷的經卷上,而是建立在一位活人的身上──,這話千真萬確。關於這位救主的生平和祂的教訓的直接資料,在這個世界之中惟有在新約才能找到,這總是事實。這就是為甚麼說沒有聖經班的禮拜堂的工作是缺乏一種至重要質素的原因。

(三)聖經在督責的事情上有價值。這並不是說聖經對挑剔錯誤有價值。它乃是叫做錯事的人能覺悟前非,並且把一條正的路指給他。卓雲有許多類似的故事,說聖經如何偶然的放在人的手中,結果改變了他們的生命。

在巴西有一位名叫安東尼的男子(Sinor Antonio of Minas)買了一本聖經;他原本想帶回家去把它燒掉的。但當他踏入門口的時候,發覺火爐熄了。於是他好好地再點火爐,把聖經扔在爐中。但聖經沒有立即火,他把書中的各頁打開,這樣可以更快些燒掉。當他打開『登山寶訓』那一段,當他等火焰燒毀這本聖經的時候,他注目望它。他突然回心轉意,伸手從火爐取回這本書。『他繼續閱讀,竟然忘記時間,一直讀到深夜。到了次早黎明前,他站起來宣稱:「我信主耶穌。」』

智利人圭路迦(Vicent Quiroga)發現一本書的殘頁;它是經過地震後,被浪潮沖到沙灘的。他讀了以後,心中一直不安靜,直到他找到全本聖經來閱讀。他不單因此而變成一個基督徒,並且奉獻地震劫後餘生,在智利北部被人遺忘的村落分派聖經。

在意大利西西里島森林裏的一個黑夜,有一個強盜用槍指嚇一個出外兜售聖經的男子。強盜命令他生一個營火,並且把他攜帶的書燒掉。他聽命點起火來之後,請求准他在未燒聖經之前,在每本裏面讀出一小段。結果他先讀詩篇廿三篇;下一本則讀好撒瑪利亞人;從另一本讀登山寶訓;從另一本又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當他讀完每一段的時候,那個強盜便說:『這是一本好書,不要燒它;把它送給我。』到了最後,一本聖經也沒有燒掉;那個強盜拿聖經,走進樹林的黑暗裏。數年後,這個強盜再次出現。這次他以牧師的身份出現;他的改變完全歸功於閱讀他所搶走的聖經。

我們對聖經的力量毋需爭辯,它能使人體察自己的過錯,並且使人明白基督的大能。

(四)聖經在使人歸正的事上有益。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叫人用聖經去試驗全部學理,全部神學,和全部倫理。故此,凡與聖經教訓相違背的,都應該摒棄。我們有責任運用心思去求得進步,但我們檢驗的標準要與聖經記載有關耶穌基督的教訓一致。

(五)保羅提到最後一點,研究聖經能訓練人學義,裝備好自己去行各樣的善事。這是一個必然的結論。學習聖經的目的切不可自私;不要單為自己靈魂的好處想。人的悔改若只叫他思念自己的得救,而不理其它,這種悔改就不真確!人必須學習聖經,使他自己對上帝和別人有益處。人若沒有火熱的心去拯救別人的話,這人還未算得救。――《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