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五章
聖潔的教會(五1~16)
.欺哄聖靈(1~11):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犯了欺哄聖靈的罪,這其實是某類型假冒為善的罪。一方面他們想效法其他人的做法,賣了田產,把價銀全放在使徒面前;另一方面又捨不得,故私自留下幾分,以便既得好名聲,同時又可保留利益。彼得卻說他們是欺哄聖靈,因為當時聖靈才降臨,教會剛開始,一切都順利美好;然而他們卻犯罪,欺騙這個有聖靈在其中的信主群體,因此是得罪聖靈。他們的懲罰是那麼的嚴厲,一方面欺哄聖靈是不能赦免的罪,另一方面神要讓當時教會看到祂的聖潔,並祂對教會聖潔的要求。神是輕慢不得的,我們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有假冒為善的危險:個人的靈性上可以擺出屬靈的模樣,但內裏卻是枯乾;我們在道德上也可以用道貌岸然的姿態出現,但其實卻屈服於不少試探之下。求神憐憫,不單叫我們表裏一致,更是能夠順從聖靈而行,不叫聖靈擔憂。
.多行神蹟(12~16)
使徒所行的神蹟奇事,是在以下的處境中行使的:
① 是主藉凓他們的手而行的(12);
② 是他們在聚集並祈禱之時行出來的(12);
③ 行使後便有人歸信,換言之,是在傳福音的前提下進行的;
④ 結果是「全得了醫治」(16)。
這些特點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今天的神蹟奇事。神是超自然的神,施行超自然的事是理所當然的,但祂亦會「藉」我們的手而行。不單藉一小撮自稱擁有「治病恩賜」者,若然如是,到他們面前的人應是「全得了醫治」,但事實並非如此。另更藉所有信徒的手,在以信心恒切禱告、傳福音、蒙主憐憫的前提下行使出來。
祈禱 神啊,幫助我可以信行一致,被𣿫使用。
順從神抑順從人(五17~32)
.使徒遭迫害蒙救(17~26):使徒被拿收監,主要是因為大祭司及撒都該人「滿心忌恨」。大祭司見眾人歸信主耶穌,心裏甚不是味兒,因為傳講道理本是祭司分內的事,現在竟然有人前來競爭;撒都該人反對是因為他們不信死人復活。他們把使徒收監,目的是禁止他們傳揚基督的福音。當使徒被收監後,神有奇妙的作為,祂差遣使者救他們出來(19);勸勉他們當倚靠神,傳揚福音,因為撒但必然會挑起反對的勢力,企圖禁止福音的廣傳,並且加以迫害。然而神有奇妙的安排,不單會作超然的拯救,並且「叫萬事互相效力」,使迫害的程度受到限制。
.順從神不順從人(27~32):彼得面對審問時,不是為自己辯護,而是為福音作見證。因此他的見證亦變成福音的傳揚。福音既是真理,因此就要堅持,即使當權者下令亦不能妥協。彼得可以如此,因為他經歷主耶穌所成就了的恩典,又親嘗了聖靈的澆灌及充滿,更親身經歷到神超然的保守,知道不用聽從一些不合真理的命令。今天我們可以從彼得的經歷有所學習:把握每個機會將福音傳開,甚至面對反對的勢力時,亦可把握申訴的機會來傳揚福音,並順服神差遣的使命,確信神的保守及使用,甚至因反對一些不合真理的命令而遭遇逼迫亦不妥協。也許我們有一天會活在極權政治底下,面對無神主義的管治,以致遇到一些不合真理的命令,遭遇到來自掌權者的逼迫,只要我們明白所有逼迫的本質,都是要禁止福音的廣傳時,便可以放心的順服神,不用理會那些不合真理的命令,在遇到逼迫時可以放心倚賴祂的保守。
祈禱 神啊,幫助我有充足信心,順服𣿫而不順服人不合真理的命令。
與主同受苦難(五33~42)
.釋放使徒(33~40):當使徒申訴完畢,公會中的人極其惱怒,想要殺他們。
.公會中多是撒都該人,法利賽人佔少數;然而法利賽人的意見卻受到相當的尊重,缺少了他們的支持,公會便沒法通過殺害使徒的建議。此時法利賽人中,一個德高望重的教法師迦瑪列提出另一個意見。迦瑪列是當時最有學問及最受尊重的一位領袖,掃羅(又名保羅)也受教於他們的門下。他引用杜達及加利利的猶大作例子,指出若使徒所行的不是出於神,他們的結局必會敗亡。但若是出於神,便不能抵擋他們,因為抵擋他們便是抵擋神,故建議公會暫不採取行動。因此公會以低調的姿態來處理,施行一個較輕的刑罰,就是鞭打,每人四十減去一下,並且吩咐他們不可再傳福音。從整件事件中,我們看到神由始至終的保守:首先是差派使者以超然的方法救使徒出監;繼後是以百姓的反應來抑制官長使用暴力,最後是以公會中不同意見的制衡,免得使徒遭受殺害。神會使用不同的方法來保守順服祂、行祂使命的信徒們。
.繼續傳道(41~42):使徒被釋放後,有兩個反應:
① 為受苦歡喜,他們所受的苦與主耶穌所受的苦比較,便顯得微不足道,但至少卻在主耶穌的受苦上有分。他們的受苦不是自討苦吃,而是為主的名受苦。
② 繼續傳福音,不理會公會的不合理命令,不單申訴時不接受,釋放後更以行動來顯示不接受,繼續傳揚福音。我們若能為主的名受逼迫,也不用介懷,反而可以喜樂,因為主始終會得勝,福音始終是會傳遍天下,救恩終必臨到萬民。
祈禱 神啊,幫助我心裏堅定,不怕逼迫及苦難,努力傳揚主的福音。──《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