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五旬節的那一天
第二課
經文: 使徒行傳2:1-21
主題: 五旬節的那一天
焦點: 聖靈降臨的目的
大綱:
在耶路撒冷作見證(1:1-7:60)
[教會的建立]
五旬節的那一天(2:1-41)
聖靈的能力(1-13)
彼得的回應(14-21)
介紹:
在五旬節(初熟節──剛好就是基督復活的日子──之後的50天)的那一天,神實現了他的應許,就是賜下聖靈。那一天所發生的神蹟不僅證實了福音資訊的真實性,而且也慶祝了教會的正式誕生;那120名信徒被聖靈洗禮,成為基督的身體的一部分。五旬節是教會的“生日”,也代表著“教會時代(恩典時代)”的開端。
觀察與注釋:
五旬節的那一天(2:1-41)
聖靈的能力(2:1-13)
在考慮五旬節那一天所發生的事情時,必須注意到底發生了什麼和沒有發生什麼;還要強調在展示神的能力的神蹟奇事背後的目的。
在基督升天以後10天,當120名信徒聚集在屋裏(大概是在聖殿裏的某處)時,神就象所應許的那樣賜下聖靈來。注意經文是如何描述所發生的事的──
“忽然…有響聲…,好象一陣大風吹過”
“從天上…下來”
“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
所以, 有聲音“好象”大風,而不是大風。
另外,
他們看見“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
“分開落在個人頭上”
在響聲之後,有“舌頭”顯現,好象(“如”)火焰。這些“火舌”落在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的頭上(共120個人)。
最後,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
“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2:1-4)
關於聖靈降臨的這個特殊的、獨特的事件,聖經給出的確定性的根據指出:全部120名信徒都被聖靈充滿(被聖靈引導、控制、影響)。另一個自然的結論是:聖靈在信徒中的永久內住也在這一階段開始發生(見約14:17;15:26)。
但是,門徒們不光被聖靈充滿,他們還開始說起“別國的話”來。
希臘文在這裏的辭彙是glossa,被譯為“別國的話”,在別處被譯為“方言”。在此處和林前12-14章中所用的是同一個詞,其基本含義是“語言”。
在使徒行傳和哥林多前書中對“方言”的基本描述就是:它是講另外一種已知的語言,雖然說話者自己不懂,但是在聽眾中有人懂。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要有“翻譯方言”的神蹟,在這裏發生過,也在哥林多前書中被要求,就是說,要讓被講的是什麼語言和什麼內容被他人明白。在使徒行傳和哥林多前書中都沒有講方言是一種狂喜中發出的無意義的聲音或喉音、舌音!教會中的方言是一個神蹟記號,是針對不信者的(林前14:22)。
在描述了這一事件之後,路加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此神奇現象的不信者的反應上。
五旬節時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有從許多不同國家來的,這“聲音”使一大群很“納悶”的人集中起來。
“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2:6)
在2:6和2:8中被譯為“鄉談”的希臘文辭彙是dialectos,就是“本地話”、“家鄉話”或“地方方言”的意思。這就更加證實了聖經中的方言是對應已知的語言。
人們的回應是:
他們都“驚訝稀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迦利利人麼?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2:7-8)
而且,在2:9-11中,路加列出了在這裏代表的不同族群的具體名字。
請特別注意,這裏的“方言”是在──
“…講說神的大作為。”(2:11)
這顯然不是什麼無意義的舌音!
不是很清楚是否所有120個門徒都講同一種“方言”,而後被聖靈奇跡般地解釋給每一個聽眾;或是各自講不同的方言。不過無論如何,結果是很清楚的,神蹟不光在所講的語言,而且也在所聽到的內容。
聽眾都“驚訝猜疑”,他們首先問的是一個關鍵問題:
“這是什麼意思呢?”(2:12)
顯然,每個人都聽見自己的家鄉話這個神蹟沒有發生,因為有些在場的人──
“譏誚說:‘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2:13)
顯然他們不明白所說的是什麼。(中文版注:他們可能只聽見其他人的家鄉話,卻裏講自己家鄉話的人太遠。)
對有些人是神蹟的事,對其他人卻是愚笨!說方言在這裏起到了兩個主要作用:
保證了接受神按應許賜下的聖靈。
證實了彼得將要給予的證道資訊。
彼得的回答(2:14-21)
使徒行傳中的第一個證道詞是彼得講的,他被神立為教會的領袖,和對猶太人的主要使徒。
彼得的證道詞既是為了回答“這是什麼意思呢”的問題,也是針對不信者的譏誚。彼得的證道詞是一個標準的講道資訊,是在聖靈的能力中給出的。他向聽眾念誦和解釋了神的話,而且把中心建立在關於基督的真理上。神造成了巨大的可見的果子,作為這一次講道的結果。
彼得的講道可以被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介紹(2:12-21)
彼得首先請大家注意他們剛剛看見和聽到的神奇現象,並向他們保證這不是出於醉酒。沒有任何一個醉鬼能夠講出彼得將要給出的資訊。
然後,彼得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聖經經文上來,他引用約珥記2:28-38,說──
“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徒2:16)
約珥的前半部分預言(徒2:17-18)在五旬節的那一天被特別地應驗,就是關於神的靈降下,男人和女人要說預言(說方言),表示開始“末後的日子(末世)”。但是,預言的後半部分(徒19-20),就是關於審判的(“月亮要變為血”),要到“末後的日子”的最後部分,就是大災難期間才會應驗(見路21:10-11;啟6:12-17)。徒2:21(引用珥2:32)似乎是應用於整個“末後的日子”期間。
“到那時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徒2:21)
這樣,我們在使徒行傳第二章所看到的只是應驗約珥的預言的開端。
以上就是彼得講道的開場白(轉換句);他從2:22開始他的證道詞的主體,就是講述基督和福音的。
當你思考聖靈在五旬節的降臨時,請你記住:在聖靈降臨時發生神蹟奇事的基本目的是:要證明救恩和所宣講的資訊的真實性。
聖靈在使徒行傳裏被四次賜下(見本書介紹部分的圖表),每一次都有特殊的目的。
徒2章 |
聖靈被神主權地賜予猶太人,作為得救的記號。 |
徒8章 |
聖靈證實彼得的使徒位分與事工。救恩臨到撒馬利亞人。 |
徒10章 |
聖靈被神主權地賜予外邦人,作為得救的記號。 |
徒19章 |
聖靈證實保羅的使徒位分和事工。保羅成為對外邦人的主要使徒。 |
聖靈在徒2:1-4的降臨是一個獨特的、一次性的、非正常狀況的事件,為的是建立基督的教會。
指導研經題
使徒行傳2:1-21
根據經文的內容,你如何描述在五旬節那天發生的“方言”的本質是什麼?
120個在場的人裏面有多少被聖靈降臨所影響?
經文給出哪些證據,證明“方言”是人類已知的語言?
經文是否或哪里給出證據,證明“方言”是無規律、無意義的舌音?
你怎樣描述這神蹟對聽者的作用?
哪一組人更吃驚──說者還是聽者?
“方言”所講的資訊內容是什麼?
彼得把這一經歷與聖經裏的哪部分聯繫起來?
五旬節事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神為什麼目的行出這一神奇的事?
今天的信徒是否應該尋求說方言,與使徒行傳第2章裏的信徒一樣?
你怎樣聯繫徒2:1-13與徒1:8?
教師手冊
教導重點: 第二課
經文: 使徒行傳2:1-21
金句: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革哩底和亞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2:4,11)
主題: 五旬節
焦點: 聖靈降臨的目的
主旨: 沒有聖靈,就沒有教會的誕生
聖靈在五旬節降臨──
充滿門徒──讓他們為主作見證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革哩底和亞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2:4,11)
聖靈的充滿使門徒們有效地為神作見證,並吸引人來到神的面前,而不是他們自己面前(見徒1:8)。
這使他們發問:“這是什麼意思呢?”(2:12)
應驗預言──賜下聖靈早已被應許
“這正是先知約珥所說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2:16,17)
在舊約中,神就已經應許了聖靈,在耶穌的事工中,也作了此應許(約7:38-39,14:17;路24:44-53)。
提供確據──證明救恩是真實的
“他既被神的右手高舉,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2:33,38)
在新約和使徒行傳中,聖靈的賜下就是救恩的確據。聖靈就是信徒的印記,確保他們的救恩(徒10:44-48;羅8:9;弗1:13-14;林後1:22)
結論: 賜下聖靈使教會被建立,也賜給信徒們力量,讓他們能為基督作見證。
*教會在神的大能下誕生。*
*信徒們作見證時也應依靠、使用、顯明那個同樣的神的大能。*
——莫克《使徒行傳系統查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