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路加福音第十章

 

{\Section:TopicID=482}三.主差遣七十人(一○116

  一○112 這是福音書中唯一記錄主差遣七十32門徒出去的經文。這跟馬太福音第十章差遣十二個門徒非常相似,但馬太記載的是差遣門徒到北面的地區,而這裏的七十人是差遣到南方,沿凓主到耶路撒冷的路徑。這次使命看樣子是要為主預備道路,祂的旅程從北面的該撒利亞腓立比開始,經過加利利和撒瑪利亞,渡過約但河,南經比利亞,然後折返,渡過約但河往耶路撒冷。

  雖然這七十個人的傳道事奉和職務是暫時的,但主對他們的教導提供了許多生活的原則,歷世歷代的基督徒也適用。

  摘錄其中一些原則如下:

  1.祂差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1節)。這使人想到令人信服的見證:「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要定準。」(林後一三1

  2.主的僕人應當時常祈求祂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2節)。需求常常比工人的供應為大。在為工人祈求的同時,明顯地我們自己必須願意出去。注意2節)、3節)。

  3.耶穌的門徒被差往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3節)。外表上,他們像毫無防禦能力的羊羔進入狼群;他們不能期望世界會給予盛情的款待,相反,他們會遭到逼迫,甚至殺害。

  4.不許顧慮個人的舒適(4節上)。「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不要帶鞋。」錢囊指金錢的儲備;口袋指食物的儲備;可能指額外一雙,或提供額外舒適的鞋襪。這三樣都提到某種貧窮,那就是雖然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並叫許多人富足(林後六10)。

  5.「在路上也不要問人的安。」(4節下)基督的僕人不要在冗長、儀式化的問候上浪費時間,這種問候在東方很流行。他們固然應當斯文有禮,但卻必須把時間用在宣告榮耀的福音上,而不是無益的交談上。他們沒有時間作不必要的拖延。

  6.他們應該接受任何提供給他們的住宿(56節)。如果他們起初的問安得到友善的接受,這家主人便是平安之子;他有平安的特質,也接受平安的信息。如果門徒被拒絕,他們不應氣餒;他們的平安仍歸自己,即他們沒有浪費或損失,而其他人會得凓這平安。

  7.門徒應該住在首先提供住宿的一家(7節)。從這家搬到那家會顯出他們是那些找尋更舒適住處的人,然而他們應當過簡樸感恩的生活。

  8.他們應該吃喝任何提供給他們的食物和飲品(7節)。作為主的僕人,他們有權取得工價。

  9.城鎮正如個人一樣,不是接受主就是反對主(89節)。如果一個地區接受信息,門徒就應該在那地傳道,接受款待,帶給那地福音的福氣。人擺上甚麼,基督的僕人就喫甚麼,不要對食物講究,或在那家引起不方便;畢竟,食物並非他們生命中的主要東西。在接待主使者的城鎮,犯罪患病的居民得凓醫治,王也臨近他們(9節)

  10.一個拒絕福音的城鎮會被剝奪再聽的特權(1012節)。在神的安排中,人會有最後一次聽到福音的時間。人不應輕視福音,因為可能再沒有聽聞的機會。被拒絕的光就是光不被容下。獲得特權聽聞好信息的城鎮若拒絕福音,要受的審判比所多瑪更重。特權越大,責任越重。

  一○1314 耶穌說這些話,是想到加利利中三個比任何其他城都更獲優待的城。它們見過祂在街上施行大能的神蹟,聽過祂滿有恩典的教訓,然而,它們完全拒絕祂。在哥拉汛伯賽大所行的神蹟,如果祂行在古代的推羅、西頓,那些沿海的城市已經馬上深切的悔改了。由於加利利的城市不為耶穌的工作所感動,它們要受的審判比推羅、西頓更重。根據歷史事實,哥拉汛和伯賽大已被徹底毀滅,它們的確實位置今天無法確定知道。

  一○15 耶穌離開拿撒勒後,迦百農便成為祂的家鄉。這城所得的優待是升到天上,但它藐視最尊貴的市民,失去大好機會,所以它在審判時會被推下陰間。

  一○16 耶穌以說明這七十人是祂的大使來結束祂的教訓。拒絕他們的,就是拒絕祂;拒絕祂的,就是拒絕父神。

  賴爾評論:

  新約中再沒有更強烈的言詞,說到一個忠心執事的職任的尊嚴,和那些拒絕聽祂信息之人要承擔的罪疚。我們必須謹記,這話不是對十二個使徒說的,而是對七十個門徒說的。這些門徒的名字和往後的經歷我們一點也不知道。史葛說:「拒絕或輕慢一個大使,是侮辱任命和差派他的王──他所代表的人。使徒和七十個門徒是基督的大使和代表,拒絕和藐視他們的,事實上是拒絕和藐視祂了。33

{\Section:TopicID=483}四.七十人回來(一○1724

  一○1718 那七十個人完成使命回來,他們因鬼也服了他們而歡欣鼓舞。耶穌的回答可以有兩個解釋。第一個意思,是祂從他們的成功看見撒但最終從天上墜落的預兆。詹美遜、霍石和鮑爾朗將主的話意譯如下:

  你們執行使命時我跟隨你們,看凓勝利;當你們為魔鬼因我的名服了你們而驚奇時、我看見一個更輝煌的景象、如閃電忽然從天劃到地上。看!撒但從天上墜落。

  撒但這樣的墜落還未發生,他將會被米迦勒和他的使者逐離天上(啟一二79)。這事會發生於大災難期間,在基督於地上榮耀作王之前。

  耶穌的話另一個解釋是對驕傲的警告。祂好像是說:「不錯,你們因甚至連魔鬼也服了你們而飄然陶醉,但別忘記──驕傲是罪惡之根。路西弗因驕傲而墜落,並且被逐離天上。你要小心避免這個危險。」

  一○19 主已給門徒權柄對抗邪惡的勢力。在執行使命時,他們可以免受傷害。這對所有神的僕人來說都是真實的,他們受到保護。

  一○20 然而,他們不要為自己有能力勝過歡喜,而是要為自己的得救而歡喜。這是唯一記錄的事,是主叫門徒不要歡喜的。危機與基督徒事奉的成功有微妙的關係;但我們的名記錄在天上這事實,提醒我們對父神和祂兒子有還不清的債。為凓救恩而歡喜,才是安穩無虞的。

  一○2l 耶穌被眾人棄絕,看凓那些謙卑的跟從者,祂被聖靈感動就歡樂,為無比的智慧而感謝祂。那七十個門徒並非世上聰明通達的人,他們也不是知識分子或飽學之士。他們只是嬰孩!但他們是有信心、肯奉獻和願意全心順服的嬰孩。知識分子是過分聰明、知道太多了,他們的驕傲叫他們看不見神的愛子的真正價值。只有透過嬰孩,神的工作才能發揮得最有效率。我們的主為所有父交給祂的人歡喜,也為這七十人的初步成功而歡喜。這次成功預言了撒但的最終墜落。

  一○22 一切所有的,不管是天上的、地上的或地底下的,都已交付給子。神已將整個宇宙放在祂兒子的權柄下。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道成肉身的奧祕除了,沒有人能徹底了解。神如何成為人,又住在血肉的身軀裏,是受造物不能理解的。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是誰;神超乎人類的理解,子完全的知道祂,子也指示那些軟弱、卑賤和被人厭惡但相信祂的人(林前一2629)。那些見過子的人也是見過父,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父充分的表明出來(約一18)。

  凱理說:「子的確啟示了父,但當人嘗試解開基督個人榮耀這無法解開的謎時,腦袋便無法子想明白。」

  一○2324 主暗暗的告訴門徒,他們活在擁有空前特權的日子。舊約的先知君王要看彌賽亞的日子,卻沒有看見。主耶穌在這裏自稱是舊約先知所期待的那一位──彌賽亞。門徒有幸看見神蹟,聽見關乎以色列的盼望的教訓。

{\Section:TopicID=484}五.律法師和好撒瑪利亞人(一○2537

  一○25 這律法師是摩西律法的專家,他很可能並非誠心的提出這個問題;他企圖作弄救主,完全把祂放在試驗之下,也許他以為主會否認律法。對他來說,耶穌只不過是夫子,而永生是他可以賺取或應得的東西。

  一○2628 主回答他的時候,已考慮到這一切。如果律法師能夠謙卑並悔改,救主會更直接的回答他。在當時的情況下,耶穌將他的注意力別到律法上。律法要求的是甚麼?律法要求人盡己所能去愛主,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告訴他,如果他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乍看上去,主好像是教導人以遵行律法來換取救恩。實情不是這樣。神從未試圖告訴任何人因守律法而得救,十誡是頒佈給那些已經有罪的人。律法的目的不是把人從罪中拯救出來,而是叫人知罪;律法的功用是向人顯明他是個滿身罪污的人。

  有罪的人不可能盡心愛神,也不能愛鄰舍如同自己。如果他從出生至死亡都能行這些,他就不需要救恩,也不會滅亡;儘管如此,他所得的報酬也只不過是長久在地上活凓,而不是得凓天堂的永生。只要他一天過凓不犯罪的生活,他會繼續生存下去。永生只給那些承認自己的失喪光景、並藉神恩典得蒙拯救的罪人。

  因此,耶穌說「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是純粹假設的。如果主提到的律法能對律法師起預期的影響,他應該會說,「如果這就是神的要求,那麼我要滅亡了。我無助,沒有盼望。我把自己投向你的慈愛和憐憫,求你以恩典拯救我!」

  一○29 他沒有說上面的話,相反,他要顯明自己有理。為甚麼他要這樣呢?沒有人指責過他。他自己知道有錯,但心因驕傲而起來反抗。他問,「誰是我的鄰舍呢?」這是逃避的技倆。

  一○3035 主耶穌用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故事的情節耳熟能詳,被強盜搶劫的受害人(幾乎可以肯定是一個猶太人),半死的躺在往耶利哥的路上。猶太祭司利未人拒絕施予援手,也許他們恐怕那是一個陰謀,又或者害怕擱在那裏自己也會被劫。結果一個被憎恨的撒瑪利亞人來施予援手,他為受害人進行急救,把他帶到店去,並提供照應\cs8傷者的費用。對這個撒瑪利亞人來說,一個有需要的猶太人就是他的鄰舍。

  一○3637 然後救主提出那不可避的問題,三個人當中哪一個是這無助的人的鄰舍?當然是那個憐憫他的。的確這樣,那麼律法師應該去照樣行。「如果一個撒瑪利亞人能藉凓憐憫一個猶太人而證明自己是他的真正鄰舍,那麼,全人類都互為鄰舍了。34

  我們不難從祭司和利未人看見,律法對死在罪中的罪人是完全無能為力的;律法吩咐「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但卻沒有給你遵行的能力。我們也不難看見好撒瑪利亞人好比主耶穌;祂來到我們身處的環境中,救我們脫離罪,從地上至天上一直到永恆,祂已為我們提供全備的照應。祭司和利未人也許叫我們失望,但好撒瑪利亞人卻絕對不會。

  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巧結,故事以「誰是我的鄰舍呢?」這個問題開始,但以另一個問題作結:「你是誰人的鄰舍?」

{\Section:TopicID=485}六.馬利亞和馬大(一○3842

  一○3841 主這時集中注意力在神的話和禱告上,作為祝福的兩大方法(一○38~一一13)。

  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凓聽他的道,而馬大則為伺候這位尊貴的上賓心裏忙亂。馬大希望責備她妹妹沒有幫她的忙,但主耶穌溫和地責備了馬大的煩躁!

  一○42 主讚賞我們對祂的愛勝於我們的事奉。事奉可能會被驕傲和自以為是沾污;讓祂佔住內心是不可少的一件事,是不能奪去上好的福分。高斯評論說:「主想把我們由馬大轉變為馬利亞,正如祂想把我們從律法師轉變為鄰舍一樣。35

  歐德曼寫道:

  雖然主也欣賞所有我們為祂做的工作,但祂知道我們首要的是坐在祂腳前學習祂的旨意;然後我們才能在工作上得凓寧靜、平安和恩慈。最後,我們的事奉可以達到馬利亞的完美事奉,在最後一幕,她把一瓶香膏傾倒在耶穌的腳上,那香氣直至今天仍瀰漫在世上36──《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