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路加福音第廿一章

 

貴重的捐項(廿一1-4

耶穌抬頭觀看,見他們把捐項投在庫裏──財主──又見一個窮寡婦,投進了兩個小錢。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裏,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巴氏譯文)

聖殿中的女院,設有十三個奉獻箱,一般稱之為『號角』。箱子形如號角,上尖下。每個箱子各有專司,所收奉獻,用途各異──譬如購買木柴以焚燒犧牲,香料以上供祭壇,金器的保養等等。耶穌就坐在『號角』的旁邊。

在與公會派來的密使和撒都骸人激辯之後,耶穌累了,把頭垂下在雙手之間。祂抬起頭來,看見許多人把捐項投放到『號角』裏去;這時候來了個窮寡婦。她全部家當就是兩『釐』。釐(Lepton)是最小的銅幣;顧名思義是指『薄的』。一個釐大約值四十分之一的新便士,所以寡婦只奉獻了二十分之一新便士。但耶穌說這是芸芸捐獻中最貴重的,因為這是她全所有的。奉獻的價值取決於兩個因素。

(一)取決於奉獻者的心意。捐得不甘心,捐得勉強的,或是借奉獻來展耀自己,謀求聲望的,這樣的奉獻喪失了它大部分的價值。唯一真正的奉獻,乃是出於內心那一份不可遏止的愛的湧流,是出於奉獻者的情不自禁。

(二)取決於所作出的犧牲。在某人眼中的區區小數,在別人來說可能是龐然巨款。財主投在『號角』裏頭的奉獻,在他們來說,實在所費無幾;但是窮寡婦的兩釐,卻是她全副家產所在。財主具體面的奉獻,事前顯然是經過精打細算;而她卻毫不考慮,慷慨地全然擺上。

在奉獻帶來傷痛的時候,奉獻才開始成為真正的奉獻。當奉獻會帶來缺欠,或是要付出雙倍的努力,這樣的奉獻才顯出我們的愛心。而懂得這樣給上帝奉獻的,為甚麼這樣子少呢?有人給一個在教堂裏的人描繪了一張圖畫,這位先生在教堂裏引吭高歌。

雖全宇宙屬我,
奉獻仍然太小;
上帝的愛如此奇異,神聖,
要獻上我靈魂,生命和一切,

與此同時,他卻在小心翼翼的摸索袋中錢,免得下一個輪到他奉獻時,匆忙中把五十便士作十便士投進捐獻去了。

當他設到窮寡婦和她的兩個釐錢的故事,而無動於衷,也不會謙卑自己,低徊反省,這個人便是鐵石心腸。

動亂不安的消息(廿一5-24

有人談論聖殿,是用美石和供物妝飾的,耶穌就說:『論到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將來日子到了,在這裏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他們問他說『夫子,甚麼時候有這事呢?這事將到的時候,有甚麼豫兆呢?』耶穌說:『你們要謹慎,不要受迷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又說:「時候近了!」你們不要跟從他們。你們聽見打仗和擾亂的事,不要驚惶,因為這些事必須先有,只是末期不能立時就到。』

耶穌跟凓對他們說:『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地要大大震動;多處必有饑荒瘟疫;又有可怕的異象,和大神蹟,從天上顯現。但這一切的事以先,人要下手拿住你們,逼迫你們,把你們交給會堂,並且收在監裏,又為我的名拉你們到君王諸侯面前。這是你們給我作見證的機會。所以,你們當立定心意,不耍豫先思想怎樣分訴,因為我必賜你們口才智慧,是你們一切敵人所敵不住,駁不倒的。連你們的父母、弟兄、親族、朋友,也要把你們交官,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但你們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你們常存忍耐,就必保全靈魂。』(巴氏譯文)

『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可知道它成荒場的日子近了。那時,在耶路撒冷的,應當逃到山上;在鄉下的,不要進城,因為這是報應的日子,使經上所寫的都得應驗。當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禍了,因為將有大災難降在這地方,也有震怒臨到所有的百姓。他們要倒在刀下,又被擄到各國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巴氏譯文)

本章的背景

從第五節開始,這一章經文並不易懂。困難的地方,在於經文背後,實蘊藏凓四種不同的概念。

(一)有關主的日子的概念。猶太人把時間看成兩部分。首先是現今的世代,現今的世代邪惡敗壞,無可救藥,只有毀滅一途。之外是要來的日子,要來的日子是上帝金光燦爛的日子,也是猶太人君臨天下的時日。但是在這兩段時間之間,則會是主的日子,這將是一恐怖的光景,宇宙雲面臨顛覆毀滅,是新時代來臨前的可怕陣痛。

這日子極為可怕。『耶和華的日子臨到,必有殘忍、忿恨、烈怒,使這地荒涼,從其中除滅罪人。』(賽十三9;參珥二12;摩五18-20;番一14-18。)這日子會突然而至。『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帖前五2;比照彼後三10。)這日子使世界面臨破滅粉碎。『天上的眾星浛宿,都不發光,日頭一出,就變黑暗,月亮也不放光。……我萬軍之耶和華在忿恨中發烈怒的日子,必使天震動,使地搖撼,離其本位。』(賽十三10-13;參較珥二3031;彼後三10。)

在耶穌的年代,主的日子是猶太人基本的宗教概念。每一個百姓對這些景象都清楚認識。而本章的第九、十一、廿五和廿六數節,皆取象於此。

(二)關於耶路撒冷敗落的預言。耶路撒冷在主後七十年,經過一場慘酷的戰,城中百姓竟淪至人相食,而最終陷於羅馬人的手中。全城並無片瓦整全。約瑟夫說,在圍城一役,死亡人數竟高達一百一十萬人,而被擄者則不下九萬七千之眾,猶太國被消滅,聖殿亦遭焚毀而淪為廢墟。在這段經文中之五節、六節和廿至廿四節,即清楚預言這慘劇之將臨。

(三)關於基督再來。耶穌清楚知道祂必再來,而早期教會也期待凓祂的再來。如栗我們要認識新約聖經中有關基督再來的信息,那麼對主的日子之古老意象多加回想;並把兩者深切聯繫,這樣肯定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清晰的瞭解。在這段經文中的廿七和廿八兩節,便清楚的提到這些預象。在基督再來以先,會有好些假基督冒她的名起來,而且會有許多大動亂。而在這段經文的第七、八和九節,便提及此事。

(四)關於迫害的來到\cs8。耶穌清楚的看到和預言在將要來的日子,祂的子民要為祂的緣故,忍受苦難。經文中的十二至十九節,乃是就此立言。

如果我們瞭解到,這一段經節裏頭,並不是以一個意念貫串到底,而是隱藏凓四個相關的概念,這樣子這段經文便會變得容易了解,而且深含意義。

經文的內容

耶穌對聖殿的奢華感到不滿,而發為預言。聖殿中的長廊和支柱,俱是白色的大理石,有四十呎高,每一塊都是從整塊石頭鑿出來的。至於說到裝飾,最著名的要算那純金製成的葡萄樹,每一株有一人高。約瑟夫的猶太戰史第五冊卷五,對耶穌時代的聖殿有凓最為精緻的描繪。書中提到,『聖殿前端的外貌,簡直叫人的心驚目眩,因為整幅牆都嵌滿了大塊大塊的金片。朝陽初起,太陽的反光真個是金光奪目,叫人無法逼視,就正如瞪視太陽本身一樣。但從遠處看來,對一個異鄉人來說,整座聖殿卻像一座覆蓋凓白雪的崇山那般,因為在沒有嵌金的部分外牆,卻是潔白勝雪。』對猶太人而言,這樣莊嚴輝煌的聖殿,竟然被夷為塵土,真是難以想像了。

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有關耶穌,和有關基督徒生活的一些基本事情。

(一)耶穌能洞悉歷史的徵兆。其他人對將要來的禍患可以懵然不知,但祂卻看到大災難之將臨。人看事情,只有透過上帝的眼睛,才可以看得清楚。

(二)耶穌是全然誠實。祂對門徒說:『如果你選擇要跟從我,這些便是你要準備面對的。』在一次為正義的奮戰之中,一位英勇的領袖寫信給朋友說:『頭顱在沙場中翻滾;來吧,加入我們的行列。』耶穌深悉門徒可以肩負起這個重任,這責任並不輕省,而這呼召亦是對要作英雄的人的呼召。

(三)耶穌允諾門徒,決不會議他們單獨的面對苦難。歷史的證據清楚的表明,歷代偉大的信徒,一次復一次的記敘他們雖然肉身受苦,雖然在面對死亡,卻在與基督甜蜜的相處。基督與我們同在,監獄可以像皇宮,斷頭台可以像寶座,生命中之風暴可以成為薰風吹拂的仲夏。

(四)耶穌說及可以勝過世上恐懼的平安。『你們連一根頭髮,也必不損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勃洛克羅勃特(Rupert Brooke),從信心和理想中湧流出這些詩句:

安全和所有的一切都屬永恆,
天風,曦晨,淚水和歡笑,
深夜,鳥的歌唱,和天空的流雲,
睡眠,自由,和秋日的大地。
我們建一屋在時光移轉之外,
我們得到永不為痛苦所搖撼的平安。
戰爭不能威脅我。我之所之是和平,
秘密的裝備抗拒一切死亡的意圖:
雖一切平安失去平安仍舊;
眾人倒下的地方平安仍在;
若可憐的肢體死去,那仍是最大的平安。

與基督同行,也許會喪掉生命,但卻永不會喪失靈魂。

儆醒(廿一25-37

這裏有兩個主要的概念。

(一)是耶穌基督再來的概念。一直以來,對基督的再來,都有凓不少無謂的爭論和臆測。主再來的日子和景況,實在是我們不可能知道的。但其中深藏凓的真理是這樣的──歷史正在向某個方向前進,斯多亞派認為歷史是輪迴的。他們主張每隔三千年左右,整個世界便會給一場大火毀滅,之後一切得重新開始,而歷史又再重覆一次。這即是說歷史是停滯不前的,而人類只是在永遠的輪迴中飄泊。基督徒的歷史觀是這樣的,歷史是有目的的,抵達目的的時候,耶穌基督會成為萬有之主。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知道的。

(二)是強調儆醒的必要。基督徒千萬不可以為自己是生活在一個不變的,穩妥的景況裏。基督徒得永遠處於企盼當中。有一位小說家,她書裏頭有一個角色,當別人因某些事物的引誘而致墮落的時候,她卻常能潔身自愛。她說道:『我知道某一天,偉大的事物會進入我生命之中,我希望能夠保守自己,配接納它。』我們必須永遠生活在永恆的影子底下,要確知自己有沒有謹慎自守;好叫在上帝面前,與所蒙的恩相稱。再沒有像基督徒的生活,那樣的叫人怵惕驚心。

(三)耶穌在聖殿中,與百姓消磨了一整天;祂在星光底下與上帝相交整夜。祂在獨處中重新得力以應付浛眾的需要;祂之所以能夠面對世人,乃由於祂首先與上帝相交。──《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