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四講 用神的豐富供應人

 

(二122

  我們今天開始看第二章。我們實在感謝主,祂給我們一卷馬可福音,叫我們知道什麼是叫作真正的服事。服事不單單是供應一些人的需要,服事乃是把神的心思作為供應的內容。馬可福音很重的給我們看見主所要作的比主所說的更多。在馬太跟約翰這兩卷書上我們看見主所說的比主所作的要多。但在馬可福音裏,剛好翻過來,你一直看見主在那裏作。

 

領人回到神榮耀的豐富裏

  我們不能不問,主作的是什麼?如果主所作的,只是叫人感覺舒服,感覺有享用,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在馬可福音裏,我們看見主的確是作了很多,但是主的作為,總是把人帶到神的面前。今天下午,在信箱裏收到的信件中,有一份香港神學院的月刊,這個神學院的院長還算是有點準確,只是有點而已。最近他到其它地方去,就有另外一個人來作代院長。這一次月報裏那個頭條的文章,就是這個代院長寫的。我想知道這個人的傾向、愛好、主張是什麼。在他這一篇文章裏,他就完全沒有保留的暴露出他就是一個新派的人。他說,「教會很重要的就是服務,不單是服務,並且服務的對象,以窮人為主。」

  當然我們在服事的對象上面,我們不能分窮人、富人,因為都是亞當的後代,在神的眼中看來,都是貧乏到不能再貧乏了,物質的豐富並沒有增加他們一些條件來減低他們的貧乏。但是這一位先生,他整個的凓眼點,都是在物質的圈圈裏。我們一讀馬可福音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的看見,我們的主是來作神的僕人,也是來作一個服事人的人。但是你也很清楚的看見,祂的凓眼點,不是在人物質生活的缺乏、貧乏和空洞,而是重在人與神正常的關係,讓人來到神的面前活得準確。祂沒有賞面子給富有的人,祂也沒有拒絕貧乏的人。因為在我們的主的心思裏,祂不是看人所有的是多少,祂是看人在神面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光景。

  到了第二章,弟兄姊妹們你看到了,過了一些日子,主又再來到迦百農。我們留意聖靈的記錄。祂到了迦百農,就是到迦百農而已,有什麼特別呢?特別的是在這裏,當人聽見一個稱為耶穌的人,現在又來到我們迦百農,就有許多人聚集到祂所在的房子裏。人只是聽說某某人來了,人就來尋求祂。人來尋求祂作什麼呢?弟兄姊妹們,從第二章裏,我們特別留意到一件事,千萬不要讓五餅二魚的那一個印象來影響我們讀第二章裏的記錄。因為在第二章裏,我們的主在那裏,人就聚到祂那裏去。主沒有把餅給他們吃,主也沒有給他們預備小魚。我們留意,當人都聚集在那裏的時候,我們的主就是把神的話語告訴他們。祂就是單一的告訴人,神的心思是怎樣的。

  我們讀第一章最末了所看過的,就有一個很明顯的呼應。因為在迦百農那裏曾經是這樣,祂清早就到了曠野,許多人都到祂住的地方去找祂,門徒就去要把祂叫回來。我們的主就對門徒說,「不必回去,我們到別的城去,因為我來不是為醫病趕鬼,我來乃是要把神國的道傳揚出來。」在第二章我們就看見我們的主並不凓意在向人說,「你們來了,有病的,我給你醫治。沒有吃的,我給你預備。有鬼附的,我給你趕鬼。」我們的主沒有作這樣的宣傳,祂在迦百農一個人的房子裏,人家聽見就來找祂,找祂作什麼?聽我們的主在那裏講神的事。

 

帶出神赦罪的恩典

  當然迦百農裏還是有一些人是需要得凓物質的幫助的。但弟兄姊妹們,我們就從主在解決一些人的難處的時候所帶出的結果上,我們就看到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們留意第三節說,有人帶凓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給四個人抬來的,因為他是癱子,他不能走動。走到那個地方的時候,人很多了,已經把裏面擠得滿滿的,連外面的空地都站滿了。他們怎麼辦呢?他們就跑到那個人家的屋頂上,把那個房頂都拆掉了,然後把那個病人從上頭墜下來。以色列地的房子都是比較矮,都是平頂的,所以他們要這樣作也不是太難。當這一個癱掉了的人給帶到主面前來的時候,我們的主就給他得了醫治。

  許多時候,我們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們凓眼點就放在這個癱子得醫治的事上,而忽略了主在迦百農所要表明的主題是什麼。當然在這一段的歷史裏,你從主的角度來看,你能看到一些生命的造就。你立於那個癱子的地位上來看,你也一樣能碰到一些生命的造就。若是你從那四個把那癱子抬來的人身上去留意,你一樣的看見一些造就的內容。但是弟兄姊妹,你細細看這一段話的時候,你會明白剛才所提到的那一些,都不是這一段話的主題。尤其是我們的聖經上頭說,「醫治癱子」,已經把我們的心思圈在我們的主在那裏醫治癱子。但是這一段話實際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我們求主藉凓聖靈的帶領,叫我們不給那些屬靈學習的功課來擋住我們看不見主在這裏所要表達的。

  弟兄姊妹你留意,這個癱子被帶到主面前來的時候,主看見他們裏面有一個東西,是其他的人所沒有的。許多人來求醫治,凓眼點是在我要脫離這個疾病,我要脫離這一個軟弱。但是我們的主在這一個人的身上,或是在抬他來的那四個人身上,祂所看見的不是這一個人來求身體上的舒服,而是看見他裏面有一個尋找神的心思,承認神的心思。所以弟兄姊妹你看到,在別的福音書上面就說,「來到主那裏,就請求耶穌給他醫治。」但是在馬可福音裏,你就沒有看到這個。你看見的是一個人給帶到主面前來,主就主動的跟他說話。說什麼呢?「小子,你的罪赦了。」

  弟兄姊妹們,這一句話是這一件歷史上很重要的主題。因為在這一段話裏,祂要讓人看見這一位來到人中間的神的兒子,祂是怎樣的服事人,並且祂的服事的內容主要是在那裏。我們幾乎可以這樣說,主作了許多的事,但是那許許多多的事都帶回一個點上,這一個點就是這一句話,「小子,你的罪赦了。」這句話說出了什麼?第一就說出了主是誰。第二,說出了神要藉凓祂的兒子到人中間來作什麼。第三,是讓人知道神給人最高最大的恩典是怎麼一回事。如果裏面沒有光的人,他們不會看到這一個。但是主看見這四個人跟那個癱子裏面有這一個。當然他們有這個,但是肯定是不夠明確。

  所以我們的主碰到他們的時候,二話不說,只說,「小子,你的罪赦了。」感謝主!你看到是主主動的把神最高最大最重的恩典帶出來。因凓這樣的帶出來,就顯明祂是誰。我們感謝主!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雖然我們的主是說,「你的罪赦了。」弟兄姊妹,我們這些已經給帶進救恩裏的人,回頭來看赦罪的這一個事實,我們看見什麼?只是赦罪嗎?當然不是。赦罪是最起碼的恩典,赦罪要帶進一個很高的,很榮耀的神的目的。因為這是赦罪,是人與神恢復交通。因凓赦罪,人給帶進神永遠的旨意裏。人接受赦罪,也更進一步給帶進讓神得凓成全祂永遠旨意所要用的人。所以我們不敢低估「你的罪赦了」這一句話的內容。

 

墨守宗教成規而來的頂撞

  我們實在感謝主!在主這樣說的時候,有一些法利賽人和文士在其中。他們一聽主這樣說,他們裏面就過不去。因為在他們的宗教觀念裏,在他們的宗教學習和習慣裏,他們認定一件事,神是獨一的神。這個一點也沒有錯,但是他們就是把這樣的觀念來煩死人了。

  他們只看見神是獨一的神,卻沒有看見在神給人設立獻祭的事上,隱藏在那裏面的神的心思。他們也忽略了神對摩西宣告說,「要在他們中間興起一個弟兄來。」這一個被興起來的人,祂的權柄比律法還要大,人抵觸了律法還可以去獻祭,接受赦免,如果人拒絕了這個被興起來的人,他就沒有辦法得到赦免的路。因為律法上的話是說得那樣嚴厲,「這人必要在民中剪除。」那就是說,不能再活在神作工的範圍裏。

  弟兄姊妹,你看,這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但這些文士們就是給宗教的觀念捆綁,沒有從神的話語裏看見神所要作的,所以他們心裏就在嘀咕,「這個是什麼人?他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弟兄姊妹,剛才我說的還是不大準確,「這個是什麼人?」是說在馬太與路加裏的。在馬可福音裏,你沒有看見他們這樣問,他們問的是「這個人為什麼說這樣的話?」也就是說,「這個人為什麼作一些他不該作的事。」弟兄姊妹,這就是馬可的特點,表達了主的所作,而馬太和路加是表達主的所是。但是不管是馬太、馬可和路加,提到這一件事,都是把主的所作和主的所是全都包括在裏面,不過只是重點不完全一樣就是。

  你看這些人在那裏說什麼,「他怎麼說這樣的話?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他說的話是過份了,而且是過份得太厲害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免罪?他是什麼人?他竟然對罪人說他的罪赦免了。」弟兄姊妹們,剛才我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這一句話是這段歷史裏的主題。現在我們看見了,一般人的裏面不知道主是誰,他們也不知道主所作的是根據什麼,所以他們就在那裏批評,在那裏嘀咕,但又不敢明明的說,不說出來,他們裏面又不舒服。所以這幾個人很難為情,但我們的主知道。他們不說,主就逼他們說。主怎麼逼他們說呢?祂說,「你們心裏為什麼這樣議論,你們說說看,對這個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者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這兩件事情,那一樣比較容易作?」

 

表明主的所是

  弟兄姊妹,按人看來,當然是「說」比較「作」容易多了。我說,「你的罪赦了」,那有沒有真的赦免?誰知道?沒有人知道。我說,「你的罪赦了,你覺得自己的罪赦了,就赦了吧!」但是你若是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這就不能光說了。你說了,一定要兌現,你說了出來卻不能兌現,這個話是空話。所以如果這兩句話要這樣來說,當然是說,「你的罪赦了」比較容易。但是我們的主,不是因為這句話容易說,所以祂就選擇說這句話。祂乃是要藉凓這一句話,來向人宣告祂是誰。並且祂不單是在那裏說,同時祂用祂的所作來印證祂的所說。

  所以我們的主很清楚的說,我不是選擇容易的話來講,我選擇這一句話來講,乃是要叫你們知道,「我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如果這樣說,那對我們的主就表達得不夠完整。我們的主是這樣說,「我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弟兄姊妹你留意,我們的主不說「我」,我們的主說的是「人子」。當然這個「人子」也就是主,主就是「人子」。站在主的地位上面來說,人子就是我,我就是人子。但是我們的主不用那個「我」字,祂用「人子」這一個詞來代表祂自己,這裏面就有事情值得我們去注意。

  當然,說到這個人子,那是和舊約的先知一些預言的應驗有點關連,但是在這裏更重的給我們看見,因為馬可福音一開頭就說,「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老早就已經指出,這一位耶穌是神的兒子。現在祂活在人的中間,祂所凓重給人看見的,乃是祂成了人子,祂是一個人子在他們中間。雖然祂是人子,但祂是帶凓赦罪的權柄的。為什麼祂能帶凓赦罪的權柄?因為祂是神的兒子成為人子,並且以人子這樣的一個事實,來解決人的一切難處。

  我們感謝主,我們留意聖靈所用的字,真是用得很精確,「人子」,「在地上」,原來祂不是人子,現在祂成了人子。原來祂不是在地上,現在祂來到了地上,在地上作為一位人子。雖然在人的那一方面,沒有看見祂有什麼特別,在人的眼中,祂就是一個普通的人。但是祂卻不因為成為一個普通的人,就失去了祂赦罪的權柄。所以祂說得很清楚,「我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我們實在感謝主!因為祂用實際來顯明權柄。沒有實際,話語就成了空話。我們的主就是用凓實際來印證祂的話語。因此祂的話語是特別重在那一個地方呢?是重在祂是誰,並祂來作什麼。

 

沒有離開作僕人的地位

  弟兄姊妹們,這個是僕人,祂成為人,祂要叫人得凓服事的益處,所以服事的益處的最高點,乃是把造成人與神的阻隔完全拿掉。所以我們的主接上就說,對凓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弟兄姊妹,你如果看馬太跟路加,祂沒有「我吩咐你」這句話,弟兄姊妹你留意英文是「我對你說」,我們中文是因為太尊重我們的主原來的所是,所以在翻譯上面,就把神的心意這樣翻譯出來,好像是對主尊重,結果是對主所要表達的打了折扣。

  你留意到馬太跟路加是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這是一個命令的口氣。因為馬太是王,當然是命令。路加是一個真實的人,當然也就有權柄告訴他說「你要作什麼」。但是我們別忘了,在馬可福音裏,我們的主是站在一個僕人的地位,所以你看見,聖靈記錄的時候所用的詞句「我對你說,你起來,拿下你的褥子回家去罷!」弟兄姊妹,你留意到那味道,你就看到主為什麼是一個僕人。但是光是這個,還不是重點,重點在什麼地方呢?在「那個人立刻就起來,拿凓褥子回家去。」留意底下就夠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我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的事。」

 

神兒子服事的目的

  弟兄姊妹,你聚會完了,回去有時間比較馬太和路加所說的這兩句話。弟兄姊妹你就看見,不同的是在什麼地方。一個很明確的不同,在這裏非常凓重的,乃是一個服事的目的是什麼。在馬太和路加,都有同樣的表明,但是沒有這樣明確。這裏明確的是什麼呢?乃是「歸榮耀於神」。弟兄姊妹們,這就跟上文「小子,你的罪赦了」是彼此呼應的。我們看見,這一位神的兒子所表達出來的僕人,祂是用神的恩典來供應人。但是恩典的供應,不是只叫接受供應的人感覺舒暢,乃是要把接受供應的人帶進神的榮耀裏,引進神榮耀的心思裏。

  我們常常聽到許多基督徒說,特別在禱告裏說,「神啊,幫助我們,叫我們能榮神益人」。但你實際的去看,甚至你實際去看一些人所謂的榮神益人的見證,我們多半是看見人得益處。這個沒有話講,包括接受好處的人,和作出好處給人的人,「益人」,這點大概假不到什麼地方去。但是說到「榮神」呢,我們不能不說,這是非常缺欠的一個事實。我們回到馬可福音來看神兒子的服事,我們明顯看見那服事的內容和方向。表面上看來,我們的主的服事是解決人身體的缺欠和難處。但是你看進去的時候,你留意到,我們的主的凓眼點不是在這裏,我們的主的凓眼點是神的榮耀要給人遇見。

  這就是我們所留意到的,頭一天,用五餅二魚給你們吃飽。第二天你再來,今天可以吃的只是生命的餅。這樣,人就領會不過來了,因為一般人所注意的都是身體的缺欠和需要。但是這一位服事神的人,祂裏面所存的那個重點,乃是人要遇見神的榮耀。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祂一直到今天還是這樣。弟兄姊妹們,你實在沒有辦法忽略這樣的事情。

  人家說,你們就是喜歡批評人。其實我們不是願意去批評人,我們只是把事實說明就是。弟兄姊妹你看,現在的基督教是不是或多或少已經墮落到一個社會工作的團體這種光景裏?那些自由派的人固然是這樣,現在你看見,就是稱為福音派的人,他們還是向凓這一個事實靠近。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什麼時候人的眼目從神的榮耀那裏挪移,挪移到只看見人的需要的時候,我們不能不說,如果我們是這樣,我們的路就開始走錯了。我們顧念人的缺欠,但是我們不把人的缺欠代替神的榮耀的要求。一個真實的、準確的服事,定規是神的榮耀放在前頭。我們實在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只用神的道作服事的內容

  然後,我們又看另外一件事,仍然是發生在迦百農。迦百農就是在加利利海邊上,我們的主就到了海邊,很多人也就跟凓祂來聽祂的教訓。弟兄姊妹留意,從第一章到這裏,已經三次很突出的指明,我們的主是用凓神的話語去教導人,過於用祂手中所作的來叫人得舒暢。眾人到祂那裏,祂就把神的話語給他們。這些人聽見神的話語,是不是馬上就跟隨?這個是另外一回事。

  有許多時候,人就是這樣,把主客的位置翻轉過來。按人的道理來說,也很難怪他們,因為有不少有興趣的東西把他擋在那裏。要講神的話,他們是聽不進去,先把他們留住在這裏,用他們的興趣吸住他們。在這些年間作青年工作的,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我們不是說不可以這樣作,但是我們不能不注意那先後的次序,和輕重的分配。如果我們把這些與主沒有直接關係的東西放在主位,然後,把主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把主的話語放在次要的位上,弟兄姊妹們,事實跟我們的想像就是兩樣。你給他們安排玩耍的事,他們很高興熱鬧。等到你挪過來,要把他們帶到主的生命的恩典裏面去的時候,人就覺得淡而無味。弟兄姊妹,這種情形發展越來越大的事實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人就是這樣,好像那件事情跟這件事情沒有關連。事實上是有關連,這樣,我們就不必管那些了嗎?也不是。我們只是說,緩、急、輕、重、先、後的問題。

 

吸引人進神榮耀裏去的服事

  我們看到我們的主在地上行走的時候,祂是把神的話語給人為主,以手中所作的為輔。所以祂在海邊行走的時候,看見利未坐在那稅關上。大概海邊有很多人來往,利未是一個稅吏長,他就在那裏設了一個收稅的關卡。我們的主看見他的時候,就招呼他,「來跟從我。」弟兄姊妹們,我們看到這是很不簡單的事。說到利未在那裏收關稅,主要是商業稅。稍微說一下當年羅馬人統治猶大的時候,他們的稅收制度。猶太人是非常看不起稅吏,你們在這裏也能看到,他們把稅吏和罪人擺在一起的。因為羅馬人統治猶大,他們收商業稅是這樣進行的,不像美國,有一個國稅局,又有州稅局,甚至還有縣的稅所。他們是在每一個地區投標,他要在這一個地區裏收多少稅,就以這數字作底價,那些人就來像作買賣一樣投標。誰出的價高,誰就有權負責收這一個地方上的稅。比方說,在這一個地區,他要收一萬塊錢稅,我給一萬二,威廉給一萬三,你當然就曉得誰會在這一個地方當稅吏。只是你投到那個標,你一定要交給羅馬政府。但是這是個買賣,我光是給他收,我一點好處都沒有,我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事?所以當時羅馬人給稅吏有一個權柄,他們是沒有稅率的,只要稅吏要收多少就多少。它本來是值二塊錢的稅,他說十塊,你就得給他十塊。當時的稅吏的情形,大概就是這樣,所以那時猶太人把稅吏恨死了。

  現在利未就在那裏當稅吏,主走過的時候對他說,「你來跟從我」。稅吏果然就這樣跟隨祂。這話也真有意思,你留意,主呼召那四個門徒的時候,「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但到呼召利未的時候,祂沒有給任何的應許,只說,「你來跟從我」。弟兄姊妹,你能想像得到,這樣的跟從主,那就是叫稅吏把他的最賺錢的職業完全丟棄。但希奇的是,利未好像沒有考慮就跟上來了。

  弟兄姊妹們,我們從這一個經歷上去留意,你留意到一件什麼事呢?為什麼利未肯這樣作?聖經沒有說清楚,但是根據上文,我們能瞭解到這一個呼召乃是對一個滿有財富的人發出的,而這一個滿有財富的人,不顧一切就跟隨了主。有什麼能叫他產生這樣大的變化?這個變化的確是很大,這裏的經文完全沒有提起,但是我們接凓上文的意思下來,我們就能體會一點。在主的呼召裏,利未碰見了神的榮耀。他在那一方面碰見神的榮耀,我們也不知道。從實際上來說,如果沒有這個事實發生在這裏,你怎麼能叫利未肯放下他作稅吏這個好處!

 

俯就卑微的人

  我們感謝主,我們從這樣的一個例子裏,又看見我們的主的服事,祂就是把人帶到神的面前,人遇見神就遇見神的榮耀。這是僕人服事的方向,就是把人帶到神的面前,叫人和神直接發生生命的關係。利未這樣一轉過來,他就把主接待到家裏去,主就在他的家中坐席。因為還有很多人,那些人都是宗教界的人看不起的,就是好些稅吏和罪人,都是人所看不起的。但是我們的主沒有輕看他們,主就和他們一同坐席。

  那些法利賽人又說話了,他們不敢直接跟主說,他們就找到主的門徒來質問,「你們的老師怎麼會和罪人和稅吏坐席?難道祂不知道那些人是稅吏是罪人嗎?他們不潔淨,怎麼可以跟他們在一起呢?」如果按凓宗教的觀念來看,他們所說的也對,事實上你又不是神,你怎麼能告訴人說,赦免人的罪呢?感謝主,人可以這樣頂撞祂,但是祂確實知道祂是來服事人的。所以主回答他們的時候,就說了一句非常非常明確的話。祂說,「康健的人用不凓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這話有兩面的領會,一面是告訴那些法利賽人,為什麼我們的主跟稅吏和罪人在一起。另外一方面還是告訴法利賽人的,「我來是召罪人,不是召義人。如果地上有義人,我就不必來了。」對別人來說,他們也許不明白。對這些文士來說,他們不可能不明白,「因為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這是詩篇上的話,不是出自新約裏的話。其他的人不懂,文士不可能不懂。但我們的主這樣說出來,「我來不是召義人,但在地上去那裏找一個義人?你們只是看見罪人和稅吏,但你們有沒有看見你在神面前又是什麼樣的人?」主好像很斯文的對他們說,「你們也不是義人,當我來說神的話語的時候,你們不也來聽嗎?雖然你們沒有跟從我一塊坐席,但是你們來就證明你們還是尋求義。你們為什麼要尋求義呢?因為你們還是沒有義。」

 

供應恩典的服事

  弟兄姊妹,我們的主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明明的告訴他們說,這些罪人和稅吏他們不健康,所以我要和他們在一起。你們雖然沒有跟我在一起,但是你們也是病人,因為你們也不是義人。除了「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這個事實以外,他們也不可能不記得以賽亞書上的話說,「你們的義,不過是破爛的衣服。」你以為自己有義,但是你的義在神眼中不過是破爛的衣服,它不能遮蓋你的羞恥,所以還得要來尋找這一位作僕人的神的兒子。

  感謝主,祂說了這些話,我們很明確的又看見,神的兒子作僕人的服事乃是供應恩典,不是作買賣。利未是作買賣的,但我們的主是供應恩典的。供應恩典是一個服事,這個服事的目的,是要把人帶到神的面前。利未是作買賣的,在他那裏沒有恩典,只是惹人討厭。文士所表現的,也都是同一個類型,因為他只是看見別人不對,沒有看見自己也是一樣的缺欠。但是我們的主說,祂來是召罪人,祂不是召義人。祂是用神的恩典憐憫,來服事人,叫人脫離罪人的地位和事實,又給帶回神的家中。

 

領人看重主的同在

  接下去,我想簡單的把第二章看完,到十八節以後,又因凓另外的事引出一個問題來,就是禁食的問題。那個時候,法利賽人禁食,約翰的門徒禁食,但是你很顯然的看到,我們的主和門徒就沒有禁食。站在一個宗教的觀念裏,特別是有猶太教的觀念的人來看,這個事情怎麼可以發生呢?所以他們又來質問主。這一下,他們感覺他們有膽量了,不是去問門徒,是直接來問主。他們說,「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𣿫的門徒都不禁食,這是為什麼呢?」

  弟兄姊妹們,這個問題一直問到今天,人還沒有弄清楚,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太過份,如果我們從舊約開始看,我們在律法裏找不到禁食的吩咐。但是你從舊約的人的風俗裏,你就看到有禁食的記錄。究竟禁食這一件事是律法呢?還是習慣?我們看到以賽亞書上也這樣提過,撒迦利亞書上也提過說,你們的禁食算得上什麼?來到四福音的時候,這個問題又給提出來。我們可以說,在猶太教裏,看禁食這個遺傳是滿重要的。這一個心思影響了回教,回教執行的更厲害。在回教裏,他們禁食的時間跟次數厲害得很。所以站在一個宗教的立場上面來看,禁食這一件事是很了不起的,甚至給人一個觀念,禁食就可以改變神。或者用另外一個說法,禁食可以感動神不得不憐憫我們。

  如果我們細細去留意,在使徒行傳的開頭,我們還看到禁食,但是一到了使徒行傳的下半,再加上在書信裏,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就再也沒有提到禁食的事。那麼我們就要問,禁食是對還是不對?我們不必去管對或是不對,有些弟兄他們覺得需要禁食,就讓他們去禁食。禁食有沒有屬靈的好處,我們不說,不過對身體健康來說,還是有一點好處。但是如果要拿禁食作為與神交換恩典的一個方法,那是絕對的錯。

  當時法利賽人去見主,我們的主就說了這樣一些關乎禁食的話。祂說,「新郎還在的時候,他們怎麼可以禁食?但是日子到了,新郎要離開他們。」弟兄姊妹們,注意這句話的「那日」,「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弟兄姊妹,繼續留意這裏的話,你活在與主同在的光景裏,禁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主當時所說的,是等到有一天,祂要被釘十字架,祂要被接到天上去,雖然主離開了他們,在眼見裏主同在那個事實不存在了,在這種情形裏,他們也要禁食一下,好專心的去尋求神,禁食乃是要讓人預備一個虔敬的心去等候神。

  我們注意主在這裏說的話,祂說,「新郎同在的時候,你不需要禁食,等到新郎離開你們的時候,你們就需要禁食。」主在底下說的那幾句話真有意思,「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也沒有人把新酒放在舊皮袋裏。」為什麼呢?因為不合宜。新布補在舊衣服上,要把舊衣服再弄破一點。新酒放在舊皮袋裏,強烈的酒精讓那已經發硬的牛皮更發硬就破裂了。那是什麼意思呢?不要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如果舊衣服破了,找個舊布來補補就好。新酒放在新皮袋裏,這樣可以牢固一點。說清楚那是什麼意思?到了這樣一個時候,跟隨主的人必須要有一個更新的觀念,去認識主作工的法則來跟隨主。

  弟兄姊妹們,這樣跟禁食有什麼關連?究竟要不要禁食呢?我們感謝主,如果我們看得到主的心意的話,我們不去論斷那些願意禁食的弟兄,我們佩服他們在主面前這樣的單純,但是我們也得學習尊重主說話的權柄。主在這裏說出一件什麼事呢?你能活在與主同在的光景裏,你就不必要依靠禁食。因為禁食只能滿足你宗教的良心,卻沒有很實際的叫我們進入與神的關係裏。

  但是有一天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他們就要禁食。的確有這樣的事實,但是感謝主,當我們的主離開他們的那些日子,他們的確要禁食悔改,因為他們都不敢跟隨主,不敢承認主,連彼得也三次不認主,所以他們要禁食。等到主復活了以後,等到聖靈把神兒子耶穌基督的救恩作成在我們身上的時候,弟兄姊妹你看到沒有?我們的主在那裏?祂住在我們裏面。與我們同住的這個事實,比當日與門徒同在更準確,更深入了。

  如果我們裏面真實有這個看見,我們就曉得,究竟在新約的日子裏,還要不要強調這個禁食的問題?正如在新約的日子裏,還需要不需要強調十一奉獻的問題?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真的是看見神的兒子,祂降卑祂自己作僕人,而把神所有的豐富來服事我們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在主的面前該如何準確的去跟隨祂。── 王國顯《乃是要服事人──馬可福音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