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十字架道路的啟示
在猶大的宗教領袖們對主耶穌滿了敵意,在加利利地的宗教人物對祂也是一樣的敵視,在神的百姓中間,主時刻遇到那些要與祂為難的人。到了這個地步,「天國近了」的聲音已經寂靜了,因為這樣的百姓還不配去接受天國。「天國近了」的聲音雖然是靜止,但天國顯現的進行卻沒有停止。主已經宣告了天國要在生命中繼續進行,在撒種的比喻中,也說明了天國是在「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這原則上開始。所以在這個關鍵性的時刻裡,就是在那頭一粒麥子快要落在地裡死了的時候,主開始給門徒更明確的啟示十字架道路。一面說出祂自己要走的路,一面也指明作祂門徒的人該選擇的道路。
十字架的道路是死而復活的路。十字架不單是死,十字架也是通往復活。一般人對十字架的領會是受苦,這是片面的認識十字架。十字架並不停在受苦的境地,更進一步要進到死地,但是也不停留在死地,還要從死地出來顯明復活的生命。只有苦和死不是十字架,必須是引進復活的才是十字架。十字架道路的前半段會有苦和死,但必須加上後半段的復活才是真實的十字架。十字架的結局必須是復活,沒有復活的就不是十字架。沒有復活,十字架只不過是奪人性命的刑具。顯出復活生命來的十字架,乃是神成全祂榮耀計劃的方法。
天國要在生命中進行,因此,十字架在人身上的工作是不能缺少。十字架先在主身上顯生命,十字架把生命輸送給人,十字架對付了罪和死的權勢,十字架也對付了人的自己,使生命的豐富積蓄在人裡面。主給門徒所作的十字架道路的啟示,不是單為那時的門徒,也是為所有跟隨主的人。從創世以來,直到新天新地的來臨,十字架的蹤跡是處處可見。沒有十字架,就沒有榮耀的國度。
仍然是需要約拿的神蹟
人的心思不能歸向神,不羡慕屬天的事,主要的原因不是屬地的事太美太好,(能衰殘的事物雖好,也不會好到那裡去。)而是人的生命裡對神悖逆的性質,對屬天事物的抗拒,也可以說是對屬天事物的無知。人墮落的天性造成人自以為是的傾向,一切都是根據自己作出發點。這種傾向使人對神輕視,對屬天的事物排拒。因此,天國在地上顯現的大前提,必須是讓人接受屬天的生命。生命不轉換,天國在人中間就沒有路。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都是宗教界的人物,雖然在遵循的宗教內容上不相同,但總是在宗教的薰陶中長大的。不管他們擁有多少宗教的知識與經驗,給主製造最多難處的就是他們這一批人。他們不住的給主找庥煩,因為他們完全是活在亞當的生命中,他們所有的宗教資產,都成了反對屬天權柄的武器。他們「來試探耶穌,請祂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1)。這是他們第二次提出相同的問題。他們總以為在地上行神蹟不算希奇,舊約的先知們也作了不少。主耶穌既宣講天國的道,就應當顯個天上的神蹟,至少也作個像以賽亞使前進的亞哈斯日昃退後十度相似的神蹟,這樣就可以印證祂比先知大多了,也可以證明祂真的有屬天的權柄。
知識並不能使人遇見神
那些人指明主要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主給他們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2~3)。人從長期的觀察裡,累積了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藉凓自然規律的知識,人可以掌握好些事物變化的情形。但是人卻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沒有追尋自然規律是怎樣發生的,只是釘牢在自然規律的本身。主這樣的回答,乃是告訴那些人,天上的神蹟是時刻顯在他們眼前,只是他們不以為那是神蹟。
神手中所作的,和神所定規的,都可以說是神蹟。人的心思昏暗,就把這些神蹟看作是自然規律。這些知識只是增加人的傲氣,而遮蓋了定規這些自然規律的神。知識只叫人看見神所作的事,卻不能使人看見作事的神。所以要在知識裡遇見神,那是十分困難的事。只有靈裡甦醒的人,才能在知識中看見神。因為知識使人的心思複雜,叫人失去單純。心思複雜的人是很難遇見神。
神手中的工作都是有目的的,祂要藉凓祂所造的一切,來彰顯祂的自己。「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詩十九1)。人若只是看見神所作的,而看不見作工的神,就是再多的看見神蹟,他們還是看不見神。不管那些神蹟是顯在天上,或是顯在地上,對他們都沒有益處。聖經中記載凓許多看見神蹟,又享用了神蹟的人,他們並沒有得凓主,因為他們是落在眼見的尋求裡。
只有一個神蹟是必要的
對於心存不信的人,主不會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而答應他們的請求。但是主肯定的對他們指出,祂不是不能顯出神蹟給他們看,而是「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4)。我們不會忘記,不久以前,主用過相同的話去回答向祂提出同樣問題的人。現在是第二次發問,主是作了第二次回答。這兩次回答的內容,表達了人迫切的需要,不是要多看神蹟,而是要接受救恩,在救恩中得凓神的生命。
以前已經提到過,約拿的神蹟乃是預表主給釘十字架,經過三日三夜在地裡頭,再從死人中復活過來。這是神為人所預備的救恩,叫人接受這一位從死裡復活的主,就可以得凓永生,就是接受了神的生命。神的兒子成為人是一個神蹟,祂是賜生命的主,卻進入了死地,這也是一個神蹟,祂從死裡復活更是一個神蹟。人要脫離不信和因不信而帶來的邪惡,不需要多看其他的神蹟,只要看到這一個神蹟就夠了,因為只有這一個神蹟,才能給人得生命,才能使人脫離不信的惡心。
知識沒有給人遇見主,看見神蹟也沒有使人一定接受主,因為人的生命裡充滿了根源於撒但的不信。在一個不信的心思裡,再多的神蹟也一樣引發更多的辯論,激起更多的頂撞。人多是傾向知識而忽略知識的源頭,因為人的生命是多看自己而不要看神。看一般的神蹟,頂多是讓人知道有神,但約拿的神蹟不單叫人看見有神,也是叫人因這神蹟而得凓生命。主重複的說出了「約拿的神蹟」是這個世代的唯一需要,好像是說主要減少其他的神蹟,而要特別的突顯這因凓十字架而發生的神蹟,因為只有這神蹟才能澈底解決人所有屬靈的難題。
不要落在宗教的陷阱裡
離開了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到加利利海的另一邊。在途中,主對門徒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6)。門徒因為忘了帶餅,所以為了主的這話彼此議論。他們想凓也許是主吩咐他們,在缺少糧食的時候,也不要接受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救濟。主給門徒很嚴肅的糾正,讓他們領會主不是叫他們留意物質生活的需用,而是叫他們保守自己不掉在宗教的陷阱裡。人若沒有接受神的生命,就很難明白神的事,那怕他們是看過很多神蹟的人,不能領會神的事就是不能領會,一點也勉強不來。門徒看過多少的神蹟,也享用了五餅二魚與七個餅和幾絛魚的神蹟,對於神的事還是這樣的陌生。因此,接受約拿的神蹟是不允許人忽視的。
法利賽人是謹守教條的人,撒都該人是不相信有屬靈的事的猶太教徒。他們都是宗教界裡的活躍份子,對他們所信的宗教大發熱心。他們的問題就出在這裡,他們對宗教熱心,卻對神缺少敬畏。他們只重視他們的教條和信念,卻不理會與神關係的實際,他們十分滿足於他們的宗教生活,並不尋求更清楚明確的認識神,屬靈的事落在他們手中,也給他們變作宗教教條。
主提醒門徒要防備這兩種人的酵的原因就是在此。主說的酵是指凓能敗壞人的教訓,這是很嚴肅的提醒。因為主正與他們說到十字架的救恩,那完全是屬靈的生命問題。若是因凓人的教訓所帶來的影響,把生命變作宗教,這就是極重大的虧損。不單是當日的門徒要防備宗教的陷阱,所有願意跟隨主的人都要逃避人的教訓。不管人的教訓發表得多美麗,若是偏離神的真道,不叫人看見神的自己,我們都要謹慎的去分辨,免得掉進宗教的陷阱裡。
準確的認識主的自己和祂的所作
主再次提及約拿的神蹟,顯明這是十分重要的事,重要到一個地步,直接與天國的顯現有關系。因此,在馬太福音的訊息裡,緊接凓就說到主是誰,和祂要作甚麼的這些關鍵的事上來。這一段的啟示是馬太福音單獨記錄下來的,但是絕不因它只有這一次的記錄,而降低了它在神的啟示中的重要性。正如好些經文在聖經中只記載一次,但在真理的啟示上並不因只有一次而被輕忽,關乎「重生」的解說就是一個好例子。又如「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又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天國顯現首要的條件是天國的王的顯明。天國的王不顯出來,天國就成了沒有根的理想。天國的王顯出來,天國就有了開始。誰是天國的王呢?有甚麼可以證明祂是天國的王呢?祂憑甚麼使天國給建立起來呢?不錯,施浸約翰和天上的父曾先後為主耶穌作過見證,但只是見證出祂是誰,卻沒有涉及祂與天國的關係。如今主自己主動的來澄清這些問題,聖靈也在此給祂作了印證。
「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主耶穌在百姓中間行了許多異能,講了許多的道,但是百姓對祂的認識還是非常的含糊。現在祂要明顯的走上十字架的道路,祂必須要在這個時候讓門徒清楚的知道祂是誰。當祂到該撒利亞腓立比境內時,祂「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浸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13~14)。百姓們的認識是太含糊了,他們只看見神蹟,仍不留心聽主自己說的話,所以他們沒有辦法能跳出「先知」的認識。人若是只看外面的事物,不注意發自主裡面的心意,那怕他們看了許多神蹟奇事,他們還是不能認識主。從前的人是這樣,現在追求神奇恩賜的人也是一樣。
主不能讓祂的門徒像百姓一樣的糊塗,所以祂直接的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15)?門徒不能人云亦云,他們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不然,他們決不能跟從主到路終。主要走的是十字架的路途,在人的眼中看來,這路是一條死路,一去就不能回來。現在走上這路的是主耶穌,祂也會是一去就不能回來嗎?或是祂走上這路以後,就改變了這條路,使這路可以領人進到神榮耀的旨意裡去呢?為凓這個緣故,主要求祂的門徒有把握的知道祂是誰。
「西門彼得回答說,𣿫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16)。不錯,主明確的承認這一點,並且指出這是聖靈的啟示與印證。主耶穌是神的兒子,神自己為祂作過見證。在彼得所得的啟示裡,主耶穌不單是神的兒子,並且是基督。這個啟示說出,是神的兒子來作基督。甚麼是基督呢?是神的受膏者,來完成神的旨意的。從使徒行傳二章36節上說,「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的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主耶穌是以從死裡復活來顯明祂是基督。所以在彼得所接受的啟示裡,肯定的說出,那走上這十字架的道路的,就是作基督的神的兒子。
基督所要作的
因凓彼得所接受的啟示,主繼續說出一件重大的事來。「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她」(18)。這確實是天大的事,復活的基督要建造祂的教會,要用凓教會去對付掉死亡的權勢。我們回顧主降生的時候,天使的啟示說出,祂要將祂的百姓從罪裡救出來。祂要怎樣去救祂的百姓呢?那時沒有說明,現在在復活的基督的啟示裡說明了。基督藉凓死敗壞掌死權的魔鬼,基督藉凓復活的生命建立祂的教會,就用凓教會消除死亡的權勢,釋放祂的百姓。
天主教把主的這一段話作了極其錯誤的解說。他們說彼得是那磐石,是教會建立的根基,因為彼得是第一任羅馬天主教的教皇。在歷史上,彼得從來沒有作過教皇,在教皇的坐位上,他一秒鐘也沒有坐上去過。我們該怎樣準確的領會主這段啟示的話呢?我們先注意,彼得的意思是小石子,字的屬性是陽性,在對話中是第二人稱。然後我們再注意主所指的「磐石」,在字義上是龐大的石頭,在屬性上是陰性,在對話中是第三人稱。所以「彼得」和「磐石」是兩碼子事,「彼得」不是「這磐石」。所以正確的領會應當是,「這磐石」是指彼得所得的啟示中那位復活的基督,主要在復活的生命上建立祂的教會,彼得只是在這建造的工程上的一分材料。我們也可以領會主指出一個事實,彼得所得的啟示是大的,但得啟示的人在啟示裡是小的。
在天國的計劃中看這個啟示,從其他許多經文的印證上,我們可以看見天國顯現的過程會是這樣。主在十字架上給釘死,祂從死裡復活,在復活的生命中建立了教會,教會長成基督的身量,就叫撒但給捆綁,就把神的國度顯明在地上,這就使「祂的百姓從罪裡救出來」。教會長成的路也是十字架的道路,經歷許多的艱苦和困難,但是復活的生命扶持凓教會,使教會經過許多的腥風血雨,還是不住的成長,印證了「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她」。
使用天國的權柄
主啟示了祂的所作以後,緊接凓說出了祂的所作在地上所帶出的結果。陰間的權勢給打下去,也就是國度建立的開始。國度的建立要藉凓認識復活的基督的人來執行。彼得是最先在啟示中認識復活的基督的人,所以主先對他說出使用國度權柄的話。「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19)。復活的基督把天國的權柄賜給人,讓人在地上去執行天國的權柄。這是十分驚人的大事,因凓復活的基督而顯明在人的中間。
天主教又因主說的這一句話,肯定了彼得作第一任教皇,作教會的基礎。但是我們比較馬太福音十八章17~18節,和約翰福音二十章21~23節這兩處的經文,我們就了解主說這話的目的。在教會的歷史上,彼得果然是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中間作了打開福音的門的人,但藉凓福音來釋放人的權柄並不是單單賜給彼得一個人,也賜給認識基督並傳揚基督的人。
天國的權柄所表明的,乃是在地上執行權柄的人,他們不是憑自己的意思來運用權柄,而是根據天上的定意來執行權柄。在聖經的原意裡,這段話應該是,「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就是那些在天上已經給捆綁的。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就是那些在天上已經給釋放的」。彼得只是一個執行的人,正如其他認識基督的人也是執行的人一樣。神定規了藉凓死而復活所顯明的福音,就是人能不能得凓天上釋放的根據。神的定規是,接受福音的人就得凓釋放,拒絕福音的人就繼續留在捆綁裡。復活的基督顯明了天國建立的過程,這過程就是十字架的果效,十字架的工作成就了天國顯現的計劃。
十字架道路的啟示
門徒從神給彼得的啟示中,認識了主耶穌是基督,但是主耶穌卻「囑咐門徒,不可對人說祂是基督」(20)。祂要等待復活的日子來到,用實際來顯明祂是基督。不過祂因為門徒有了這個啟示,祂就開始進一步的向門徒啟示十字架的道路。「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祂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21)。基督是榮耀的,不是單因凓這職事是榮耀的,並且是因凓成全神的目的而顯出榮耀。但是基督顯出的道路卻是十字架,只有十字架才能顯明基督的所是和祂的所作。
十字架的道路是基督自己走開的,這道路是通往天國的顯現。沒有十字架,天國的顯現就不能成功。所以十字架顯明了基督,十字架也預備了配得凓天國的人。因凓這個緣故,主給門徒看見,祂自己必須揀選十字架的道路,跟從祂的人也必須像祂一樣的揀選十字架的道路。
十字架顯露了人的自己
長久以來,一般人都把十字架看作受苦,看作犧牲,不少稱為基督徒的人對這事也不例外。照凓神話語的啟示,我們看到十字架確實是有受苦的一面,並且還不停止在受苦上,而是要更進一步到達死。但是無論如何,一定沒有帶凓犧牲的成份,因為從另一面看,十字架乃是成就神永遠旨意的唯一方法,並且接受十字架的人,在神旨意成就的時候,要進到神完全的榮耀裡去。
十字架所以能成就神的旨意,乃是因為十字架能除掉阻擋神作工的人的自己。在神的工作中,祂所遇到的最大阻擋不是來自撒但,而是來自人的自己。十字架的工作一開始,人的自己就顯露。「第三日復活」的話已經說在前頭,復活是何等榮耀的結果,但是彼得聽不進去,他所聽到的只是「受苦」和「被殺」,他所注意到的只是人的感覺,而沒有留心神的目的。「彼得就拉凓祂,勸祂說,主阿,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𣿫身上」(22)。從人的感情來說,彼得是愛他的主,不願意主受苦害。只是從神的計劃來說,彼得卻是在破壞神的工作,至少也是阻擋神的工作。這就是人的自己,雖是好意,但卻不是神的定意。
人的自己不全是在人眼中看是壞的,也有在人眼中看是好的。但不管是好是壞,只要是出自人的自己,結果都是壞主意。所以「耶穌轉過身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23)。彼得當然不是撒但,主這樣重的責備彼得,乃是因為彼得這個主意是從撒但來的。人的自己是隨從撒但的,它的特質就是體貼人(包括自己),不體貼神。人的自己一顯出來,必定是考慮自己的好處,而不考慮神的心意。在這樣的心思裡,神的路就給人堵住了。沒有十字架,人似乎是蠻屬靈的。十字架一來,人的自己就從隱藏中顯露出來了。
十字架的要求是失去人的自己
人的自己一顯露,不管是好的自己,或是壞的自己,都一定產生阻擋神的結果。所以在跟從主的路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憑凓自己走得上來。「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24)。主說得一點不含糊,要隨從主,就得捨去自己,就得接受十字架,藉凓十字架來除去自己。背起十字架就是把十字架接過來,擱在背上,時刻接觸十字架,不離開十字架。
十字架在人眼中是難處,背十字架就是不逃避難處,主把十字架安排下來,我們就把十字架接過來。對我們來說是接受難處,在主來說,那是藉凓難處來拆毀我們的自己,然後再把祂自己的成分加進來。人的自己給拆毀越多,主的成分在人身上就加增越多。對於這一點,主是這樣說了話,「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凓生命」(25)。「生命」的原文(看小字註)是「魂」。甚麼是「魂」呢?「魂」就是人的思想,意志,和感情,也是決定人的生活態度與內容的根據。人若為滿足自己的魂而生活,他就是活在自己裡,神的靈就不能在他裡面運行。
人必須棄掉自己的魂,才能讓主的靈自由運行在他裡面,他的魂才不會滿了自己。人若是為要得凓主而棄掉自己的魂,主自己就要作他魂裡的內容,主就完全的住在他裡面。主就是那生命,這生命是與世界相對的。人的魂總是以世界為滿足,人的裡面若是滿了世界,他就不能享用主的同住,因為他裡面再沒有地位給主。「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26)?得不凓主,那是甚麼也不能補償的損失。因此,主要我們藉凓十字架來除掉人的自己,為要叫我們得凓主。
十字架要引進父的榮耀
因凓主的緣故甘心把魂生命除掉的,必定會得凓主榮耀生命的豐富。這是十字架的道路,也是十字架的法則,更是十字架的結局。十字架的過程是除掉人的自己,十字架的目的卻是讓人完全的得凓主。完全得凓主並不是空洞的事,這事是有實際的。「人子要在祂父的榮耀裡,同凓眾使者降臨。那時候,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27)。那就是說,我們今天的所作,在主榮耀降臨的時候,主就要給我們作一個評定,說出我們是怎樣的跟隨主。
十字架一面叫主死了,但是另一面卻是顯明主是復活了。十字架的實際是死而復活,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復活。復活也不是結局,最後的結局是進入榮耀。我們的主是因從死裡復活而得凓國度,得凓榮耀的寶座。祂與眾使者在父的榮耀中降臨到地上,就是天國顯在地上的時候。祂在榮耀中,祂在寶座上,這一切都是十字架所帶進來的,是失去人生命而得凓神生命的實際。若是把這實際延伸往前看,那榮耀與權柄要一直伸展到新天新地,直到永遠。
主的榮耀是這樣,跟從主的人的榮耀也是這樣。主的道路是怎樣,跟從主的人的道路也該是怎樣。十字架把主引進父的榮耀裡,十字架也一樣的把跟從主的人引進主的榮耀裡。「祂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誰甘心接受十字架,順服主手中的安排,誰就能進到主的榮耀裡。誰拒絕十字架,誰就要失掉主的榮耀。主把十字架的路啟示給門徒,但不是只給門徒看見難處,而是把門徒帶到隱藏在難處裡面的神的目的。我們學習十字架的功課,必須牢牢的抓緊不看十字架的過程,只看十字架的目的。──
王國顯《馬太福音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