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六章
五 新舊宗教生活的對照 六1~18
從第六章開始,耶穌的登山寶訓就進入新的階段,關心門徒的實際道德生活。耶穌的教訓是以警告的方式,針對法利賽人假冒為善的行為而發的。
1 行善不可炫耀 六1
耶穌的門徒必須行善,但行善不可為凓炫耀自己。
六1
這一節與五章16節的話並不衝突;後者是指為上帝的榮耀,但前者卻為自己的榮耀。
善行 或作虔誠,指虔誠的宗教行為;這包括施捨(六2~4)、禱告(六5~8)和禁食(六16~18)。
賞賜 指上帝將給予人的獎賞。
2 施捨 六2~4
施捨是猶太人一項虔誠的宗教行為。耶穌知道他的門徒必須繼續履行這神聖的責任(見申十五11)
六2
耶穌門徒的施捨必須是私下的行為,不宜公諸於人面前,使人佩服,如同假冒為善的人一樣。
施捨 以金錢或實物救濟或幫助窮人。
吹號 我們似乎找不到任何跡象,顯示以色列人在施捨的時候有吹號的習慣。耶穌的話很可能借用聖殿財庫的號角(見路二十一2)作為隱喻來說,施捨不可展示於眾。
假冒為善 希臘字 hypocrites,即演員之意。這字在此指與內心不符的外在虔誠的表現。
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指他們已經得了眾人的公認和好評判。
六3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一句隱喻,指極其保密之意。左右手是最親近的;故耶穌的話指,當施捨的時候連最要好的朋友也不可讓他知道。
六4
不炫耀,一心只想救助窮人榮耀上帝的施捨,必得上帝未來的獎賞。
在暗中 指在人看不見的情況中。
報答 與賞賜同義,指上帝的賜福(報賞)。
3 禱告 六5~13
這一段有關禱告方面的經文是馬太敘述耶穌教導門徒對禱告應有的態度(5~8,取自馬太特別的資料)以及如何禱告的範例(9~13,從Q資料而來)。
A 禱告應有的態度 六5~8
禱告必須與施捨一樣,不可做給人看,以虔誠的心進入與上帝真實的交談。
六5
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 站凓禱告是當時一般禱告的姿勢。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在會堂裏的崇拜是由會眾中的一員站在約櫃面前帶領全體獻上禱告,在特別禁食的時候他們也在十字路口(街道上)禱告。耶穌在此並無意批評猶太人的虔誠生活的表現,只在警告有人藉機炫耀自己。
六6
進你的內屋,關上門 這是一句隱喻,耶穌用來指最適合的禱告環境。內屋指私人的內室(見路十二3)。
禱告你在暗中的父 禱告是直接與父上帝的個人交通的關係。
六7
外邦人 在聖經裏經常以此稱呼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之外的人。但這裏是指門徒之外的其他人;耶穌的話顯然把他的門徒和其餘的人作一很明顯的對照(見路十一2)。
許多重複的話 這是外邦人向他們的神禱告時所用的方式,以重複的話來引起神祇的垂聽,諸如人們對巴力(王上十八26)和亞底米(徒十九34)的禱告。
六8
上帝無須人告訴祂,他們的需要,也不必催促祂為他們做甚麼,正如外邦人對待他們的神一樣,因為耶穌的門徒是向獨一的真神禱告;在他們還沒有祈求之前,上帝已知道他們的需要。重複的話必不得垂聽。然而耶穌仍然教導門徒必須以信心仰望上帝,恒切地向祂禱告。
B 主禱文 六9~13
馬太所記載的主禱文比路加的長;路十一2~4的主禱文僅包括五項祈求,兩項以上帝為主(十一2)、三項以人自己為主(十一3~4)而求的,但馬太除了首尾句子與路加有所不同之外,他有七項祈求,三項以上帝為主(六9~10)、四項以人為主(六11~13)而求的。然而,路加的句子全都在馬太裏,這事實指出,馬太的主禱文經過了發展的過程而加添了一些。一般學者認為,路加的主禱文較屬原始的文句,而馬太的是屬於後來的。在與猶太教對立的緊張關係中,針對猶太會堂在聚會時供參加聚會者禱告文的情況,教會必須為其在崇拜上的需要發展出一較完整的禱告文以便全體信徒來使用。馬太的主禱文正是反映出基督教會所處的實際情況。在結構和形式上馬太的主禱文與猶太教會的十八祝文(Eighteen Benediction)非常相似。
六9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 因此你們要這樣地禱告說。以其上下文與情況而言,具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指出以下的禱告是一標準禱告的方式;另一方面表達這樣的禱告可免假冒為善的虔誠行為。
我們在天上的父 在他的禱告中,耶穌常以父(「阿爸」Abba)稱呼上帝(可十四36;太十一25~26;路十21)。這是由他開始的;當時的猶太人不敢以「阿爸」稱呼上帝。這稱呼帶有親密感,耶穌的門徒也就隨凓使用這特殊的稱呼(參見羅八15;加四6)。這樣看來,路加主禱文的開頭稱呼「父」必屬耶穌原始教導門徒禱告時所用的稱呼。我們的父或我們在天上的父的稱呼反映出巴勒斯坦猶太基督徒在會堂中崇拜時所用的稱呼。禱告是以敬拜的心情來開始的。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在猶太人的思想中尊重名字為聖是多元性的觀念;例如上帝懲罰罪人以示祂的名為聖,或從世人中分別以色列人出來,給予他們祂的誡命和恩典,使祂的名顯為聖。以色列子民的一大職責是以自潔來尊上帝的名為聖,這是以行律法來表達的。在末日當上帝的國完全實現時,上帝的名將被全然尊為聖。因此,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指上帝為全世人所崇拜、尊敬、服從,以帶進祂作王,在人間掌握的願望。
六10
願你的國降臨 指上帝的主權行使於地上;表達上帝真正在人間作王的願望,使地上如同天上。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這一句話在路加的主禱文中沒有記載,是願你的國降臨的附加說明。只有上帝的主權被尊重且普及之處,祂的旨意才能實現。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可指行在天上和地上,亦即每一個地方,或指終究實現在地上,正如現在自由自在地行使在天上。
六11
日用的飲食 譯成日用的希臘字epiousios意義不明,無法在主禱文之外的經文中得確立。學者對日用的作了不同的解釋:(一)指生活上所必需的;(二)指天天的或每天的;(三)指明天的。但若比較六34的話,則第二種解釋的可能性最大,亦即每天之意。
六12
債 在舊約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和新約聖經中,希臘字opheilema是指債之意,但亞蘭語中的債字常用來指「罪」或「過犯」。十八23~35是一段很好的例子,說明在猶太人的用語中,債是罪的隱喻。但馬太在此把亞蘭字作了字譯,路加則作了意譯。
六13
試探 這辭語的希臘字也可作「試驗」、「考驗」或「逼迫」之意。遇見試探指屈服在外來壓力之下,以致犯罪。在本文意指求上帝挪開犯罪的時機或邪惡的衝動,而不致犯罪。
教我們脫離兇惡 救是搶救或保護之意,兇惡一詞希臘文(tou pone{rou)是指一般或抽象的惡,或那惡者是不清楚的。既然在希伯來語以及惡蘭語的用法中,並沒有以那惡者來指撒但的前例,所以兇惡一詞很可能指一般靈性上、道德上以及信仰上的惡行。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這句話僅在一些較次要的抄本上發現,為教會事後所加上而使主禱文成為教會崇拜使用上一完整的禱告文。在「十二使徒遺訓」(Didache)裏也有與此相似的頌榮:「因為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無論如何,馬太福音以及十二使徒遺訓中的這相似的頌榮很可能是基於代上二十九11的話。
4 饒恕 六14~15
作耶穌的門徒必須學習饒恕人。耶穌強調饒恕人的重要性,不僅一次提到此事(可十一25~26;太十八23~35)。
六14~15
這段經文把主禱文中「免我們的債」之意義說得更清楚。雖然只有上帝有權柄赦免人的罪,耶穌的門徒必須學習互相饒恕彼此間的過犯;倘若門徒們不這麼作,則得不到上帝的饒恕。
過犯 沒有射中或偏差之意,特指人越軌的行為。
5 禁食 六16~18
雖然耶穌與他的門徒在一起的時候很少禁食(九14~15,十一18~19),但他們仍守這虔誠的宗教規矩。這是一段耶穌警告他的門徒的話,要他們明白禁食應有的表現。
六16
你們禁食的時候 猶太人遵守許多禁食的時候,諸如在救贖日、新年,或為個人的自律而禁食。
把臉弄得難看 指不洗臉,不梳頭,且把塵土灑在頭上,使一個人顯得憔悴。
六17
耶穌的門徒禁食的原則就是,不可讓人知道他們在禁食,在履行這虔誠的宗教生活。
六 其他有關宗教生活的教訓 六19~七12
這段經文是作者蒐集耶穌在不同的生活情況中對門徒的教訓;這些教訓在路加福音是分散於各處,諸如六19~21(路十二33~34);六22~23(路十一34~36);六24(路十六13);六25~34(路十二22~31);七1~5(路六37~38、41~42);七7~11(路十一9~13);七12(路六31)。
1 錢財 六19~24
六章1至18節所提到的從人以及從神所得的賞賜很自然地引進錢財的問題。耶穌在此教訓門徒對錢財應持的態度。
六19
耶穌不要他的門徒把全部心思放在地上的財寶上,一味地為自己積蓄財富,這包括會被蟲咬壞的衣裳和會銹壞的金屬物。這些地上的財寶也面對被賊偷竊的危險。耶穌在此所說的話是具象徵性的意義,指人不要專為暫時就要過去的地上財寶而努力。
六20
積儹財寶在天上 這是猶太人的宗教觀念;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看見,他們時常把虔誠者的義行視為積儹財寶在天上。耶穌要他的門徒專心於那永恒不朽壞的財寶,亦即做上帝所喜悅、所賞賜的工作。
六21
每一個人會把自己的心放在他所認為最寶貴(亦即耶穌所謂的「財寶」)的上面,這將決定他整個人生的方向。
六22~23
這是一句隱喻,以眼睛來說明人生活的方向。倘若人把他的心思分散在上帝和錢財上,則他就沒有單一的視線,生活也就沒有清楚的方向;人的眼睛若不專注在順從上帝上面,就快快被引入黑暗中,看不見真正的目標。
瞭亮 原希臘字 haplous 作單一之意,在此指單一的目的或不分心的忠實於上帝。
全身 原文作你的全身,是譯自亞蘭成語「你自己」。
黑暗 指看不見真正的目標。
六24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事奉在此不是指一般的服事;當然,人可以同時被兩個主人所雇用,但沒有奴隸是同時屬於兩個主人的。
惡 原文作恨,即指不關心之意。
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 瑪門是亞蘭字的音譯,財利的意思。事奉上帝和事奉瑪門是不可相容的;事奉上帝是自我犧牲,但事奉瑪門是自求財利。
2 憂慮與交託 六25~34
耶穌教導門徒必須過凓交託而不憂慮的生活;一個想積蓄財寶在天上(六20),且有生活的正確方向(六22),樂意事奉上帝而不事奉瑪門(六24)的人是不會為生活憂慮的,因為他是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的人,上帝把他所需要的都加給他(六33)。
六25
耶穌以人生存的基本條件為例,說明凡倚靠上帝的人,可不必為日常的所需而憂慮。既然上帝把最寶貴的生命和身體都賜給人;生命比飲食、身體比衣裳來得重要,難道祂不把那些「次要」的東西也賜給凡求告祂的人嗎?
六27
一刻 原文作一肘(Cubit)。這是猶太人量長短的最小單位,大約等於四點五公寸。人不能因思慮而加添他的壽數。
六28
你想 原文字Katamanthano在新約中僅用過這麼一次,含有仔細觀察探究之意。
野地裏的百合花 原文是野花的通稱,無法指出那一種花。
六30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 這是馬太所喜歡用的辭句,以表門徒缺少信心;在此指對上帝的保佑和眷願缺少信心(在八26,十四31和十六8中馬太以此指門徒對耶穌的能力缺少信心)。
野地裏的草 這可指前所提過的野地裏的百合花,或指包括這些野花。
六32
外邦人 見六7。
六33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 耶穌教導門徒在禱告時,首要關心的事就是,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祂的國也就是上帝的國,指上帝主權的統治。人若專心順從上帝,以祂的旨意和掌權作為自己追求的主要目標,則不必為日用所需掛慮,因為上帝必將他的需要賜給他。他的義是馬太特別多出來的話(見路十二31),以對求他的國作進一步的說明。有學者主張,在此他的義的意思應與第二以賽亞中的話相似,指上帝辯明或伸冤的行為。倘若我們接受這種解釋,則上帝的國在此全然屬於終末的現象。但對馬太而言,在那些相信且接受上帝主權要求的人身上,上帝的國是現在的實體。所以更合理的解釋是,義在此的意思與馬太在其它地方所用的意思相同(見五6),指從心裏的順服和倚靠所發出的合乎上帝旨意的生活表現。
六34
這是對凡事交託,不可憂慮的話所作的結語;凡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的人,就不會為明日憂慮。在拉比的教訓中也有類似的話:「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你不曉得它將如何。」──《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