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耶路撒冷的過程】
「找著了門徒,就在那裡住了七天。他們被聖靈感動,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去。』過了這幾天,我們就起身前行。他們眾人同妻子兒女,送我們到城外,我們都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徒二十一45)
《使徒行傳》第二十一章記載保羅從特羅亞回到耶路撒冷的過程。保羅一行與以弗所教會長老話別之後,由米利都乘船,沿小亞細亞海岸南下,往敘利亞去,就在推羅上岸。保羅到推羅與門徒住了七天;他們被聖靈感動,勸阻他不要往耶路撒冷去未果,就同妻子兒女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然後,他們就坐船去多利買,從那裡去到該撒利亞,就住在傳福音的腓利家。在腓利家,先知亞迦布預言保羅會在耶路撒冷受捆鎖;眾人也勸他不要去耶路撒冷。但是保羅回答,「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保羅絕非一意孤行,由於去耶路撒冷,是之前「靈裡定規」(徒十九21)的事,所以他不顧他們的勸阻要往耶路撒冷去。那時,眾人似乎已經認識到他的行動乃是出於神的帶領,於是就一同說,「願主旨意成就」。過了幾日,保羅一行住在拿孫家裡,就從該撒利亞上耶路撒冷。這裡我們看到保羅出外旅行的榜樣 ──
-
1. 無論到何地,總去尋「找」當地的聖徒
2. 與聖徒「同住」,實行基督身體的生活
3. 在聖靈裡說話,彼此有敞開無間隔的交通
4. 見面時「問安」,臨行一同「禱告」,鄭重辭別
-
1. 當他在以弗所的時候,得到啟示,靈裡已經清楚,就「心裡定意」,意即這件事乃是出於他靈的深處,清楚得了指示然後定規的
2. 他自己早已知道將會在耶路撒冷遭遇捆鎖與患難,但他因為「心甚迫切」(徒二十22,原文意思是「靈裡被捆綁」),意即他並沒有不去的自由,因而順服主的旨意,要上耶路撒冷去
3. 門徒們似乎也認識到保羅的行動乃是出於神的帶領,就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因此不再勸阻,而同意保羅的決定
4. 他必須親自回耶路撒冷,把外邦眾教會的愛心捐款,作一清楚的交代,才能卸下裡面的負擔
5. 保羅的被捕,乃是出於神的安排,為要讓他能在君王面前宣揚主名
6. 主在保羅被捕入獄之後不但未責備他,反而對他多有鼓勵和安慰(徒二十三11)
7. 保羅的經歷,與主耶穌面向耶路撒冷赴十字架的過程很相似。
-
1. 當保羅雖然知道「有患難與捆鎖等待著他」,但他忠於神的旨意,順服聖靈的引導,並且願意為主的名,將捆綁、生死置之度外的心志,正是每一位神僕人的典範。
2. 神的旨意不是以多數決定。門徒、先知、同工、大家的感覺和意見,固然可以幫助我們明白神的引導,但千萬要注意的是,不宜傾聽人的聲音過於神在裡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