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第三次傳道行程(一)

〔聖經人物〕

「就辭別他們,說:『神若許我,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於是開船離了以弗所。」(徒十八21)

「住了些日子,又離開那裡,挨次經過加拉太和弗呂家地方,堅固眾門徒。」(徒十八23)

「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十九21)

路加記載保羅帶了同工們開始了第三次傳道行程。他們由安提阿出發,先在加拉太省和弗呂家省一帶地方探望眾教會。然後,他們到了以弗所,在那裡住下約有三年之久。之後,他們到馬其頓省一帶地方勸勉門徒。以後他又到希臘省(即亞該亞省),在那裡留居了三個月,再回到腓立比,坐船到特羅亞,在那裡住了七天。從特羅亞,保羅一人步行到亞朔,在那裡和同工們會面,上船到米推利尼,又到撒摩,又到了米利都,在那裡保羅邀請在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前來作最後一次的面談。此後,保羅和他的同工又從米利都開船到了哥士、羅底、帕大喇。他們又改乘往腓尼基去的船到了推羅,在那裡住了一星期,又坐船到了多利買,又到了該撒利亞。不顧亞迦布的預言和警告,保羅終究從該撒利亞到了耶路撒冷。

保羅為什麼要開始第三次的佈道旅行?

  1. 1.  保羅曾答應以弗所教會,上耶路撒冷去守節後,若神允許,他還要回到以弗所多住些日子(徒十八21)。之後,以弗所成為他第三次行程的中心,因為以弗所位於交通要道,而成了廣傳福音的基地。稍後福音竟傳遍了亞細亞。
  2. 2.  保羅心中掛念以前所建立的教會。他顧念聖徒們靈命的紮根與成長,於是他挨次經過以前到過的地方,堅固他們(徒十八23)。
  3. 3.  保羅目的地是耶路撒冷及羅馬(徒十九21)。他此番去耶路撒冷的目的,主要是為著幫助那裡的貧乏聖徒,要把馬其頓和亞該亞等地教會的捐款帶到耶城(羅十五25~26)。然後,他計劃往羅馬,再從那裡將福音開展到西班牙去。

【來到以弗所】

「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裡遇見幾個門徒。」(徒十九1)

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上邊一帶地方是指內陸加拉太和弗呂家地方,而非靠近地中海的旁非利亞、呂家地方。以弗所(Ephesus)是小亞細亞省的省會,位於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東岸,為羅馬帝國的駐防城,又因地處海陸要衝,商品由海外運來,經以弗所送到各地,故為小亞細亞一帶之商業重鎮。在這裡有稱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亞底米廟,全廟用大理石築成,有高達五十六尺的大理石柱一百二十七根,極其輝煌。以弗所城又稱為守廟之城,拜偶像與行邪術之風非常興盛。製造女神銀龕的生意十分發達,千萬人因信奉亞底米時常到以弗所聚集,有許多人靠這廟維生。 《使徒行傳》第十九章記載了保羅在以弗所的事工:

  1. 1.  幫助門徒領受聖靈。保羅按手在他們的身上,聖靈就降臨在他們身上,也印證了保羅的事工。
  2. 2.  以辯論的方法傳道,有三個月的時間;據點仍是猶太人的會堂。
  3. 3.  在推喇奴學房教導人,有兩年的時間。結果主的道傳遍亞細亞一帶,因此「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
  4. 4.  「主的道」引起了銀匠底米丟的反對,結果引致以弗所的大暴亂。其實全城的混亂,背後正是撒但在挑動人心,然而神卻使用門徒及城裡的書記,保護了保羅和他的同工,不在此暴亂中受害。

此外,路加特別提到保羅在以弗所事工所影響的五個「大」 ──

  1. 1.  神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即「大」)的奇事
  2. 2.  主耶穌的名被人「尊大」
  3. 3.  人因尊崇主就出「大的代價」(五萬塊錢)對付罪
  4. 4.  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
  5. 5.  因這道起的擾亂「不小」

【默想】

  1. 1.  風塵僕僕的保羅,為著傳揚福音到處奔波。為主出外傳道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十15)!
  2. 2.  保羅無論到哪裡去,都是帶著靈裡的負擔和福音的使命而去的。我們也需領受同一負擔和使命!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