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第二次出外的傳道(八)

〔聖經人物〕

【在帖撒羅尼迦傳道的結果】

「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就附從保羅和西拉,並有許多虔敬的希利尼人,尊貴的婦女也不少。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裡。」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裡,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徒十七4~6)

關於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的傳福音的結果,有二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

  1. 1.  人對保羅傳福音的反應 ── 在帖撒羅尼迦,外邦人信主的人似乎比猶太人多,並有許多尊貴的婦女也都信了主。如同往常,那些猶太人反對他們,不止保羅一行被逼迫,連剛信主的弟兄們也遭受逼迫。路加描述這些反對者:
    1. (1) 反對的動機 ── 並非完全是因信仰內容,乃是因心裡嫉妒。
    2. (2) 反對的成員 ── 招聚了市井匪類,即是市場為非作歹的無賴,搭夥成群而在一起。
    3. (3) 反對的外圍 ── 聳動全城的人引發起一場騷動,來逼迫他們。
    4. (4) 反對的作法 ── 圍攻耶孫的家,因找不著保羅和西拉,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裡。
    5. (5) 反對的口實 ── 控告他們是那攪亂天下的,意即他們違背該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
    6. (6) 反對的結果 ── 眾人和地方官聽見反對者的控訴,就驚慌了。

    似乎這些反對者贏得了勝利;然而在《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我們看到了福音的得勝,以及教會受到迫害,卻蒙恩得堅固。

  2. 2.  保羅與帖撒羅尼迦教會的關係 ──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保羅所建立的,是一新生的教會。建立後雖一直受本地人的逼迫,但卻蒙了聖靈的喜樂,在信心和愛心上都有長進,而且成了馬其頓和亞該亞人的榜樣,保羅心中快慰,為他們謝恩,所以寫了《帖撒羅尼迦前書》。這是保羅書信中一篇最親切的,充滿簡單溫柔和愛慕的說話。因為他們信主不到一年如初生的嬰孩,保羅待他們如同父母餵養和教導自己的兒女,並因著疼愛他們,甚至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他們(帖前二7~8)。保羅提到他停留在帖撒羅尼迦期間,親手辛苦勞碌作工養活自己,乃是要給他們作榜樣。

【在庇哩亞的傳道】

「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十七11)

保羅和西拉到了庇哩亞,這時提摩太顯然已經再次加入他們。他們立即還是先進猶太會堂傳道。賢明的庇哩亞人多有相信的,就甘心領受這道,天天查考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但因受帖撒羅尼迦猶太人的攪擾,逼使保羅一人獨自離開前往雅典,而西拉和提摩太則留在了庇哩亞(徒十七14)。

這裡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庇哩亞的人「天天考查」聖經。「考查」在原文的意思是搜尋,好像丟了一件東西,要翻箱倒篋地去搜尋那一件東西。此外,路加用不同的詞來描述帖撒羅尼迦人和庇哩亞人的相信;雖然兩者的基本意義相同,但仍然隱含著一些區別。路加說帖撒羅尼迦人「附從」(徒十七4)保羅和西拉,指他們的信心是建立在「被說服」的基礎上。他又說庇哩亞人多有「相信」(徒十七12)的,那不單單指被辯詞說服,而是指靈裡的完全相信。庇哩亞的人被聖經稱作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不是因為知識、才幹、財富、地位,乃是因為他們:

  1. 1.  「甘心領受主的道」 ── 以饑渴迫切的心接受神的話語
  2. 2.  「天天考查」 ── 殷勤用功讀聖經
  3. 3.  「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 ── 慎思明辨保羅所說的是否與神的話(聖經)是一致的

這是查經的極好的方式。因為熱切的、每日的和勤奮的查經就會產生上好的果子。他們查考所帶來的結果是「中間多有相信的,又有希利尼尊貴的婦女,男子也不少」。因此,我們帶著什麼樣的態度來查經將對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

【默想】

  1. 1.  保羅受迫害,不得已離開帖撒羅尼迦,但他們效法保羅,也效法了主,在逼迫患難中甘心忍受,而成為了馬其頓和亞該亞聖徒的榜樣(帖前一7)。面對人的反對,我們是否仍放膽傳講福音呢?
  2. 2.  庇哩亞人在哪些方面「賢於」帖撒羅尼迦人?我們對主的話是否認真呢?是否「天天考查」呢?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