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第二次出外的傳道(七)

〔聖經人物〕

在《使徒行傳》第十七章,路加繼續記載保羅第二次傳道旅程,而福音的事工向前推進到希臘,包括三個城市:

  1. 1.  在帖撒羅尼迦,他向猶太人從舊約聖經上,辯論,講解,陳明和證明主耶穌就是那位被應許的彌賽亞(基督)為中心。
  2. 2.  在庇哩亞,他雖曾遇逼迫,卻沒有氣餒,仍勇往直前,在這裡為主作見證。
  3. 3.  在雅典,他對一群沒有任何聖經背景的人,向他們介紹所未識之神。

路加強調保羅在這些地方,無論是在猶太人的會堂,或者是在略巴古(雅典議會開會的地方),他從沒有放過任何傳福音的機會;也述說了他艱辛傳道的經過,以及福音的得勝。

【在帖撒羅尼迦的傳道】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徒十七2~3)

由於迫害,使保羅和他的同工不得不離開腓立比。他們途中經過暗妃波里和亞波羅尼,然後來到帖撒羅尼迦。暗妃坡裡(Amphipolis)位於腓立比之西約30公里,因有羅馬帝國的軍事大道經過,所以是一個商業中心,也是馬其頓的邊防重鎮;亞波羅尼亞(Apollonia)位於帖撒羅尼迦之東約52公里,暗妃坡裡之西約35公里。由於羅馬帝國的軍事大道,所以是一個商業和軍事的重鎮;帖撒羅尼迦(Thessalonica)是馬其頓的首府,位於腓立比西南方約160公里處,境內有一個猶太人集居區,所以有猶太人的會堂,是現今的 Thessaloniki,又名 Salonika。保羅按照慣例,一連三個安息日在會堂傳道,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因此有有些猶太人信了,同時還有許多虔誠的希臘人及好些尊貴的婦女;不過也有些猶太人因嫉妒,就找人鬧事,迫使他們離開。在找不到保羅的狀況下,就抓住耶孫等人到地方官那裡,假藉名義向官府控訴保羅。後來,地方官找不到證據,遂准許了耶孫等人的保釋。

關於保羅帖撒羅尼迦的傳道,有二點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

  1. 1.  保羅如何開始在當地的福音工作 ──
    1. (1)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這個規矩,不是指他有守安息日的規矩,而是指他每到一個地方,便會習慣地利用猶太人在安息日聚集於會堂聽人講解聖經的機會,對猶太人傳福音。
    2. (2) 「三個安息日」:在原文又有「三個七天」的意思;這句話也不是說他在帖撒羅尼迦僅僅停留了一連三個星期,因為他在此地曾不只一次收到腓立比教會送來的禮物(腓四16),還需親手作工供養自己(帖前二9);並且已經得著了一些弟兄們(徒十七6,10),建立了一個新的教會(帖前一1;三1~2)。不久保羅即遭受逼迫和誣告,不得已匆匆離去。故他在帖撒羅尼迦沒有停留多久,但與當地的聖徒們之間已經產生了親密的關係,而彼此的認識也相當熟稔。
    3. (3) 「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指根據舊約聖經,因為當時還沒有新約聖經;「辯論」就是據理爭論;傳福音時有時候免不了與人辯論,但辯論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讓其餘旁聽的人認識真偽,得到造就;壞處是對爭辯的對方最多能叫他口服,卻不能叫他心服,往往辯贏了對方,卻使對方更加心硬。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和雅典,有兩次辯論(徒十七2,17),但兩次似乎都沒有得到預期的好結果。因此,若是可能的話,宜儘可能避免與人辯論。
  2. 2.  保羅和西拉被不信的猶太人稱為「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徒十七6) ── 雖然猶太人對他們毫無尊敬的意思,事實卻給了他們真正的讚賞。因為從猶太人指控的話裡,已顯明他們贏得福音的勝利。福音的能力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打開監獄的門,推動人真誠地互相關心,並且激發他們去敬拜神。此外,福音的來到,乃是要在我們的心中、家庭、社會,建立一個新的關係、新的秩序;真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從這方面的意義來看,我們應當發揮「攪亂天下」的作用。

【默想】

  1. 1.  保羅傳講福音的內容:
    1. (1) 本著聖經講
    2. (2) 由舊約預言中講明基督必須受害、復活
    3. (3) 由新約事實說明耶穌已經受害並復活
    4. (4) 結論,耶穌就是基督

    今天我們所傳的福音內容是否也是以基督為中心呢?

  2. 2.  保羅被稱為「那擾亂天下的」。今天我們所傳的福音是否也充滿活力,帶給人天翻地覆的改變呢?

上一則下一則